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TPP搁浅是中国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机会中国一直倡导以经验主义和务实思维循序渐进地推动一体化。"封闭俱乐部"亚太一体化合作一直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某种意义上说,是自发地否定了TPP这种有搞"封闭俱乐部"之嫌的机制。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意外获胜,意味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可能胎死腹中。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明确表示,当选后要废除TPP。美国社会反TPP情绪极为强烈,另一位候选人希拉里也不支持。鉴于这一情况,即使现在还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分析了TPP原产地规则对中国的可能影响及其应对之策。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主要是后向联系占比过高,而前向联系不足;这在纺织服装行业也同样成立。美国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是美国纺织原料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中美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形成了紧密的价值链联系。美国在TPP谈判中推行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对双方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中国应在推动产业升级、支持相关企业"走出去"合理布局,加强相关国家合作以及对外贸易谈判等方面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进而使美国获得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战略利益,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发展和扩大。该协定将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未来的经贸活动甚至政经形势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TPP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日本、东盟各国的利弊权衡和担忧,尤其是中国所持的态度和立场,都成为影响TPP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便立刻宣布美国退出TPP,引起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的风云巨变,其对中国的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由此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本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等问题的深刻探讨。因此,本文从美国退出TPP的背景入手,分析了美国退出TPP的原因,以及此事件对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影响,并且本文从做好国际贸易角色的定位,勇于承担经济大国的责任、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推动双向投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TPP获美国国会批准前景黯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却仍然急于推动国内TPP批准程序,这主要是因为安倍政府视TPP为"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之一的"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推动力。虽然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前景不明,但日本国会众议院11月10日仍在全体会议上批准了TPP。在外部形势不乐观、内部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何急于推动国内TPP批准程序?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此举旨在推动TPP早日生效,从而促进日本经济重新焕发活力。经过5年多谈判,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等12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西农业"走向东盟"为视角,剖析了保险支持广西农业"走向东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广西农业"走向东盟"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险支持广西农业"走向东盟"的相关防范之策。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并不能光奔着TPP而走出去,而是"市场和客户让你走出去才正确。"据美国媒体报道,11月10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会见奥巴马,讨论接班事宜,事后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宣布,奥巴马政府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计划被"枪毙"。奥巴马政府也宣布,不会在任期之内推动TPP在国会获得通过。由于特朗普本人反对TPP,因此基本可以断定TPP已经夭折!订单东南飞!中国纺织服装将被蚕食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海内外各方关注的焦点也从候选人对决转移到未来政策走向上来。鉴于此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国内遭到的大量反对和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对TPP的不支持态度,不少观察者认为TPP事实上已经搁浅。专家指出,TPP之所以面临今天的局面,与其标准过高、包容性不强、普惠性不够、动机不单纯等因素相关。相比之下,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的亚太自贸区(FTAA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一带一路"倡议及一系列双边及多边自贸协定等"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自美国加入TPP并主导谈判以来,TPP的发展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WTO谈判陷入僵局、区域贸易协定蓬勃发展、美国的大力推动是TPP发展的机遇;错综复杂的主体、高标准的议题、众多难以协调的贸易协定却为其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被排除在TPP谈判范围之外的现实,目前应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静观其变、不急于加入”;变压力为动力,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大力推动与TPP成员国之间的FTA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TPP潜在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20-21日,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本届论坛以"深化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金融服务平台"为丰题,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及欧美驻哑太区域的金融界人士分别就"在金融危机下如何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内金融合作与金融创新服务"、 "金融机构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支持"、"如何推动区域内投融资合作"三大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现综述其主要观点,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在越南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越南在国家层面讨论TPP的影响,以往较多讨论的是越南加入TPP后对产业和经济的影响,最近,越南开始了TPP与文化认同关系的讨论。如下以越南人民报的观点为例,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越南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因此国家不选择成为一座"孤岛",就避免不了融入的大趋势。越南已加入东盟共同体、世界贸易组织和参加  相似文献   

1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贸易协定之一。目前,我国虽尚未加入TPP,但TPP的"零关税"谈判必然会对我国关税政策产生影响。压力与动力如影随形,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应以开放包容之心态积极应对,继续深化改革,寻找新的制度红利,以上海自贸区的成功运行为契机,为我国关税制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辩证认识关税的有效保护功能,采取措施应对TPP的各种非关税壁垒,优化贸易条件,消除TPP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优化关税税率结构,合理选择运用零关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3.
王政 《中国外资》2013,(8):22-2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美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气候安全为由,通过立法准备征收"碳关税"。本文分析了美国提出开征"碳关税"的深层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张锐 《金融博览》2011,(12):70-72
仅由4个小国家发起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于有了美国的参与和全力推动而正在快速地膨胀起来。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TPP谈判的豪华阵容之后,奥巴马政府"未来5年出口翻番"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不仅如此,随着TPP的扩容,存  相似文献   

1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之国有企业条款作为一项高端国际经贸规则,秉承了"竞争中立"原则的核心内涵,同时又进行了国际化拓展。然而,TPP国企条款仍然无法根除"制度非中性"的本质属性。TPP国企条款的规制对象对我国具有挑战性,可能在准入阶段造成投资壁垒以及对我国已有海外投资构成潜在威胁。为规避TPP国企规则的潜在风险,我国应加强制度建设,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密切关注国际规则的新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合理、互惠、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之国有企业条款作为一项高端国际经贸规则,秉承了"竞争中立"原则的核心内涵,同时又进行了国际化拓展。然而,TPP国企条款仍然无法根除"制度非中性"的本质属性。TPP国企条款的规制对象对我国具有挑战性,可能在准入阶段造成投资壁垒以及对我国已有海外投资构成潜在威胁。为规避TPP国企规则的潜在风险,我国应加强制度建设,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密切关注国际规则的新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谈判,推动合理、互惠、开放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事件]2015年10月5日,美国等12国经贸部长在美国亚特兰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历时5年多的TPP谈判结束并达成基本协议,以支持亚太地区的就业、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发展和创新. [点评](王广谦,中央财经大学校长)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以及APEC不能实现其"茂物"目标,促使很多国家开始缔结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FTA)来推动贸易和经济发展.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前身是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在2005年签署的一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年9月美国加入TPP谈判,并致力于将TPP打造成为全面、高水平、面向"21世纪"的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8.
TPP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三驾马车之一,作为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曾对亚太地区的贸易产生过深远影响,但特朗普在当选总统后便立刻宣布美国退出TPP引起亚太地区经济形势的风云巨变。本文分析了TPP如何遏制中国经济,中国如何打破美国设下的贸易枷锁,TPP是否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以及美国退出TPP后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本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美国退出TPP不仅是退出一个经济合作组织,更是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逆全球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动互联互通加强产能合作,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心相通是互联互通的根基,所以要做好民意基础,促进文化、青年、妇女等交流,扩大旅游的规模,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一方面,旅游是人与人之间,不同文化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通过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旅游,可以更好地加强民心相通,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增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增强,又会反过来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人文交流,进而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旅游服务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推出是亚太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有可能成为建立“亚太白贸区”的现实路径,本文追溯了TPP的演变情况,梳理TPP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并在进一步分析美国推动TPP的背景及真实意图后,提出了我国当前应当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