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包含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的人民币流动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离、在岸利率联动效应的影响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离、在岸人民币利率进行联动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各期限利率间CNY对CNH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CNH对CNY的溢出效应影响仅出现在较长期限的利率组合中.通过进一步对离、在岸美元利率联动效应的研究发现,在离岸市场发展初期,仅存在在岸利率对离岸利率的单向影响,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离岸利率对在岸利率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由此推衍可知,未来终将形成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双向联动的格局.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保障离岸市场发展进程中利率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境外逐渐形成了人民币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本文采用MVGARCH模型,在学术界首次研究了上海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与香港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CNY HIBOR)的联动关系。发现SHIBOR对CNY HIBOR表现出明显的均值溢出效应,但CNY HIBOR对SHIBOR的影响不明显;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只有少量的利率对(Interest Rate Pair)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期限较短的利率对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大的态势,但是波动性也在增强。各期限人民币利率对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在2013年6月的银行间"钱荒"时期都有显著的增大。对于由共同报价银行报出的SHIBOR-CNY HIBOR利率对,均值溢出效应和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与SHIBOR-CNY HIBOR的计算结论类似,但是波动溢出效应更强。根据上述结论,就如何避免离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对在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的单向溢出效应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联合非对称MVMQ-CAViaR模型,对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极端风险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溢出水平有限,且离岸人民币对在岸人民币的溢出更加明显;利空消息冲击比利好消息冲击引起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下挫力度更强,联合冲击会加剧市场波动;"8.11汇改"提高了两个市场极端风险的溢出水平,且汇改之后,两个市场人民币的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都明显增加。因此,货币当局要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提高在岸人民币对离岸人民币的影响力,同时应特别警惕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联合效应,防范人民币的断崖式贬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市场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强.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3月17日至2016年6月14日这段时间的数据,运用Eviews建立VAR模型,分3个时期,分别研究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和在岸人民币(CNY)市场间的报酬溢出关系以及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放松对CNY汇率波动的管制,CNY市场和CNH市场相互之间表现出报酬溢出效应,并且CNH市场对CNY市场的影响更大,相对来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更能反映市场信息;一旦央行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力度,过多使用行政力量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向,CNY市场和CNH市场便不存在报酬溢出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扎实推进,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市场风险传递较以往也愈发迅速。构建MODWT-DGCt-MSV模型,测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不同频次交易下形成多个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比在岸更强,在岸人民币汇率长期尺度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中期、长期的动态相关性较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各尺度之间大多存在波动传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多地作为波动溢出的源头;在岸人民币汇率在美联储加息时对离岸的波动溢出效应较非加息周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研究》2016,(10)
本文运用DCC-GARCH模型和VAR-GARCH-BEKK模型相印证,分阶段建模,讨论CNY市场、NDF市场和CNH市场三个不同人民币报价在均值和波动率上的溢出效应,并考虑即期和不同远期间的交叉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推进,均值的溢出效应从CNY和NDF影响CNH为主,逐渐过渡到双向溢出和CNH作用增强,且CNH和NDF间的溢出方向反转,CNH引导性明显提升;波动率则多保持或转变为较强的双向溢出效应;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间的互动关系明显增强。未来布局全球离岸市场的同时,应重视市场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增强香港市场及其报价的离岸中心地位,以降低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AM(1)-GARCH(1,1)模型分析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与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CNY Hibor)之间的联动性。结论表明:30天Shibor和CNY Hibor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隔夜、7天和14天Shibor是CNY Hibor的Granger原因;在岸对离岸市场人民币利率的影响强于离岸对在岸市场人民币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BEKK模型和DCC模型分别从均值溢出、波动溢出和动态相关三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联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存在波动的联动效应,汇率的波动会传导至股票市场,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程度,增加股市的风险;同时股市的大幅波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趋势.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者,既要重视外汇市场这一风险源头,减缓汇市对股市的波动冲击,也要加强对股市的政策调控,关注股市波动对汇市的影响,实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开市场操作部青年课题组 《上海金融》2023,(11):3-14+32
本文在误差修正VECM基础模型上,引入滚动VECM模型和门限VECM模型来深入探究在岸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联动效应的时变性以及结构性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8·11汇改”前后呈现不同联动效应,汇率主导地位由离岸市场逐渐转向在岸市场;汇率联动效应也会因两个市场汇价差大小不同而分为两个区制,“正常区制”中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在岸与离岸汇率基本能维持长期均衡关系,“极端区制”中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消失,容易出现持续贬值的情况。建议政策制定者持续监测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价差变动情况,当汇率处于失衡状态时,可调节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价差回到“正常区制”,再依靠市场自我调节功能重回均衡。 相似文献
12.
