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宁波经济》2010,(8):37-37
什么是海洋高技术产业 海洋高技术产业,也称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与高收益的现代高端海洋产业,包括传统海洋产业的高技术化,也包括海洋高技术的产业化。具体而言,海洋高技术产业包括: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装备产业、海洋油气产业、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及海水养殖产业、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深海采矿产业、现代造船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10,(8):35-35
研究报告指出:宁波到2015年,要力争基本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国家或国际级重要海洋高技术产业五大基地,即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基地、海洋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和海洋高技术产业综合改革实验基地,成为“海上宁波”的重要支柱和亚太国际门户城市的重要支撑,全市实现海洋高技术产业总产值2000亿元,海洋高技术产业规模约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五分之一。到2020年,建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竞争力强、国际影响大的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俊果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40-143,154
中国海洋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海洋产业,不同的海洋科技进步速度导致主导海洋产业的更迭,促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文章分析了制约中国主要海洋产业的科技因素,结合全国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科技创新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应加强第一产业的技术改造,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海洋油气、深海矿产开采技术,推进潜在高增长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强化海洋共性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郑杨 《港口经济》2008,(6):59-60
2007年,全国海水利用业实现增加值4.05亿元;2001~2007年,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8.6%,居各海洋产业前列。 青岛将在近3年大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到2010年,力争海水淡化规模达到20万立方米/日。届时,三分之一的城市用水——包括企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都将取自广阔的海洋。  相似文献   

5.
发展海洋经济、振兴海洋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日本以"海洋立国"为发展目标,具备比较系统、完善的海洋规划,海洋产业也具备了相当规模。《海洋基本法》及《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海洋战略的核心,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是日本承担海洋相关事务管理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海洋资源开发关联产业、海洋信息开发关联产业、海洋生物资源关联产业以及海洋观光产业等成为未来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借鉴日本海洋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国向海洋产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黄昕 《港口经济》2012,(10):42-45
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对台区位优势突出,海洋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应紧紧把握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新机遇,推进滨海新城建设、加快临港工业大项目“三维对接”、引导海水养殖从福州向省外和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引导政府及社会资本向海洋经济聚集、推进滨海旅游深度开发,快速发展壮大蓝色产业,提升福州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宁波打造国家级海洋科技产业基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其主攻方向是"四个集聚区",即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海洋装备制造集聚区、海洋医药和生物技术集聚区、海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同时要着力抓好五大重要环节,即培育主体,突破重点技术,推动基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8.
《港口经济》2011,(5):45
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包括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三个层次,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9.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全面分析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借鉴波士顿矩阵的方法,对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先发优势"正在减弱.增长率较高、专业化程度高的"明星"类海洋产业缺失,具有一定优势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产业分别列入"瘦狗"类和"问题"类行业.  相似文献   

10.
建设海洋强国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沿海各省市都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山东省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近年来努力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存在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优势不明显等制约问题。借鉴天津市、青岛市等海洋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做法,潍坊市可以从规划布局、产业培育、科技创新、产城融合、人才支撑等方面创新推进机制,强化推进措施,打造潍坊海洋产业升级版和未来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海君 《港口经济》2013,(1):61-61
经过多措并举的创新式发展,天津市初步建成了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天津港主体港区、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五大海洋产业区,形成了合理的海洋经济布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效果显现。以五大海洋产业区为依托,天津市海洋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培育了海水利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2.
泰国是一个以轻工业和农业为主的沿海国家,其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海洋产业的发展。2014年以后,在泰国政府与战略政策的支持下,泰国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并呈现出特有的发展态势与特点。本文以全球海洋产业发展为背景,对泰国主要海洋产业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研究2014—2020年泰国传统海洋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而探析海洋产业的发展态势,对推动中泰两国海洋经济合作进程、深化中泰主要海洋产业合作以及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水淡化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舟山发展临港产业供水需求的可靠保障,也是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日.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宣布。2011年辽宁省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可实现3600亿元.海洋与渔业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并确定了2012年海洋产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进入关键实施期,急需提升海洋产业的综合实力。文章首先构建了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四个主成分:海洋科技对海洋产业的贡献、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产业发展潜力和海洋环境保护能力。然后,选取几个指标动态描述江苏海洋产业与海洋产业发达省份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内地11个沿海省市中,江苏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排名第六。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海洋产业与我国发达省市海洋产业的差距,得出江苏省海洋产业的薄弱点主要表现在科技投入不足和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徐胜  张超 《山东经济》2012,(5):135-140
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海洋经济低碳化发展模式的探讨方面。而对于海洋产业与海洋经济低碳化水平关联度的研究很鲜见。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并就海洋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量化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海洋产业集群与海洋经济低碳化水平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利用基础雄厚的天津海洋科技力量,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搞好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推进天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产业,培育海洋生物技术与制药产业,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科技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8.
天津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概述1.发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具一定规模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有海洋油气业、海水淡化业等,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化工也有一定的基础。(1)海洋油气业是现代海洋开发中典型的高新技术密集产业。天津近海油气开发早,是我国第二大海上石油开发基地,现已进入收获期,将成为天津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自营和合作,已在渤海海域相继发现53个含油构造,发现石油地质储量30亿吨,天然气储量1300亿立方米,并已建立了7个油气田。到2005年,将建成年产2000万吨的海洋石油基地,其石油产量占…  相似文献   

19.
海域管理"产权悖论"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资源的"公共"性质使海域管理存在"产权悖论",在既定资源面前生产者采取单个决策尽量增产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在既定时间内不顾生产周期盲目加大海产品输出,超越了海洋环境的承载力.这种对海洋产业掠夺式的生产,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减损了海洋环境的生态价值,海洋资源正处于日益枯竭的状态.解决这个悖论的方法是政府介入和实施海洋产业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广东是海洋经济大省,具备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及发展现状,提出广东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