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家族企业特殊的“内聚力”与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使得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基于传统“家文化”的家族企业文化却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成长的“瓶颈”,家族企业必须建立具有强大“激励势”的企业文化,才能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生命周期及其成长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族企业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活力四射,成为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不可否认的是遇到了不易克服的“瓶颈”制约——生命周期很短。《每日经济新闻)2005年7月1日报道:中国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家,有60%的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可谓各领风骚三五年。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证实,全球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的企业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  相似文献   

3.
“家业长青”恐怕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2006年“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上,全球100家家族企业的第一名是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已传到第40代,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100家长寿企业中却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虽然中国有特定的国情,  相似文献   

4.
陈刚 《英才》2007,(1):20-20
怎样才能富过三代,这是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的烦恼”,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 根据荷兰银行统计,亚洲的家族企业中,通常只有三成的企业可以成功地由第二代接棒经营,且只有不到一成的企业可以成功传承至第三代。调查还发现,两代冲突对于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影响,新一代的积极管理作风与发展计划经常与上一代的保守作风抵触。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家族的形式出现的家族式中小企业,作为现代企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特别是在内陆地区,已经占到了90%以上。但目前内陆地区的家族企业,其平均寿命却只有2.9岁,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我国每年新生15万个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家,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而且很多难以“长大”。如何破解家族企业发展难题,建立和完善企业体制机构、科学决策程序和现代企业文化,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民营企业升级换代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用企业家的血统来思考根据麦肯锡研究数据,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将集团交给儿子掌控的方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茅理翔,就曾说“接班不利,比金融危机还厉害”,并表示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交接问题,200万家企业将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中鼎关注:家族企业是我国私营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人常说家族企业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纽织形态。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企业形态。在私有制条件下,历史上最早的企业均是家族企业。说它“短暂”,是因为发展至今,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由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太短,好比一类人都惠了同一类病,如果你不去治疗那么死神当然也就离你越来越近了。人事问题就是困扰家族企业发展的病根,也是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汪洋 《上市公司》2001,(9):11-13
尽管目标全球范围内都在讨论家族企业的优劣,但必须承认的是,家族企业仍是西方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经济细胞。有研究统计显示,家族企业为美国创造了78%的工作机会,美国受雇家族企业的人数占所有受雇的60%,这个数字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可能还会更高。《财富》500强中约有1/3是家族企业,在《基业常青》这本书中,作评出全美18家“梦企业”,其中就有9家是以家族企业起家的,其中8家至今仍出创办家族掌控,福特、摩托罗拉、菲利普莫里斯、华马特和迪士尼等皆列名其中。  相似文献   

9.
在欧美各类企业中,不少家族企业有旺盛的生命力。据了解美国约有70%的家庭企业传承到2代,有近2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承到第3代,有15%的家族企业能够传承到4代以后。在美国500家大企业中,有40%为家族企业。象美国福特、杜邦、韦尔豪泽等公司,都是名震全球的长寿家族企业。近年来,我国江、浙、粤等沿海地区的家族企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构成中不可小视的一股增长力量。探索欧美家族企业成败得失,对于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欧美家族企业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主要源于家族企业在产权治理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注入家…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家本位”的文化分析框架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经济人”本质是来自于家庭的“生物人”,从“家族基因”决定与企业环境选择的角度,为研究家族企业生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管理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是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CEO亲缘特征作为家族系统特有的属性如何影响企业长期创新决策,尤其是风险水平更高的探索式创新呢?从中国情境下“人情社会”与“家文化”角度出发,以2008~2019年我国A股家族上市企业为样本,探寻家族企业CEO与实际控制人的亲缘特征对企业二元创新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CEO与实际控制人的亲缘关系通过提高CEO创新决策权,对企业二元创新的探索式创新倾向产生正向影响,而家族风险厌恶程度对该机制起抑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家族企业非正式亲缘纽带对企业系统运营决策的内在影响逻辑,可助力家族企业中家族与高管建立关系信任和互惠互利的“类亲属”关系,以激发管理者管家倾向、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2.
曾水良 《企业文化》2012,(10):24-25
企业文化应该是—卟动态的过程,它必须与企业“共同成长”部分家族企业中没有明确的游戏规则,一切随老板好恶而定,阻碍家族企业发展。有些老板管理企业感性过甚、理性欠缺;拒绝规则化、制度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往往就是老板个人爱好、个人志趣、个人行为方式、甚至个人生活习惯的扩大,完全依附老板个人而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营企业当中的绝大多数选择了家族制的治理模式,长期"家"文化历史继承下的文化供给,使民营家族企业形成了特有的企业文化特征。"家"文化供给对民营家族企业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当民营家族企业的发展达到一定层次,必须淡化家族制的治理模式,用现代企业的"人本"文化供给去取代"家"文化供给,保持民营家族企业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中的文化与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Family Enterprise)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则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的结论是:家族企业中只有15%能延续三代以上.因此,依靠原有家族的力量,特别是经营决策的控制,对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实竞争的激烈,如果单靠家族企业自己的力量,大多数会结束其企业短暂的生涯.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对家族企业产权变革的影响,从而使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能良性和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天,许多家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不得不面临这样两种选择:要么继续保持家族股东的绝对控股地位和“两权”合一的管理体制,但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家族企业各种弊端的制约;要么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乃至社会公众股东,逐步走上股权多元化和“两权”分离的公司制发展道路,但这样做会动摇家族股东的控制地位,甚至改变家族企业的性质。格兰富集团是一家创建于1945年的丹麦家族企业,它通过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闯出了家族企业发展的第三条路。沿着这条路,格兰富集团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泵类产品制造商。  相似文献   

16.
根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96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可见.“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衰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富不过三代”都像是一道难以打破的咒语。根本原因在于,创始人的第二代.在商业敏锐度和敬业度方面.往往与其父辈不可同日而语;而第三代接手时.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利益争夺将变得更为纠缠不清,以至于企业的发展被搁浅。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有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而有的却只能勉强维持甚至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7.
<正>家族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中小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近80%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西方国家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成功的记录。家族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初期或中期适用的一种模式,但能否健康地发展还取决于家族成员的综合素质。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流行着这么一个说法:家族企业是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蓓 《财会通讯》2010,(4):49-50,59
本文在介绍家族企业发展的整体状况的基础上,运用Ahman的z计分模型,以26家我国主要家族控股企业作为样本,对家族控股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z计分法”模型在评价家族企业财务风险方面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流传中国家族企业的“三代消亡”论,即“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用“富不过三代”定式化中国家族企业不免有失偏颇,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其创立后的20年内倒闭。  相似文献   

20.
张红 《西部财会》2007,(10):50-52
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但在生命周期上却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在我国,家族企业的寿命则更短。分析家族企业的先天优势,指出家族企业存在的人才瓶颈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在缺陷,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