通过选取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三个在岸股指期货与恒生H股和富时中国A50两个离岸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采用DY溢出指数和BK溢出指数两种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视角考察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短期和长期下五个股指期货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均显著,并且短期总溢出水平决定时域总溢出的水平,长期总溢出趋势主导时域总溢出的趋势;第二,五个股指期货溢入水平的时序特征高度相似,但溢出水平则呈现出明显异质性;第三,在岸股指期货对离岸股指期货的溢出水平在多数时期均高于反方向的溢出水平,但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二者的溢出关系发生反转;第四,五个股指期货在短期和长期的风险传递中扮演的角色均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第五,在面临重大事件冲击时,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的净溢出水平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此次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前后的数据,对人民币即期CNY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CNH市场与离岸的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NDF市场之间相互存在的联动性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改革之前主要是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实现价格的信息传导,在岸汇率引导着离岸汇率,而在离岸市场上CNH市场逐渐起到了替代NDF市场的作用;改革之后则发现CNY、CNH、NDF三者的汇率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三者的短期汇率互相产生了信息的双向传递性,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15.
已有的文献多是通过脉冲响应来刻画溢出效应,该方法得到的溢出效应不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缺陷.而本文则是通过构建溢出指数的方法来衡量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的溢出效应,它能够从溢出指数走势特征中提取股市对信息的反应,可以辅助投资者预判市场走势,做好资产配置准备.研究发现我国股市行业间的收益与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特征明显,收益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高点,而波动溢出指数的突变点多是局部低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为内地的发展提供了举足轻重的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政府力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完备金融市场的香港成为构建离岸人民币中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排头兵。香港已经建成了规模庞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这一市场的波动和走势对在岸人民币市场的干扰和影响不可轻视,关乎在岸人民币市场的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文章分析了在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发现两两之间并不总是存在引导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冲外汇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市场中的羊群效应,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5月26日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基于TVP-VAR模型,构造了时变的溢出指数,通过量化分析方法考察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准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导致人民币中间价对其他汇率的溢出效应降低,中间价的基准地位被削弱。第二,从整个人民币汇率体系来看,"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提高了汇率体系的总体溢出水平,系统的联动效应增强。第三,"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对短期汇率体系的影响大于对长期汇率体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逆周期因子"的构成,实现逆周期与保持中间价基准地位并存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汇率干预是央行避免外部冲击、保持内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随着离岸市场规模的扩张,离岸和在岸汇率的联动势必影响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汇率干预指数的测算来反映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行为,引入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建立央行反应函数,进而研究CNH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目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影响还未充分显现。因此,本文继而以经历了完整的国际货币离岸市场发展过程的德国马克为例,研究离岸马克汇率与德意志联邦银行汇率干预行为的关系,预测未来CNH将会对央行汇率干预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市场关系的研究中常有分析方法相同但结果迥异的情况。原因有二:一是市场的选取;二是数据的时间段。本文确定了人民币在岸即期和离岸即期与境外NDF的逻辑关系以及数据选取的时间段。以此为基础对NDF不同期限和香港离岸即期以及在岸即期进行格兰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离岸NDF引导香港离岸即期以及在岸即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Diebold and Yilmaz(2007)所提出的溢出指数,考察了全球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关系。研究表明,样本的收益率波动受外部影响整体较小,比较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收益率波动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波动率的溢出效应普遍较为明显,美国、日本、德国、香港、英国和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地区的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国大陆受波动影响程度最低;波动率的动态溢出指数能够有效地反映当前的国际重大事件,并且相关结果较为稳健;在特定时间段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能够有效的缓解溢出效应对国内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