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经济指标预期值整体恶化的背景,美联储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本身不仅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美联储降息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邹新  程实 《城市金融论坛》2007,12(11):30-35
基于经济指标预期值整体恶化的微妙背景,关联储2007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这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关联储降息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受到负面影响。尽管受到美联储降息影响,中国出口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同时将经受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更大考验。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经验表明,美联储基于不同原因降息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预防式降息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纾困式降息则难以避免金融市场大幅震荡。2023年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暗示,美国本轮货币政策历史性的紧缩周期可能已经结束。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2024年开始降息,但关于降息的条件与影响存在明显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姜富伟  郭鹏  郭豫媚 《金融研究》2019,467(5):37-55
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会显著影响我国资产价格,美联储加息会降低我国债券和股票回报,降息则会提高债券和股票回报。将美联储货币政策进行细分后发现,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回报都有显著影响,而未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调整和前瞻性指引只影响债券市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未预期到的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和前瞻性指引还会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于投资者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以及货币当局完善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和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9月18日,美联储因次级债券危机打破连续一年多维持利率不变的格局而降息50个基点,同时市场预期美联储还有降息动机。从抑制通胀到出手“救市”,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发生了微妙变化。受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各国的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势必要与美联储一起“陪演”,原本利率政策转为应对通胀的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在10月4日的例行会议上也只好继续观望维持利率不变,这有可能导致全球通胀压力会大大失控。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的影响更直接,由于中国现面临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正进入一个加息周期,美联储降息不仅加剧了中国的通胀预期,而且也可能冲销央行反通胀的货币政策效果,助推中国通胀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上周,美国经济研究局认定美国经济已于2007年12月陷入衰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因而发出了更明确的进一步降息的信号。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可能会效仿当年的日本,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3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由6.5%调至6%;将再贴现率下调25个基点,由6%调至5.75%;1月8日美联储又宣称,将再贴现率再下调25个基点.至此,持续了将近两年的紧缩政策正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采取缓和的货币政策.本文将在比较分析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的原因及方法的基础上,试析美联储降息对美国经济乃至国际经济、金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金龙  王宏伟 《银行家》2001,(1):120-134
2001年1月3日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降至七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美联储连续降息必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国门渐开,美联储连续降息也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1.美联储三次降息实施宽松政策框架2019年8月1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2%-2.25%,这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升息以来首次降息;9月18日,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2%;10月31日,美联储第三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1.50%-1.75%。美联储降息后多国中央银行陆续跟进。有观点认为,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措施会给亚洲经济体带来积极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疫情冲击下,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确实可以缓解流动性风险,但是刺激经济的效果可能没那么好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超预期降息3月3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1.25%。这有两点超预期。一是降息时间超预期。一般情况下,美联储调整利率是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期间,今年3月的议息会议时间是3月17日至3月18日,虽然市场预期3月会降息,但没有预期到美联储会提前降息。这在历史上比较少见,近三十年只有9次,此前最近一次  相似文献   

11.
When analyzing the appropriate response for monetary policy during a currency crisis,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wo distinct channels: the effect of raising interest rates on exchange rates and the direct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output. The first pertains to the monetary side of the economy as given by the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 The second pertains to the real side of the econom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parts of the economy derives the equilibrium output and exchange rate in the economy. This paper expands on the Aghion et al. (2000) monetary model with nominal rigidities and foreign currency debt, to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al and monetary sides of the econom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real economy.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exchange rate and output is theoretically ambiguous. This in turn suggests that the appropriate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 could vary among countries at any point in time, or for a particular country between two different periods.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可信度是指经济主体相信中央银行采取系统性的行动以最终达到所承诺的政策目标.如果公众相信中央银行将言行一致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那么这样的货币政策就是可信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明确货币政策可信度的涵义,分析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制度建设,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绩效评价:1999~200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中央银行(ECB)围绕价格稳定目标确立起其货币政策战略。自1999年EMU正式建立以来,ECB的这一战略是否取得了成功呢?本文采用1999 ̄2005年数据,首先借助HICP通胀率、通胀预期等指标分析ECB货币政策在控制短期和中长期通胀方面的成效;然后进一步分阶段描述ECB货币政策行为和通胀率等主要宏观指标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欧元区近些年来的通胀率超标主要是负向供给冲击尤其是能源价格冲击的结果;从主要指标看,ECB的货币政策战略已经取得初步成功;但是欧元区未来经济走势将对ECB的货币政策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需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三者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在两部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异质性抵押约束,探讨货币政策如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进而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本文模拟结果显示:(1)降低利率和强化国企抵押约束可促进稳增长与稳杠杆。推动国企贷款利率趋于市场水平并降低非国企贷款成本,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将增进其政策效果;(2)2008-2016年宏观杠杆率上升主要与国企抵押约束过松有关,2017年后利率对宏观杠杆率的调控增强;(3)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盯住宏观杠杆率,并根据政策目标和经济背景适时调整利率与杠杆率的内生关系,能够优化货币政策效果。对于降低利率和强化国企抵押约束的政策组合,根据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同向调整利率水平有利于经济稳步增长和宏观杠杆率趋稳。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率承诺对美国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颇受关注。本文选取美国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的月度数据,以2008年12月为分界点,采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前后利率承诺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零利率承诺缩短了金融市场对基准利率变动响应的时滞,但作用持续期明显缩短,其中股票市场和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响应尤为明显;(2)零利率承诺政策有利于提升消费者信心,并抑制通货紧缩;(3)零利率承诺措施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How should monetary policy respond to large fluctuations in world food prices? We study this question in an open economy model in which imported food has a larger weight in domestic consumption than abroad and international risk sharing can be imperfect. A key novelty is that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the terms of trade can mov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in response to world food price shocks. This exacerbates the policy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zing output prices vis a vis the real exchange rate, to an extent that depends on risk sharing and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exports. We characterize implications for dynamics,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practical monetary rules. While CPI targeting and expected CPI targeting can dominate PPI targeting if international risk sharing is perfect, even seemingly mild departures from the latter make PPI targeting a winner.  相似文献   

17.
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发现如果中央银行要实现开放经济下不同目标制的最优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成为稳定国内经济,有效应对国内外冲击与实施独立和内向型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杨小军 《上海金融》2008,37(6):33-37
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特别强调预期在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中的核心作用。在对有关经典预期理论进行探讨之后,借助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预期对货币政策操作结果的影响,认为公众预期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使得政策结果偏离目。标水平,而且在把“Brainard不确定性”纳入分析框架之后,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更大,即政策结果完全由预期决定,同时对预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aylor rule fundamentals for real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We assume the agents know the time-varying parameters in central bank policy rul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a monetary policy rule with regime switching is better able to explain the real Deutschemark/dollar exchange rate from 1976 to 1998 compared with a fixed-regime monetary policy rule. The finding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the expectation formation effect in changing policy rules as emphasized by the Lucas critique. Ignoring these effects can undermine the value of the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