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效率与公平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夏永林 《经济师》2003,(7):16-17
在对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上 ,一直存在着公平与不公平的争论。文章认为 ,要对一个问题作出评价 ,关键在于要确立一个评价标准。文章从确定公平内涵入手 ,对收入分配上的公平与否的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 ,为全面评价我国收入分配原则与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卢翔 《经济师》2009,(10):16-18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两大目标,同时也被看作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相互联系的两大基本标准。改革开放30年来,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始终需要把握和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形式的快速变化和分配状况的严重不均使得公平与效率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急需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内涵需要正确理解,对于公平与效率研究中出现的"误区"也要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公平     
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始终追求的两个目标。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却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几个典型阶段上,公平与效率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关系。从最初的公平凸显,到后来的公平与效率互相对立,再到现代生产力对公平有了新的要求: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若干理论误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误区。笔者认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不存在后者包括前者的关系;按劳分配不等于公平的分配,按要素分配也不能与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划等号。二者都以促进生产力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率为出发点,但都有可能由于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而导致效率的损失;边际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衡量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合法与否并不是判定剥削的标准。作为经济范畴的剥削,必须从经济学意义上去分析。  相似文献   

7.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同,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和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十八大会议召开后,党中央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最新指导思想,指出:效率是公平的物资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尤为重要,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做到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积极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要研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首先就必须对“分配不公”这一概念进行定义。从理论上说,“公”就是公平。公平与否,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取决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参照系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价值判断标准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敏  郭强 《经济视角》2006,(11):73-74
一、效率和公平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增加,社会资源配置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经济有效性,即效率。经济有效性是指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有效,将资源投到能够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用途上。二是社会合理性,即公平,社会合理性是资源配置要有利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将社会资源在各经济主体内合理分配,以维护社会稳定,并且体现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二者的矛盾在于实现经济有效性往往不能与社会合理性相一致。注重效率会优化资源的配置,增加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但这会产生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两极分化,进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演进和社会政策的调整都是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平衡过程,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首先要研究判断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标准,从而进一步把握两者的动态关系。法治本身具有公平和效率的价值,法治能够以理性的态度,构架社会公平与正义价值观;法治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法治确立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标准,平衡和统一两者关系,才是治理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公平判断有两种范式:一是理性的认知过程,适合于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认知资源时采用,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和对程序公平性的考查来进行公平判断;二是启发式方式,当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认知资源时,常采取公平启发式进行公平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公平与效率问题贯穿于经济运行过程及其制度安排中。税制的理想境界是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税收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现代税制的设计均较多地涉及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则体现在所得税制中,而且尤以采用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更好地体现了纵向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3.
对金融活动公平性的伦理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华 《经济经纬》2007,(2):148-150
在世界金融发展中,金融活动的公平性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金融活动的公平问题亦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对中国金融公平性的关注,不只是对金融活动的伦理关注,也是对金融活动自身完善性的表现。在中国现代金融建设中,如何体现金融活动的公平性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浅析经济法的公平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经济经纬》2004,(1):148-151
经济法的公平原则是社会本位的,因此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的,在现阶段我国经济法的公平原则应当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代际公平几方面的内容。并且以起点公平与机会公平为主,兼顾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代际公平,逐步向结果公平和代际公平迈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把完善我国的经济制度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价值本质的角度看,这就是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公平正义。经济制度作为一种价值存在,必定具有或承载着特定的价值目的,存在着价值目的的公平正义问题。任何经济制度,既有其构成要素的各个价值目的,也有其整体的价值目的,这两个层次的价值目的,都有公平正义的程度问题。公有制所要求的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的统一平等的共同经济福祉,是我国经济制度的根本价值目的和整体价值目的,它在本质上是公平正义的,充分表明了我国全体人民群众在经济制度上的主体地位。我国目前需要以这一整体价值目的的公平正义的充分有效实现为宗旨,对经济制度的要素价值目的之间的关系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权利机会不公平、规则制度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公平。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氛围;着力推进科学发展,打牢实现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公平和效率都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是在尽量不扭曲资源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达到当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下定义的公平,因此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均衡是社会保障模式的重点,本文总结了世界各国的几种典型的社会保障模式,并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对这几种模式进行评价,进而对我国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平原则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既包括代际公平,同时也包括代内公平。代内公平对实现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的角度来看,只有实现代内公平,才可能真正实现全球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已经凸现,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解决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公平原则,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在分配领域特别是在再分配领域中更加注重公平,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有机的、动态的结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济理论将产权作为经济绩效的外生变量,但是人类社会的演化路径表明产权是内生于人类族群的共同信念,它与内置于人类心智的公平偏好交互作用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文章运用比较制度实验方法针对不同来源的产权考察其认同信念及其对公平偏好的影响。实验发现,产权不仅导致提议者对回应者和接受者有产权认同信念,也导致提议者的自利偏好和回应者的公平偏好被挤出;通过对利他偏好、策略行为和第三方评价的分离,测度了产权信念;提议者没有强烈的公平偏好动机,而是通过策略行为来最大化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