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用经济条件下,存款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其深刻的必然性。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在经营中存在着高度的内在风险,而这种风险一旦外化为银行危机,则会产生高昂的社会成本。我国在金融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并可能演化为危机,同时,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能够对其加以防范和化解。因而,我国亟需引入存款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石慧梅存款保险制度是从保护存款者利益的角度出发,防止银行倒闭出现挤兑风潮,稳定金融秩序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存款进行保险,将一部分存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一旦金融机构出现风险不能保证客户存款支付时,可从保险...  相似文献   

3.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和货币危机,促使美国在强化政府银行监管职能的同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醉 对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职能、监管职能和接管清算职能进行分析,并对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稳定性与市场规则和风险识别与监管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还不健全,金融风险没得到有效的化解。借鉴别国的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体制,并与中央银行的最后货款人功能、金融监管局的具体业务监管共同组成金融安全网,担负起我国的金融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4.
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对分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稳定十分重要。但是存款保险制度发挥的公共安全网作用可能会诱导存款者忽视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风险。增强了银行冒险的积极性,导致监管机关过分依赖存款保险制度而放松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5.
支付系统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我国支付清算需要,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开发建设的,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的核心支付系统。保证CNAPS的稳定性和效率性,不仅是人民银行发挥其金融服务职能,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要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要求。一、支付系统风险及危害支付清算风险是指各种不利因素对支付系统稳定运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损害。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认为支付系统中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现阶段金融风险的特性分析 (一)制度性风险 金融风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不同国家各有其自身的制度基础。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风险是典型的市场性风险,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支付危机-客户挤提存款和抢购外汇-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金融资本的兼并重组,最后结果是本国货币贬值、汇率贬值和资产贬值等,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是有产者。而在我国计划金融制度基础上产生的金融风险,具有与西方市场金融制度的金融风险安全不同的性质、表现形式和结果。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性风险,其普遍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支付危机-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因素的积累,风险的最后承担者是广大群众。自建国后,这种完全建立在国家垄断信用的基础上的计划金融制度在与国有经济相匹配的过程中,产生了信用软约束、资金供给制和基础货币倒逼扩张等多种弊端。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带来的市场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强,传统计划金融制度已经由原来的财富垄断变异为风险集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防止挤兑发生及危机扩散。当个别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存款人因为有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保证,不再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能避免发生挤兑风潮。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在投保银行面临支付危机时提供救助,在投保银行破产倒闭时依法清偿存款人的存款,从而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汝南县支行根据辖区金融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金融监管工作的重心,着重加强了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在辖区内开展了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农村信用社风险,降低了县域金融风险。2000年,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无一出现支付风险,各项存款比上年增加3047万元,各项贷款增加4230万元,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荣获分行“金融监管先进单位”称号,我们的监管经验是。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英 《新金融》2001,(11):8-9
如何有效地抑制银行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面临的难题。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的金融风险和货币危机,使许多国家在强化政府银行监管职能的同时,纷纷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完善包括传统的银行清偿力管理和最后贷款人在内的铭安全网。我国即将成为WTO的全权成员。加入WTO,不仅意味着市场准入标准的逐渐趋同,而且意味着市场监管标准的逐渐趋同,而且意味着市场监管标准的逐渐趋同。即中国对银行业的监管标准和国际标准共同接轨。我国在加入WTO后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推进银行业经营国际化的同时,通过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来防范金融风险。自96年以来,就有海南发展银行和广东国际信托公司等数家金融机构倒闭。现有的各种类型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超过4万家,但多数银行经营不善、甚至个别较大规模国有商业银行还出现挤兑现象,银行业潜伏着危机。加之近年来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对于我国银行业隐藏的风险不可掉以轻心,不能不考虑。对此本认为有必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从FDIC看我国存款保险体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茂 《金融论坛》2001,6(7):13-18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和货币危机,促使美国在强化政府银行监管职能的同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将对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职能、监管职能和接管清算职能进行分析,并对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稳定性与市场规则和风险识别与监管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还不健全,金融风险没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借鉴别国的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体制,并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金融监管局的具体业务监管共同组成金融安全网,担负起我国的金融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11.
从"隐性"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变革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伍 《银行家》2006,(11):80-82
银行监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一国金融稳定的三大法宝。其中,银行监管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中央银行最后贷款是第二道防线,存款保险制度则是最后一道防线。我国目前实质上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难以满足金融稳定的需要,有必要尽快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性质,学界存在争议,存在"保管"和"托付"不同主张。目前我国法律已经明确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为客户保管的财产,资金所有权属于客户。但是实践中客户备付金均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备付金存管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没有完全明确。之所以存在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备付金存管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没有要求存管银行建立二级账户,导致资金运行不透明,权属关系界定不清;也造成资金可能被支付机构挪用从而出现无法兑付的风险。在这一点上,纸质时代曾经出现的兑付危机可以为电子化时代的风险应对提供启发。如果支付机构不挪用客户备付金,兑付风险主要来自备付金存管银行。而一旦备付金存管银行破产,按照目前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支付机构的客户难以得到存款保险保障,未来需要改进。可以借鉴美国存款延伸保险制度,通过备付金账户独立化和二级账户可识别化,将备付金账户存款保险延伸至备付金真正所有人,即支付机构客户,从而有效保障客户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一、加强银行业监管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防控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积聚了大量的风险,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银行领域的综合反映。虽然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国家先后拿出数万亿元的资金来为这些巨额风险“埋单”,但由于银行业自身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往往是旧的风险还未完全消除,又面临新的风险出现。  相似文献   

