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形式应当变革,人力资本也应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契约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双因素论和分享经济理论等为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带来的激励等积极效应则进一步说明了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而要使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成为现实,还需要从完善市场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创造适当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运用于分配企业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形成对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以剩余索取权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从理论上探寻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3.
如何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安排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人力资本产权化,即明确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并论述实施这一构想对传统企业治理机制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激励的六条基本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应将健全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奠定在以下现代企业激励理论的指导之下:一是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应该相对应、对等,对于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经营者只能通过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将其努力诱导出来,从而克服道德风险;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必然要求企业所有权的分享。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现代企业已经不仅是一个物质资本的合约而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的合约,从而现代企业治理应从原有的“单边治理”转向“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三是企业产权激励机制作用有…  相似文献   

5.
范敏  刘丰 《会计之友》2007,(12S):15-16
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最大限度地促成了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对人力资本起到了产权激励的作用。笔者将对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有用于相关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6.
如何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安排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人力资本产权化,即明确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并论述实施这一构想对传统企业治理机制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最大限度地促成了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对人力资本起到了产权激励的作用。笔者将对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有用于相关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8.
范敏  刘丰 《会计之友》2007,(34):15-16
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最大限度地促成了企业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对人力资本起到了产权激励的作用.笔者将对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有用于相关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一定合约下形成的组织体系。由于对剩余的索取形成对企业的相关人员最有效的激励,因而对剩余索取权的安排,就成为与企业效率密切相关的问题。企业要提高其成员的积极性,必须形成成员的自我约束机制,而自我约束的动力来自风险与收益的对称。一般来讲,控制权、岗位责任及风险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是最优的企业制度安排。现代企业中股东、经理、员工共同承担了相应风险,也应共同分享剩余,共同参与所有权的分配,而前提是股东、经理、员工应相应地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 ,引入员工持股对优化法…  相似文献   

10.
娃哈哈集团与达能集团利益之争表面上看是民族品牌和"洋品牌"利益之争,而从实质上看它是企业内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对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竞逐。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两者利益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剩余索取权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约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在静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必须大于他做劳动力所有者的个人期望效用,否则,就会导致人力资本供给的缺乏。采取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方式不是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优待,而只是一种激励约束方法。其次在动态无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约束可能存在的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得出了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永远固定其收益数量或收益比例才可能不会出现声誉效应与棘轮效应的结论。最后在动态存在风险的条件下,分析了物质资本的风险抵押作用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并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按博弈力量分享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是解决人力资本所有者激励约束问题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务所作为智力性中介机构,人力资本的有效发挥对事务所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鉴于人力资本的特有属性,应当采取如下措施对人力资本进行激励和约束:实行合伙制组织形式;让非人力资本成为人力资本的担保;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剩余索取权;实行适当的精神激励;引进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要素所有者因将要素使用权让渡给企业而享有补偿权,因对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所有权而享有收益权”这一内在逻辑,并参照物质资本的一些特征,对人力资本参与剩余分配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最终提出了人力资本分享剩余问题的“三大悖论”:人力资本确认悖论,人力资本激励悖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模式悖论。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经营者享有,而企业剩余索取权则安排给股东与经营者分享,在这样的前提下,既能给股东提供选择与监督好经营者的激励,又能给经营者提供努力行使好剩余控制权的激励。一、大股东的非合作、非持续发展行为下的剩余控制权现代企业理论在关…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分为薪酬激励和职务激励,薪酬激励一般表现为剩余索取权的激励;职务激励一般表现为控制权的激励。经营者的福利,不仅包括以剩余索取权体现的薪酬,还包括以控制权体现的地位,因此经营者激励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让经营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股票期权价值分割与会计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是一项富于争议的会计难题。按照现代企业理论 ,经营者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是经营者人力资本资本化的体现和经营者作为企业非物质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股票期权价值可以分割为人力资本价值与激励价值 ,与之相对应 ,把股票期权价值中属于人力资本价值的部分 ,作为经营者投入企业的权益资本核算 ,而期权价值中属于激励价值的部分 ,作为企业对经营者的利润分配进行核算 ,这样能实现经济实质与会计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在企业利润创造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家作为企企业中的异质型人力资本,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对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轻视与低估,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分享企业收益时其产权没有得到承认,“剩余索取权“被剥夺,企业家的激励不足。本文对我国现了行社会、经济条件下如何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进行收益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才能是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也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是各种权利组成的权利束,它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企业家自身和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程度的多样性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剩余产权的存在,所以企业家应该享有企业剩余产权,即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计量软约束导致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市场上存在着机会主义.使得以节约交易费用的企业出现.随之机会主义转入到企业。为了减少企业内的机会主义.必须让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由于人力资本特殊的产权特征.导致企业出现产权的公共领域.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的方式缺乏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