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城更新和历史名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旧城更新和历史名城保护阮仪三历史名城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文物法)。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独特的城市特色和风貌。旧城要发展,要更新,因为城市是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今天的活动要有今天的功能要求,因此改造更新是必需...  相似文献   

2.
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长沙城市建设——兼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碰撞与融合秦光荣一长沙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自古就是湖湘首邑,有“楚汉名城”之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彩,遗存十分丰富。现已发掘春秋古墓300余座、...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要培育适宜发展的产业,实施积极的保护策略。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发展文化、旅游等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以此达到保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文化的差异突出城市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文化地理学的分析,试图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更加可行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5.
成都已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独具魅力的巴蜀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财富,它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过去、今天和未来。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指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建设性破坏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保护管理等重点问题,吸取国外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大建设大破坏的教训,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中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保护,过多注重自身技术体系的完善与规划编制成果形式的表达,忽视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发展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能够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问题与矛盾,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战略作用、保护模式、评价体系、城市设计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改进和优化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居平 《上海房地》2006,(7):40-40
近日,由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等主办的2006世界遗产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和2006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论坛于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在上海举行,中国首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领域的民间组织——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也同期成立。多年来,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特别是在上海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9.
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在推进城市危旧房改造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在我们继续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发展之时,市委、城建工委和北京市社科院组织这次研讨会,对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完善政策,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定信心,加快危旧房改造,深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联  沈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110-114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名城优势,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1982年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布到现在的十多年来,我们在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践我们对保护、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982年国务院在批转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城建局《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各国已引起广泛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熟潮.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初始宗旨--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实践并不完善,其中显著问题便是非物质文化保护严重缺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关系,认为未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完善应重视研究非物质文化对于城市历史环境的精神意义,并从管理体制方面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方式表达方面探讨了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许龙  苏原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42-中插48
新时期国家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理念、视角不断拓展、创新.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落实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要求,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名城体检评估制度建立.结合柳州名城保护规划实践,针对当前名城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新时期名城保护规划方法和路径,分别从凝聚共识,建立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再认知的遗产名录;整体保护,构建基于大山水环境多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网络;融入城市,探索活化利用新模式三个方面阐述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相关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青岛的历史文化名城强制性要素分析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强制性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城市的强制性要素是影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此提出了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中国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在相应法规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我国本事业的开展从早期注重单体文物建筑的保护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历史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的保护等,将历史建筑保护的研究对象从物质文化遗存拓展到非物质文化遗存。近年来,又出现新的趋势,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三个基本层次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底线。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表述不一,成为普遍困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管的障碍之一。为此,本文立足于社会实践,详细论述了导致思想认识出现混乱的症结所在,呼吁加强学术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通过)201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9月20日至21日在陕西韩城举办。会议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和韩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旨在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历史文化名城政府的代表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35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2012年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城城区保护与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是国内外政府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保护与建设并举,是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形象和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借鉴和学习世界及国内诸多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三批公布了99座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20年来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城市的急剧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目前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赵中枢向笔者介绍说,历史文化名城所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城市高速发展所引发的对旧城区的仓促改建;某些主管官员目光短  相似文献   

20.
刘晖  梁励韵 《价值工程》2012,31(28):314-316
本文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作用。以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为例,分析了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规划之中的基础性地位,归纳了佛山名城的四个价值历史文化要点,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体系构架和保护的具体内容,并就名城展示体系和规划实施保障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