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新商标法于2014年5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将原《商标法》第52条第1项改为两项,将其作为第57条的第1、2项,并且在第2项中,针对"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增加了"容易导致混淆"的限定,明确将"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的要件。"混淆可能性"理论在新商标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得到体现,也引  相似文献   

2.
商标使用:“消费者保护”价值取向下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生的"HYSTERIC"案、"伟哥"案、"索爱"案、"广本"案、"巴黎之花"案和"陆虎"案等,无不聚焦于商标使用。倘若将案件的事实与法律依据部分进行综合比对,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商标权人会对因媒体、社会公众等的宣传、报道、评论而具有指示和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的标志,主张享有商标权。目前,司法实践对上述案件的判决存在争议,理论界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这标志着历经十年的第三次商标法修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从公开的修法资料来看(主要基于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开征求意见稿),具体条款的修改过程既充满了理论观点的碰撞与交锋,也掺杂着各方利益的博弈与妥协,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若干重点问题的主要观点与形成结果作一梳  相似文献   

4.
隐含于商标法中的政策原理是多重且迥异的,它们体现了商标法意欲追求的多元价值目标。而这些不同的价值目标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譬如,出售凉茶的商标权人在继续沿用原有包装和标识且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悄然更换产品,消费者发现产品"变味"后是否可以向前者进行"口味维权"?这一实例展现了商标法内在的价值冲突:是维护商标权人对其产品的"自主定义",还是保护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商标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三鹿"商标再次回归大众视野。这个曾经价值逼近150亿元的商标,因三聚氰胺事件跌落神坛,三鹿集团也因此破产。随后,"三鹿"系列商标以整体打包的方式拍卖,被浙江某公司以730万元的价格竞得。[1]对于"三鹿"商标的回归,人们难免会有一些疑问: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三鹿集团商誉全失,"三鹿"商标还有价值吗?公众对于再次回归的"三鹿"商标,还会再接受吗?本文认为,欲探寻商标的价值构成,应从商标  相似文献   

6.
2013年《商标法》的重大修改之一是对商标侵权判断标准的调整,第57条第2项在原本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商品相同或类似"标准的基础上引入了独立的"混淆可能性"。因此,我国传统商标实践中采用的包含混淆可能性的主观的商标近似概念必须重新界定,即需将混淆可能性从商标近似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使传统的主观的商标近似转变为客观的商标近似,与此相适应,传统商标实践中的判断商标近似的规则和方法也需要重新确定。  相似文献   

7.
正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已经有30年了。一、《商标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奠基石《商标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拉开了中国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何鹏 《中华商标》2014,(2):46-50
正一、问题的引出酒瓶回收,本是啤酒生产行业的常态,符合国家政策的倡导和行业惯例。然而,最近的几起案例却将"酒瓶回收"行为推向了商标侵权的风口浪尖。湖南省高院终审的"重啤"案[1]和上海市一中院初审的"百威英博"案[2]对回收利用标有他人商标的旧酒瓶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做出了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赵明 《中华商标》2013,(8):68-7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注册商标实际使用的比例目前不到注册总量的1/5[1]。大量的"垃圾商标"充斥注册簿,商标囤积、抢注现象严重,这不得不引发了我们关于未实际使用的注册商标是否应受法律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的思考。一、未使用的注册商标是否应获得法律保护(一)两种商标权取得模式之比较商标保护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假冒诉讼",该诉讼提供保护的前提是商标享有了商誉,而一个商标只有通过使用才可能形成商誉。自此,商标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商标只有在商品的流通环节中才能发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基本功能,因此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是公开的使用,附着商标标记的商品应当进入流通环节,使相关公众能够通过商标在商品或服务与其提供者之间建立相应关联。贴牌加工商品销往国外,不属于公开使用,因此,不宜认为在用于出口的贴牌加工产品上使用商标属于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而未注册商标只有通过使用具有一定影响时,才能发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并可能获得法律保护,商标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是适用2013年修订的《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相关规定的前提,并非仅用来推定商标注册人的恶意。不宜仅以商标注册人具有抢注恶意就给予新《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商标在贸易中的运用 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要求商标实际使用的两个国家之一。此类要求给国外的商标所有者和申请者带来了诸多的误解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黄晖 《中华商标》2012,(12):17-21
2001年修改后的商标法虽然原则上允许通过使用取得显著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较少遇到一个不具显著性的子商标结合另外一个主商标使用的效力问题,至于像王老吉案件中暴露出来的结合他人的主商标使用所产生的显著性归属的问题可能更是头一回碰到。下面我们试着对上述问题依次分解论述。一、结合主商标使用是否可以使子商标产生显著性?使用取得显著性,通常需  相似文献   

