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闲来翻书,发现很多文人创作的“怪诗”,遣词造句之闯,为世人留下了足可开颜的文趣。 减法诗。《乐府》中载有一首《懊侬歌》的诗,全诗20字,读起来居然是道减法:“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相似文献   

2.
“见美文就编,见好诗就发。”这是我做报社工作时的一贯思想。曾几何时,从“友竹轩”寄来的诗词楹联几乎首首照登、幅幅照发。读“友竹轩”的诗词总有一种甜滋滋乐融融赏心悦目之感。 见景生妙句,灵气过人。清代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 词采第二》中说,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景是客观存在的,对谁都是平等的。但不是谁都能写出好诗好词来的。即景生情是要富有灵感的。《友竹轩诗词选》的作者,只要有目之所睹,便有心之所思、灵之所感。“古都大理游,  相似文献   

3.
奇诗撷趣     
藏头诗著名诗人艾青80岁生日时,诗人刘章写了一首《贺艾青八十大寿》:“艾子初萌三月天,青青芳草满人间。诗家自有留春笔,豪气凝成珠玉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艾青的敬仰之情, 把诗中各句开头的字连起来,即为“艾青诗豪”。叠字诗叠字诗的特点是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用两次。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叠字  相似文献   

4.
施剑南 《活力》2005,(10):136-13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最得风人深致”,是指诗人言情真挚感人、写景鲜明生动、风格朴素自然。它出自《诗经·秦风》,但又不同于秦风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格调,而是写得情思迷离、意境空灵,每次读的时候都令人心生许多感动,与之产生共鸣。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5.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称作“开门七件事”。这是家喻户晓的。所谓“七件事”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七件必需品,除了比喻当家理财之外,人们还用它来表达不同的心境。唐伯虎在一首《除夕口占》诗中云:“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  相似文献   

6.
“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已”——《旅程》宝马希望自己是一首诗,而它更希望自己的服务成为标题  相似文献   

7.
古人治家诗话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往今来,当家者皆与这七件事结下不解之缘。此事在古“治家诗”中可见一斑,细品慢嚼古人“治家诗”十分有趣: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元人杂剧《刘行首》中这首“当家...  相似文献   

8.
卢荻秋 《财会月刊》2010,(5):I0025-I0025
悲壮泣鬼神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为抗全复国呼吁呐喊,虽壮志未酬,但临终时一首短诗《示儿》,可谓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足以让他千古不朽了。  相似文献   

9.
剥皮诗趣话     
所谓剥皮诗,是指以名诗为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原意变换,从而达到讽世喻人目的的一种诗体。这一类诗读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唐代著名诗人崔护曾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有一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如山,人称“铁面”;后任县令则恰恰相反,人称“糟团”。某读书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在县衙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有一位文人曾到某地桥头斋铺买麻花吃,看上了搓麻花的…  相似文献   

10.
《冶金企业文化》2009,(1):21-21
读过一首好诗叫《一个样》,其中有几句令我难忘:“活到50岁/好看的难看的一个样//活到60岁/有权的无权的一个样//活到80岁/钱多的钱少的一个样……”  相似文献   

11.
《财会月刊》2008,(4):I0003-I0003
唐代白居易《西凉伎诗》云:“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金镀”描写艺伎化妆的情景。后有钱塘诗人章孝标几次考进士不中,大雪天出游解闷。后来,章孝标在淮东节度使李绅的鼓励下,十年磨砺,果然及第。他欣然提笔作诗:“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人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他把这首得意的诗寄给了李绅。李绅从诗中看到了章孝标小取即满、傲气十足的神气样,很想教育他一番,于是作诗《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读完此诗,大为羞愧。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的百花丛中,“嵌数诗”以其巧妙的构思吸引着众多的读者。所谓“嵌数诗”,就是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自然数依次嵌入句子中而作成的诗。毛泽东曾借用一首咏泥神的“嵌数诗”,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官僚主义者的丑恶面目,讽刺性很强:“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嵌数诗”一般是顺序依次将数字嵌入诗中,也可以把数字颠倒顺序嵌入诗中。《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有这样一首诗:“十里长城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官五  相似文献   

13.
“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乞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写出了诗圣盼雨不来的热状与向往清凉世界的愿望。 北宋玉令以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王安石曾大异其才。王令在他的一首《暑旱苦热》诗中这样写道: 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 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 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 何忍身去游其间。 这首诗本因苦热而发,但诗中表现的是天下人之苦热。即或有清凉世界,若不能提携天下人同往.诗人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忧乐关天…  相似文献   

14.
广告与诗歌     
我国的广告文化源远流长,有精彩的短文,幽默的告示,更有趣的是古代名家的《广告诗》。诚然,我国古代并无《广告诗》一族,但有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却起到了效果绝好的广告作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首诗对兰陵酒的色,香,味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诗歌流传之处,无不令人神往兰陵美酒。 杜甫身居成都之时,曾有一首赞颂大邑县所产白瓷的诗: 大邑白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酒家白瓷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这首诗也是诗人在酒兴中所吟,对大邑县所…  相似文献   

15.
刘大山 《陕西审计》1997,(C00):42-42
宋《挑灯集》里有一首描写啄未鸟的诗:“此禽不与众禽同,头戴朱冠一点红。嘴似铁钉钉钱木,爪如铜钻钻洞桐。朝飞南浦云烟外.夜宿西山风露中。非是远来求食啄,只思除却蛀心虫”。  相似文献   

16.
王举芳 《湖北审计》2011,(11):52-52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偶然读到宋朝朱淑真的这首《菊花》诗,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因为他是“菊痴”.菊能况其高洁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去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显示出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相似文献   

18.
缪士毅 《财会月刊》2013,(6):I0003-I0003
骆宾王自喻“秋蝉”。初唐著名诗人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疏议事触怒武后,受诬入狱。于囹圄之中,他忽闻“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感而缀诗”,写下一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抒发了他自己如同秋蝉一样“清白高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见美文就编,见好诗就发。”这是我做报社工作时的一贯思想。曾几何时,从“友竹轩”寄来的诗词楹联几乎首首照登、幅幅照发。读“友竹轩”的诗词总有一种甜滋滋乐融融赏心悦目之感。  相似文献   

20.
魏桂彬 《活力》2013,(6):26-26
《题西林壁》是四年级上学期的一首哲理诗.也是小学阶段唯一一首哲理诗。这首诗是作者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末夏初畅游庐山时,书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的问题。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