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需求增长、新技术出现与地缘政治事件等正在一起改变着石油工业的作用与地位,石油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它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从而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地位. 2014年12月,俄罗斯本币卢布汇率经历了恐怖的两天内暴跌20%的“惨剧”,俄罗斯经济亮起“红灯”,这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实施的全面制裁,而在年终给予卢布重创的杀手锏是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油价暴跌和西方制裁不但造成卢布岌岌可危,也将俄罗斯经济逼入衰退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陈博 《中国外汇》2015,(2):70-71
俄罗斯规模庞大的原油出口一直是卢布价格的重要支撑:原油对于卢布的价值接近于金本位时代黄金储备对一国货币的支撑。2 0 1 4年,国际原油价格跌幅超过50%。同期,俄罗斯卢布贬值超过40%。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对油气产品出口依赖较大,俄罗斯卢布走势一直和原油价格高度相关。此番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3.
韩宁 《黑龙江金融》2014,(11):70-71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美国、欧盟及其他西文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行动,导致俄卢布大幅贬值。同时,近期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问题、国际油价暴跌以及资本外逃等因素加剧了卢布贬值压力。美国及其盟国对俄经济制裁或将成为中俄经贸投资合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中俄经贸合作"互补性"优势,扩大在俄合作空间,在卢布贬值,美国与欧盟国家纷纷撤资背景下,加紧推进我国对俄人民币投资,  相似文献   

4.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直接影响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销售,对单一石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对石油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于宁 《金融博览》2015,(2):42-43
市场需求增长、新技术出现与地缘政治事件等正在一起改变着石油工业的作用与地位,石油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它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能源需求,从而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地位。2014年12月,俄罗斯本币卢布汇率经历了恐怖的两天内暴跌20%的“惨剧”,俄罗斯经济亮起“红灯”,这背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实施的全面制裁,  相似文献   

6.
陈琴 《会计师》2011,(3):63-64
<正>引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也深受其害,不仅外向型企业经营艰难,一些非外向型企业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经营亦是举步维艰。不少中小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再加上银  相似文献   

7.
<正>龙飞蛇舞,万物复苏。目前国内经济增速呈企稳回升态势。由于美国"财政悬崖"两党之争暂告缓解,欧债危机处置有趋好迹象,金砖国家经济也出现回升势头,世界经济总体缓慢向好。但由于全球一些国家领土、宗教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军事、政治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引发的全球汇率剧烈波动,资本无序流动,大宗商品高位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5月美联储释放退出量化宽松(QE)的政策信号之后,印度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文章在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印度金融市场表现进行历史对比的基础上,对此次印度金融市场动荡的成因及危机治理措施进行了评析,指出印度固有经济结构缺陷和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信号是导致市场波动的重要内外部诱因。未来1~2年内印度金融市场出现阶段性震荡的概率仍然较大。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此次印度市场案例带给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卢布危机背后是国际上多个矛盾碰撞的结果。"在2014年12月25日的中国战略思想库上,智库的学者认为,俄罗斯爆发卢布危机不是简单的货币问题,而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学者们讨论卢布危机的同一天,卢布汇率回升至近3周高位,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宣布这场货币危机已经结束,但这场危机的影响远未消散。从2014年7月开始,卢布暴跌,即使俄罗斯央行前后多次累计加息1150个基点,并抛售了800亿美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国际原油价格呈现震荡态势:前4个月,受美国结束对伊朗原油出口的豁免、OPEC与俄罗斯等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中美经贸摩擦缓和等因素的影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由年初的54.9美元/桶升至4月下旬的74.6美元/桶;5—9月,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反复、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反复波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股市大幅波动,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次贷危机已转化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文主要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结果的VAR结构化、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危机前和危机期间六个主要国家(地区)的股市进行联动性实证分析,发现危机期间股市联动性加强,美国股指对其他股指的影响增大;英美之间因实体经济竞争产生的联动在危机期间被全球风险导致的共同震荡所取代;危机期间日元套利资本在美日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加剧了美股波动,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日股波动;危机期间日经指数取代恒生指数而成为美股向亚洲市场的直接价格传导者;上证指数与世界股指的联动在危机期间显著增强,但仍然是六股指中最独立的.本文的量化结果有助于预测危机期间各国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波动.  相似文献   

12.
张环 《中国金融家》2014,(12):86-87
谁曾料到,12月的全球外汇市场会再临"黑天鹅",只是这一次危机的主角是俄罗斯货币——卢布。上周,在本币汇率接连大挫之后,俄罗斯央行紧急加息并大量抛售外币,暂时遏制了本币狂跌之势。然而,在国际油价依旧低迷、美国与欧盟对俄发起了新一轮制裁以及脆弱的经济基本面打压下,卢布前景愈加恶化。一时间,唱空卢布的言论甚嚣尘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担忧:  相似文献   

13.
由于1995年英国霸菱银行因操作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失败而倒闭、1997年东欧和亚洲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1998年由于卢布贬值而导致的购买俄罗斯债券的投资者的巨额损失,使得金融学家们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日益重视,并且通过多种手段来度量和防范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圈际期铜价格波动幅度加大,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国际铜期货价格剧烈波动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对图际铜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大类资产走势回顾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们见证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金融市场,其变动的速度、调整的幅度以及各国财政刺激规模和货币宽松的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美股10天之内熔断4次,VIX(恐慌指数)一周飙升150%以上。全球流动性创纪录宽松,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次跌破1%。石油暴跌,黄金暴涨,原油期货价格甚至出现负值。从大类资产表现来看,外汇市场波动剧烈,股票、债券受全球流动性宽松提振,走出上涨行情;而商品尤其是原油,受累于疫情影响而大跌。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全球实体经济遭受巨大连累和冲击.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及其导致的实体经济衰退是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必然恶果.我国发展虚拟经济应切实防范虚拟经济短期内的过快发展和剧烈波动带来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杨薪燕  陈光玖 《时代金融》2013,(27):202-203
近年来,受美元汇率的变化以及基金过度参与等金融因素的影响,石油的价格波动呈现出高幅度和巨大的不稳定性。而在众多金融因素当中,美国汇率的巨大变大引发世界金融危机,转而给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是最大的。然而,石油又是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能源,能源价格的不稳定性,会直接带来经济发展的动荡。因此,这篇文章将以国际金融市场为背景,就石油价格的金融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出有效抑制价格过度波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2007年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急剧波动,各国同时经历了一轮通胀向通缩剧烈转换的经历。应该说,全球化带来的新的生产与消费运行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美国的过度消费和新兴国家的过度生产是经济失衡的逻辑起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通胀和经济剧烈波动的基本面因素。面对百年一遇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充分评估危机冲击,启动各项可能举措应对通货紧缩和经济加速下滑风险。  相似文献   

19.
江凯  鄢斗  汪浩 《海南金融》2010,(4):40-43
对于需要大量进口国际原油的中国来说。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物价构成了较大的风险和威胁。在当前危机时期,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实施了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但有些国家并没有制定明确退出机制和时间表,大量流动性冲击下的国际油价攀升为明年通胀埋下了隐患。本文通过研究国际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的传导途径,以及对国际油价和我国上、中、下游三大物价的计量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卢布暴跌,震动世界经济。国际油价下跌、欧美联合经济制裁、对卢布的做空投机等原因一轮又一轮冲击着卢布与俄罗斯经济体系。还没有完全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俄罗斯,面对卢布暴跌行情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及行政干预,但救市效果却和决策层预想的相距甚远。目前,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通胀压力加剧,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危机一触即发。中国应积极准备,应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