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5,(25):69-71
针对现有微耕机结构强度分析存在的计算精度低、建模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参数化实体建模和自动化有限元建模与分析的微耕机结构强度快速分析方法,基于二次开发技术构建了微耕机主要零部件结构三维实体模型快速重建模块和自动化微耕机主要零部件结构有限元建模模块,实现了微耕机结构强度快速分析与结果自动提取,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众标准化》2011,(3):34-45
微耕机:安全性能存在明显隐患抽查范围:太原、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临汾、运城等8个地区市场上经销的15个批次的微耕机产品。抽查结果:合格13个批次,抽样合格率86.7%。主要问题: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志、微耕机总长、结构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逐步渗透引起社会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3-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智能化投资和智能技术应用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指标,从微观视角探究了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地驱动其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表现为智能化转型的加深会提升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等从事复杂性工作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而降低加工制造人员、行政人员等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在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这种驱动效应不仅源于智能化转型对低技能岗位的直接替代和对高技能岗位的直接创造,还能通过促进企业向价值链上游的技术创新和价值链下游的制造业服务化加以实现。(3)受劳动力市场分割、行业属性和政府补贴差异影响,在低劳动力市场分割地区及企业、信息产业和低政府补贴企业中,智能化转型对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驱动效应,丰富了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就业的相关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冯磊  董中华  何勇  赵肖敏 《价值工程》2022,(11):102-104
掘锚机的机载钻锚机构对于巷道锚护性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钻锚机构的薄弱环节进行建模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的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后的结构再进行建模和相同条件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进行了优化效果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结构优化改造,加强了基座部分和油缸耳的结构强度,降低了集中应力,有效地补强了钻锚机构在基座与钻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对比分析查找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的差异,分析工程机械智能化在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场景建模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以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多场景应用中的技术研发,适应智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猛 《价值工程》2024,(13):63-67
为优化跨干线公路低净空现浇梁门洞支架设计与施工方法,以安阳至罗山高速公路项目魏邱互通主线跨S310桥施工为工程背景,对跨公路现浇梁门洞支架的设计、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门洞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建模及验算分析,经验算分析,在各工况下,门洞支架强度及刚度均能满足要求。对施工工艺及交通组织进行了阐述,为类似的现浇梁门洞支架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董春兰 《科技与企业》2014,(21):162-162
本文在CATIA的环境下对齿轮泵体建模,进行了静应力分析和模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态叠加法进行了动态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齿轮泵体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共振,并且强度也满足使用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电网勘测数据进行处理及电网空间数据建模的方式,并对数据模型进行了可视化表现,实验证明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海量电网空间数据的处理效率,通过对电网空间建模的研究可以为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及智能化分析、规划、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蒲焕玲 《价值工程》2011,30(12):118-118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S市某综合楼的钢结构旋转楼梯建立了空间有限元模型,针对该模型在静力作用下进行了构件的强度及挠度验算、线性屈曲分析,同时也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做了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此外,本文也对ANSYS建模和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工作流过程建模在模型的描述方面缺乏柔性、全面性、智能化的问题,从思想方法到应用效果上分析比较了适合过程建模的主要工具,以此为基础,将它们有效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基于角色的Petri网建模,对该方法的模型和步骤进行了定义构造和应用设计。并进一步研究了使用智能技术构建过程模型的方法。新的建模方法能解决过程描述的刚性等不足,保证流程的完整和角色的有效交互,提高了模型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