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公众所关注。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在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所存在的主要不足或欠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盛丹 《中外企业家》2012,(1):155-156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探讨“就业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西安石油大学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敏 《中外企业家》2016,(4):231-232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且"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而对大学生个体而言,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在于不断发展自身的就业能力。为此,本研究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通过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加强高校因素的主导作用、重视政府的引导作用三个层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策略,以期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了制约就业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及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育人能力的重要因素,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促进其个人发展、社会企业发展与推动经济建设的关键一环。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较多,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反思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困境,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解决对策,旨在促进高校大学生顺利就业,为学生个人、社会企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就业,特别是女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是通过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提升其可就业竞争力,即就业能力中介了创业与可就业竞争力;然而,性别身份意识会调节创业与可就业竞争力的关系,性别身份的传统意识越强,创业对可就业竞争力的正效应减弱;而性别身份的现代意识越强,创业对可就业竞争力的正向效应增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就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全面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能力,应重视结合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明确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来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进一步制定更加完善的应对措施,以全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对于就业压力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邓文捷 《价值工程》2014,(7):289-290
本文以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足之处,从高校和大学生两个层面入手,总结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能否实现就业,关键在于其是否具备了就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系统分析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性地从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维度构建出了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并基于该体系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大学发展与学生利益的大事,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部分问题,从大学生培养、就业服务与职场帮助两个方面简要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涉及到全体大学生的切身大事,也是检验大学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引导大学生就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