13.
在法的创制过程中,认识各种社会利益是法的创制活动的起点。对各种利益做出取舍和协调,是法的创制的关键。作为协调商标权人的利益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的商标法亦不例外。从“利益”的角度考察,可以将商标法看成是在商标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商标法诞生于几百年前。这种制度,一开始就是作为协调和平衡商标权人和其他利益主体特别是竞争者的利益关系,作为平衡商标权人的专有利益或者说垄断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而出现的。商标权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是整个商标法律制度中一对主要矛盾,而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商标法赖以实现其宗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杨巧 《中华商标》2015,(1):9-12
"双十一"或"双11"原本是一个新兴的节日,称为"光棍节",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众多电商企业的经营和推动,逐渐演变为一个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购物狂欢节,同时,也是电商零售行业用于经营的重大举措。2012年,阿里巴巴公司将"双十一""双十一狂欢节"文字注册在第35类广告与实业、38类通讯、41类教育娱乐上。2014年"双十一"前夕,阿里巴巴公司宣称拥有"双十一"商标权。此时,更多的相关经营者及公众才知晓了"双十一"已经被注册。据报道,京东等电商企业因此不得不修改之前已拟定好的营销策划宣传中有  相似文献   

15.
以“实际使用”为核心构建商标保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商标权取得原则,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是商标使用原则理论,对商标注册原则制度影响加深。我国现行《商标法》在坚持注册原则的同时,也吸收了使用原则的合理成分,主要体现在《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一条。  相似文献   

16.
晓旅 《中华商标》2007,(4):13-14
《商标法》的修改是“大修”还是“小补”,这个问题在去年年底《法制日报》上曾刊登专题文章进行评论,结论是建议“大修”。今年十六大会议期间,有的人大代表就完善商标法律制度提出修法观点,认为:商标权是私权,是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应当适用民法规则,通过民事救济程序—法院诉讼,保护商标权人的权益,认为司法保护是国外普遍做法,也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建议修改《商标法》,取消行政执法,以体现商标权的私权属性,节约有限的行政资源。笔者认为,为适应我国对内对外经贸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当尽快修改《商标法》,但是否需要彻底改变我国商标注册和管理的基本体制,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商标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权人(或其授权的人)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并可就给予的使用权取得报偿的制度。我国商标法对商标许可使用制度做了明确规定,并把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规定为商标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商标立法的不完善,司法实践监督管理处罚不严以及人们的商标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商标使用许可出现了失控现象。  相似文献   

18.
余晖 《中华商标》2016,(4):62-66
2015年11月,随着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提字第38号案的判决(以下简称"PRETUL"案或再审判决)公布,外界认为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个案中对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商标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笔者试着从判决中提取一些关键点对该问题进行梳理,揭示该案侵权判断中的实质内容。本案事实很简单,国内商标注册人作为原告(简称为莱斯公司),认为被告(简称为亚环公司)为海外客户(简称为储伯公司)生产的、标  相似文献   

19.
王磊 《中华商标》2015,(2):83-87
涉外贴牌加工(即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简称OEM),是指国内加工方按照国外定作方的要求,加工国外定作方指定商标的产品,并交付国外定作方,由国外定作方给付加工报酬的贸易模式。关于涉外贴牌加工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争论颇多,司法裁判标准也亟待明确。鉴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新商标法"),对于涉及贴牌加工侵权判定的相关条款作出了修订,故本文以新商标法为视角,对涉外贴牌加工的侵权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介绍外国注册商标在中国受保护的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杨扬主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局长安青虎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主任侯林陪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