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智借荆州”占领地。诸葛亮还未出山,就认识到拥有领地的重要性。赤壁大战后,他巧设计策,让张飞乘乱袭取了荆州。而刘备因为没有自己的地盘,只好向诸葛亮“借”取荆州。之后,刘备以此为根据地,乘机取得了西川与汉中等地,终于发展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可见,巧借他人地盘来开辟自己领地,进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的刘备为了创建霸业 ,三顾茅庐 ,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番“隆中对” ,使刘备从纷纭错综的政治势力中分清了合作对象 ,最后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伟业。当前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买方市场中站稳脚跟 ,企业同样也需“隆中对”。前些年 ,浙江省温州市几家有规模的企业如正泰、德力西、人本等 ,邀请了日本中小企业诊断师金泽靖介等为他们的企业诊断病症。而在此之前 ,上海、广州等地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专为企业号脉的“诊所” ,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市场、营销方面的难题。这说明 ,时下企业界也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3.
无论读《三国演义》还是看戏听书,人们对诸葛亮总是充满了赞美,夸他不负刘备重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取荆州、气死周瑜、攻夺益州,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均传为佳话.但仔细研究诸葛亮,特别是从管理的角度看待诸葛亮,却会发现他是一个刚愎自用、屡犯重大错误、并且不敢承担领导责任的人. 诸葛亮处于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激烈动荡的年代,他行军布阵确有一套,但作为战略指挥家,他的气度则明显不足,他在指挥重大战役中往往犯下不可估量的错误,使三分一统的契机每每失之交臂.但是诸葛亮为人过分聪明,每次自己犯下的错误都要由别人来为他承担.比如马谡失街亭被斩,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吴仕逵 《英才》2007,(12):126-127
激将是富于戏剧性的谋略,常见于诸多典籍中。没有人轻易服输,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事,往往就因为他们争强好胜。这一点,正是激将的心理基础。西凉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张飞大叫入帐请战。诸葛亮佯装没听见,故意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张飞一听急了,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方才同意。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老幼皆知的历史人物。对于诸葛亮的出山立业,人们往往侧重于刘备的思贤若渴,而忽略了诸葛亮的自我宣传。孔明先生不但智慧过人,而且他的自我推销意识即使在今天也应该是先进的。请看他的出师表所言:“臣本布衣,本想苟全性命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但……”云云。试想,如真象孔明先生所言,不求闻达于诸候,那何必还要“自比管仲、乐毅”,还要广泛地向他的友人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政治大计惹得刘备来“三顾茅庐”呢?看来,诸葛亮久怀出山报国之意,一直在伺机而动。那么他在出山之前一定会对天下诸候做过…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蜀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在领导方式上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事必躬亲。诸葛亮身为蜀相事无巨细“皆专之”,竞到了“杖二十以上亲决的地步”,他还曾“自校薄书,流汗竞日”。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于下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岂能劳累而亡,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成空,阿斗将伟业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7.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26集《回马荐诸葛》中有一组感人肺腑的镜头:徐庶中了曹操“赚母”之计,决意赴曹营侍奉生母。刘备留之未果,伤心至极,虽“龙肝风髓,亦不甘味”,遂与徐庶“相对而泣,坐以待旦”,最后设宴饯行,且率众文武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为报刘备知遇之恩,决定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设一谋”,离去之后又回马向刘备推荐了比其“才高百倍”的诸葛亮。 这段千古佳话活生生地勾划出了刘备的爱才、惜才、重才之心,他在送贤过程中表现出的豁达大度、真挚情谊让人顿生敬意并终生难忘。“士为知已者死”,徐庶也因此“身在曹营心在汉”,淡泊功名利禄,终生默默无闻,这不正是送贤者得到的丰厚“回报”吗?  相似文献   

8.
三国故事炙治人口,其中关公大意失荆州,似乎已成为历史定论。笔者认为,荆州之失,责不在关公,大意失荆州者,诸葛孔明也。 诸葛亮是智慧的同义词,毕生以谨慎著称。遥想孔明当年,事必躬亲,殚心竭虑,智者千虑,也有一失,在丢失荆州这个问题上,诸葛亮至少有两大失误。 一是决策失误。明知东吴不可和而未作备战。刘备入川之前,东吴曾用兵、用计,三番五次取荆州  相似文献   