14.
高岩 《中国信用卡》2013,(12):41-44
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支付中介,为用户和银行提供接口和通道,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创新了金融支付工具和支付渠道,给我国现有的支付体系带来了变革。然而,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第三方支付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如操作风险、系统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信用风险、非法套现、市场风险、欺诈风险等。  相似文献   

15.
周辉 《金融纵横》2003,(1):54-54
一、利率市场化,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将逐步暴露出来。中央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较大。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保支付的压力较大,保支付资金相当一部分通过人民银行再贷款来解决,利率改革特别是存款利率的改革.有可能使一些有问题的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得更充分和彻底。  相似文献   

16.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社会公众为从事金融活动需求开设的可办理资金结算的存款账户.近几年,我国金融业迅猛发展,个人支付需求不断扩大,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新型支付工具不断推广和应用,给账户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需强化措施防控银行账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07,(4)
<正>问题一:对银行的假设—公法人?私法人?银行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作为公众存款或者投资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媒介,是一种准公共企业,在一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它在承担着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机制的传导职能的同时也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面。而且个别银行机构的支付风险具有传导和扩散效应,对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商业银行断然采取破产还债措施可能会引发系统性或局部性的金融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银行的准入,操作和监管实行特殊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杜鹏 《北方金融》2021,(4):79-84
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负外部性,个别问题机构的风险扩散可能对整个金融系统乃至国民经济产生冲击。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和存款保险机构等公共部门的及时介入对于金融风险的有效处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部门参与风险处置是基于问题机构已经实施全部自救措施的前提下,不及时救助可能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或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公共资金和资源的动用,处置主体包括中央银行、存款保险机构和财政部门,主要处置方式包括央行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风险处置以及财政注资、担保等。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三国公共部门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的职责和作用处置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同时对三个国家公共部门介入风险处置的主体、职责分工、约束条件、监管协调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建立和完善为我国构建公共部门参与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重大金融风险处置框架的政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汝南县支行根据辖区金融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金融监管工作的重心,着重加强了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在辖区开展了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农村信用社风险,降低了县域金融风险.2000年,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无一出现支付风险,各项存款比上年增加3047万元,各项贷款增加4230万元.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荣获分行"金融监管先进单位"称号.我们的监管经验是: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不论从国家宏观政策,有效配置资源,还是金融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金融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的观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生产经营、为个人消费提供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同时,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是融通资金的中介。对广大存款人来说,银行是最大的债务人,存款到期必须保i上还本付息;银行手中的资金,又必须面对成千上万的企业和个人,使资金用得出去,保证收得回来。一旦本息被拖欠,出现支付不足,社会公众就可能对这家银行失去信心,甚至挤提存款。出现这样的流动性风险有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