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领伟 《上海质量》2014,(10):19-20
通常我们把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称之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红利。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国家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释放了全民的激情和经济体的活力,给社会带来巨大发展和进步。改革将继续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动力。资源的充分使用,特别是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引擎的作用。可以相信,这三大红利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更为现实和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民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和智慧。信心为什么重要?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起色的希望不大。根据是什么呢?据说是过去的红利都没有了。所谓“红利”就是优势。过去有廉价劳动力,所以有人口红利i过去土地还比较丰富,现在土地很紧缺了,资源红利也没有了;过去改革措施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改革措施的潜力已经耗尽了,所以缺少改革红利。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实际。要知道,任何国家在发展早期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一定的优势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会渐渐消失,可能有新的红利跟上去。这就是新旧红利的替代。我们要努力创造新红利,替代旧红利。  相似文献   

3.
李克强副总理最近提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提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清晰地指出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未来发展有很多挑战,更有机遇和条件.其中,已经和正在形成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红利将有力支撑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克强副总理最近提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提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清晰地指出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未来发展有很多挑战,更有机遇和条件,其中,已经和正在形成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红利将有力支撑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今天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红利的消失。我们经常讲到红利的消失主要是指发展优势的消失,具体来讲,就是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消失了。红利的消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特殊问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就必须转型。转型成功就会出现新的发展路途。经济发展转型是否成功关系到一个国家将来发展前途。如果转型不成功,那就要停滞或者衰退,拉丁美洲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教训。  相似文献   

6.
《财务与会计》2010,(9):7-7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并尽力寻求实现从依赖投资和出口向依赖有效的国内消费需求的转变,同时消除劳动力、环境等关键资源的价格扭曲,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红利”:一是对内开放红利。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庞大的人口红利,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本文通过研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合经济增长理论,探究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人口红利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口红利这一现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随着人口转变阶段的变化,人口红利趋于减弱,建立在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本文采用计量模型、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了延缓人口红利消失时间,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整合管理思想对审计资源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杰 《审计月刊》2004,(12):18-19
整合管理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现有资源的有机整合,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审计事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审计的需求日益增长,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在这种形势下,借鉴和运用整合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性难点和热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式,发展和完善的主体性内容之一。在过去的改革开放的22年里,我国对国有企业改革尽到了最大的努力,这个努力必将在新的世纪焕发出可喜的成果。那么,在这新的千年之交,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赵战云  鲁阳 《河北企业》2013,(12):27-28
<正>税收是一个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税收体系中,个人所得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是将原来的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三个税种合并,改革为新的个人所得税,并于1994年开始实施的。其主要内容有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对象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发展趋势是新的、环境是新的、对象是新的,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方法必须创新.也就是说,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继承优势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努力求实、创新.  相似文献   

13.
1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相似文献   

14.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3,(1):13-13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改革和制度创新。要加快价格、财税、金融、行政管理、企业等改革,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制度,健全评价考核、行为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以体制激励和约束企业,用法律调节和规范行为,使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更多地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上。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新的伟大革命,带未了我国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也带来了我国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伴随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到与经济社会和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相促进并不断深化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绩,国家呈现出新的景象.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国家的各项政策为了配合改革开放的大的潮流,也为了更好的实现改革开放的大的目标,也都纷纷进入了改革的阶段.我国的财政改革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实行的,直到今天,国家财政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对国家的财政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是在分析我国的财政改革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财政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萧灼基 《经济界》2001,(2):34-39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万象更新,喜迎新世纪的时刻,展望我国经济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从总体小康达到普遍小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1980年,我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我国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是:用十年时间,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8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到2000年,我国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已达到翻两番的目标。2000年人均GDP已达到850美元,实现了第一、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总体上已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对象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发展趋势是新的、环境是新的、对象是新的,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方法必须创新。也就是说,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继承优势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努力求实、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矿企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思想工作还有待加强和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民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和智慧。信心为什么重要?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起色的希望不大。根据是什么呢?据说是过去的红利都没有了。所谓“红利”就是优势。过去有廉价劳动力,所以有人口红利;过去土地还比较丰富,现在土地很紧缺了,资源红利也没有了;过去改革措施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改革措施的潜力已经耗尽了,所以缺少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