9.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恐怕不会忘记庞统这个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 在第五十七回,小说写了庞统去投刘备时,刘备见他“貌陋”,“心中不悦”,没有仔细了解他的才华,而是直接让他到耒阳县做县令。庞统因为对刘备小瞧自己感到不满,闹起了情绪,  相似文献   

10.
刘备得诸葛亮,如如虎添翼,事业平步青云,蒸蒸日上。而后,诸葛亮又相继组织发展庞统等人。从此,天下开始了长达60年的三国鼎立之势。说来笑谈,刘备论才智不及诸葛亮,论武功比不上关、张、赵,却“黄袍加身“为蜀王,指点江山。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里,有个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说的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统一全国,首先要定门后方。公元225年,他亲率大军安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南中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联合各部落首领顽强对抗。诸葛亮擒住他后,亲去其缚,列位于帐,好言抚慰,以礼相待,给予鞍马,送其归寨。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擒住,却又轻易放回,众将都不理解,问曰:“何故放之?”诸葛亮笑曰:“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在诸葛亮的感召之下,孟获被七擒七纵,终于心悦诚服。南中人民为诸葛亮立祠享祭,呼之为“慈父”。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曾被当作兵书来读,而今,同样也可当作管理名著来读。如书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构想,在中国的战略策划史上,可谓精彩之笔。因为,一段整整半个世纪的三国历史,后来竟一步步验证了这一策划的精彩与正确。那么,这一策划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身,无疑可以给今天我们的管理决策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在这首诗中,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之情跃然纸上。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他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赚荆州,取成都,夺汉中,七擒孟获。形成蜀汉基业;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4.
正东汉末年,三巨头分割天下的过程中,曹魏攫取了汉朝的资源,得到"上将千员,雄兵百万",因此曹操从来不为用工问题发愁。孙吴得地利之便,江东才俊俱为其用,不必担心"用工荒"。刘备就不同了,从安喜到平原、徐州、新野、荆州、益州,无数次草创,又无数次倒闭破产,一路走来,荆棘丛生。或许正因如此,用工问题始终是困扰刘备的首要问题。"用工荒"虽是新词,但刘备早已对此有了切身体会:本钱小,无力养活太多  相似文献   

15.
李佳 《经营者》2010,(11):54-57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将诸葛亮请出了山; 18岁的孙权从哥哥孙策手中接过兵符。执掌江东; 至此,新版电视剧《三国》进入了中段时期,三足鼎立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6.
小溪     
杨海浪 《活力》2006,(3):205-205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能记得东吴的都督周瑜。此人可谓智勇双全的盖世英雄,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嫉妒。当曹操八十万兵马驻于长江北岸,准备向东吴大举进攻时,孙权与刘备两家结成联盟,共拒曹兵。就在破曹的前后,周瑜发现诸葛亮的才能非己所比,顿生嫉妒之心,多次暗中加害孔明,结果便引出“孔明三气周公谨”这段故事。周瑜直到临终前,仍然不悟,怨天尤人,“即生瑜,何生亮”!  相似文献   

17.
“过关”与“把关”杂谈黎莎说到关,很容易联想到“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把关”华容道,可关羽遇曹操后却想起“曹操当年许多恩义”而纵虎归山。关羽放弃原则断送了蜀汉的根本利益实属违法行为,理应依法论处。然而,惯以执法如山形象示人的诸葛亮这回碍于刘备等人的...  相似文献   

18.
胆量与品格     
所谓有胆量,即敢于用强于自己的人,不怕别人超过自己。 据笔者所知,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现已成为日本企业界的一部宝书,其中不乏用“强”的典范。如东吴孙权敢于用“强”,才使他成为三强之一。孙权直口果不敢重用用兵强于自己的周瑜,百万曹兵压境,早把东吴“吃”个精光。刘备也同样。诸葛亮人未出山,名声已震天响。如此一个“强”者,可刘备敢用,结果刘备也成了强者。 又如日本已故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其用人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的加入是刘备事业腾飞的起点。岛从得到诸葛亮之后,未来的蜀国,这家曾经颠沛流离、数次濒临灭亡的“小企业”,终于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的家训《戒子》篇云:‘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位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精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去培养企业的人才?诸葛亮的家训给了我们以启示——节俭养其德明朝庄无臣有言:“有德之士,如夏日之前,冬日之炉,不求亲人而人自亲之。”可见德之于人是何等重要。在企业中,培养人才之德,方法多种多样,但诸葛亮的“俭以养德”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权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可见德的养成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