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黎红 《走向世界》2012,(10):14-19
"清明时节雨纷纷……"伴随着细雨春风,又是一年清明节来到。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是一个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最初清明节扫墓祭祖只是中原地带汉族的习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传遍中华大地,有20多个少数民族都有清明扫墓的习惯。1000多年来,无论朝代如何更替,这一习俗始终绵延不辍,近代以来更随着华人的足迹流播到海外华人聚居区。时至今日,清明扫墓祭祖仍是全球华人普遍认  相似文献   

2.
清明     
正扫墓:宁波人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相似文献   

3.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2,(10):24-27
在清明的踏青与娱乐功能逐渐消失后,对已故亲人的祭祀哀悼成为: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为已逝的亲人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相似文献   

4.
清明的纪念     
《走向世界》2012,(10):12-13
对于中国人来讲,清明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一个原本春游娱乐的节日,扫墓祭祖却成了惟一的内容。在传统节日变淡、保护声音四起之下,清明却无此虞,年复一年一代代进行着传承。谈论清明放假的存废实无必要,远走他乡、垂垂暮年,都不能阻滞回乡祭祖的思念。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扫墓祭祖,寄托哀思,是对逝去亲人的尊敬与感恩,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相似文献   

5.
白英 《中国西部》2012,(23):58-59
驱车在茫茫草原上前行,时常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石堆,石堆中插着柳枝,饰以五颜六色的经幡,当地人谓之"神树",这就是"敖包"。由沙石堆起的敖包就被信仰万物有灵的蒙古人视作天神地母的象征之物,而石堆上的柳枝则是"通天神木",萨满教的祭司通过祭祀敖包就能与蒙古人的最高神"长生天"进行交流。恋人在敖包下相会,大概就是要上天为自己的爱情作见证。  相似文献   

6.
过大年     
对于尊崇中国传统的人来说,春节是一个最热闹隆重的节日。人们祭祀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走亲访友,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共同迎接新一个春天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延续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山东既是缘起有年头岁尾祭神祭祖习俗商文化的重点影响地区之一,又有齐鲁文化交汇融合,过年传统习俗保留得相对  相似文献   

7.
李梦  政涛 《走向世界》2014,(9):70-73
在莱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有做豆面灯碗的习俗,所谓豆面灯碗,就是用豆面做成的不同形状的面塑,上面插上灯芯,浇上花生油,点燃了放在家里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寓意。这种流传于民间的习俗,实际上是集传统的祭祀、祈愿于一体的活动,是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已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正>母亲从乡下带来一包苜蓿芽菜,在厨房正忙着做。母亲在县城给我带孩子,很难回老家。清明时节,我们专程回老家祭祖上坟,到老家后她首先是忙着到地里掐苜蓿芽,我们全家都喜欢吃苜蓿芽菜。这些年来她腿脚一直不好,双膝跪在地里掐一个上午,让我很过意不去。小时候,母亲在地里掐苜蓿芽时。我要么趴在她背上,要么顺手抓起一把土灌进母亲领口,等她回过神来时我已经欢笑着跑远了,而且还不忘边跑边向空中扔一把土,这是与掐苜蓿芽有关的最欢乐记忆。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在中国民俗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日,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2008年的清明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作为法定节假日的清明。这是人性复归,"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超越一切,崇尚"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立春迎春     
宁波有条“迎春街”。旧时宁波,药行街上还有一座“迎春桥”,旁有“迎春巷”,可惜没有保留下来。迎春不仅是宁波的街道名,它更是和中国传统节气、盛大的风俗庆典活动有关。古代宁波民谣中有“立春无雨好年成”的说法。旧时,人们在立春之际会举行各种官方和民间的“迎春”庆祝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劝农春耕。  相似文献   

11.
4月3日,由成都晶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仕富捐资1130万元建成的星火晶宝实验小学落成典礼在南充市营山县星火镇顺利拉下帷幕。星火晶宝实验小学的前身为营山县星火小学,建于1919年,校址位于星火场镇中央。2009年清明,回乡祭祖的陶仕富回到了这所占地不足6亩的母校,在看到该校教学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设备老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需要时,这  相似文献   

12.
清明节诗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正>6月6日,为庆祝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第三届"阿拉非遗汇"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开幕。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成立的启动仪式同时举行。本届非遗汇活动主要内容有: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展示,设摊展示的是宁波本土老字号食品,如缸鸭狗宁波汤圆、升阳泰宁式月饼、溪口千层饼、胡陈麻糍、梁弄大糕等地方特色小吃;传统曲艺、民俗节目演出,现场还进行了奉化布龙、宁海平调耍  相似文献   

14.
黄宇 《今日重庆》2014,(19):88-91
插箭节是一项祭祀活动。如今,它已变成藏区一个盛大的节日。插箭节大意是在离天最近的地方,将战争时使用的武器交给天神,以祈祷和平。所以插箭节都在各个村落最高的山上举行,人们以五彩的箭垛作为供奉的象征,每年为这些“保护神”举行供奉仪式插换新的彩箭。  相似文献   

15.
<正>3月22日,"第四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在奉化举行。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蒋孝严来到奉化参加论坛,还去祭祖、扫墓。在他心里,清明节都要去扫扫墓,这是对祖先的敬意,对文化的传承。蒋孝严说,这次"在奉化举行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看来,清明节前夕,不能忘记祖先。当天是他第六次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而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北京的"月坛"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民间也有中秋祭月的风俗,只是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唐代以后,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至宋、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至今,我国各地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月亮崇拜与中秋习俗,其实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4,(21):70-73
天地坛街旧时位于济南老城区的南北轴线上,北起院东大街和院西大街路口,南至升官街、南城根街路口,由于其地原为德王府祭祀天地的祭坛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罗晶 《新西部(上)》2014,(2):18-18,21
文章简要介绍了元阳彝族的历史及传统习俗,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祭祀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和服饰习俗等七个方面.着重指出,元阳彝族有彝文,他们信拳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即多神教.他们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认为黑色是高贵色,是服饰以黑为主的尚黑民族.由于贫困和无文化,从而产生了古朴的民俗.  相似文献   

19.
龚维琳  许燕 《宁波通讯》2011,(16):48-49
孔庙,又名"夫子庙"或"文庙",也被称为"圣宫"。提起宁波的孔庙,大部分人想到的是我们熟悉的慈城孔庙。但是在旧时宁波城内其实有着一府、一县两座孔庙,此事少有人知晓。宁波的孔庙有两种职能:一方面是地方官员和士子们祭孔的场所;另一方面是当地的官办学校。  相似文献   

20.
阳卓军 《魅力中国》2013,(8):364-366
恩施傩戏的产生与原始的巫风习俗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了巫术祭祀活动,巫术祭祀活动孕育了巫傩文化,傩从祭祀活动中分离出来,慢慢演变为以娱人为主要目的的傩戏——戏剧的样式之一,这就是原始巫术与恩施民间戏剧——傩戏的基本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