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的目标界定为稳定的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量比重、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经济、促进区域财力均等化、国家财政职能的转变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六个方面,认为目前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基本理顺,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量比重不断上升,全国统一市场经济基本建立,区域财力均等化基本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得到了基本保证,但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功能还未能建立,并应当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 一、对现行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实行的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其具体表现为: 1、地方财政包干以后,各省市都把增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作为政绩优劣的主要目标。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挖中央财政收入,这无疑加剧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上的矛盾,明显削弱了国家本来应当用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财力和物力。地方财力增大后,真正用于发展国家急需的短线产品的不多,很大一部分积累都被  相似文献   

3.
浅谈“分税制”与中央银行国库工作职能的转化杨栓杏,叶华慕,闫红明我国从1994年4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实行分税制,这是我国财税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分税制”的实行,有利于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有利于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强中...  相似文献   

4.
一、从各级财政主体财力分配格局来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调整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收入分享机制上的比例关系,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能力的同时,将大部分的公共支出责任,包括教育、卫生、医疗等支出留给了地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财政包干、分灶吃饭,扩大地方政府的财力,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为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奠定了政府间财力分配关系的新框架,其基本特征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现在大约50%左右,标志着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如果再加上省本级的财政收入,那么,中央和省的财政收入在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超过60%;而县乡基层政府财政收入比重现在一般为20%左右。正由于县乡财力规模相对较小,现在我国县以下财政自给率不高,在1999年县级财政自给率总体水平仅为64.97%,而大部分的县财政自给率不足50%。 尽管财政的收入分配格局有所改变,但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投入的支出格局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依然强调了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即地方财政占大头,中央财政只占很小的比例。1996年全国教育投入2262.3亿元,其中,中央只占10.8%,地方占89.2%。到1998年,教育投入总额为2949.1亿元,中央的教育投入比重略有提高,当年为12.8%,而地方仍高达87.2%。再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结构看,1996年和1998年地方的教育投入比重仍高达87%~88%。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韩民曾发表看法:“中重目前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在经费筹措上过于依赣基层多村和农民,这是不合理的。级次较低的政府,其财力规模小,难以有效承担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而级次较高的政府,其财力相对雄厚,必须适当承担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了负担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种政府问财权与义务教育事权责任的不对称安排,是我国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的重要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1.坚持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改革方向。总体而言,20年的改革探索和运行实践表明,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安排。分税制财政体制摒弃了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的传统办法,以税种为基础来界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入,将企业置于不分大小、不论行政级别、依法纳税、公平竞争的地位;调动了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财政收入稳定增  相似文献   

6.
一、河北财政收入"蛋糕"基本状况一般而言,财政"蛋糕"的大小主要指财政收入规模,可通过财政收入绝对量和相对量指标来反映,绝对量指标看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相对量指标看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收入情况;财政"蛋糕"的强弱主要指财政收入质量,即财政收入中可由地方自主支配的财力情况,可通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等指标反映。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确立了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政改革也逐步明确了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框架推进的方向。1994年以来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从收入方面规范了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从上一届政府开始,在支出方面逐步通过实行部门预  相似文献   

8.
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10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科学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的重大问题。它一方面关系到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同时又关系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发挥,二者必须兼顾。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划分上基本上是合理的,对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  相似文献   

9.
一、对我国现行财政资源转移配置制度的分析(一)制度基础。政府间转移配置的制度基础是财政配置体制。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则以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制度基础。财政体制是在事权划分基础上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财力范围进行划分与界定的体制安排,主要以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这个指标来衡量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情况。同时,这个指标也以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参照系。这两个指标的具体含义是:(1)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是中央调控能力的标志,经验数值一般在60%左右为宜。如果这个数值过低,表明中央对地方缺乏调…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体制王荣山1我国的财政体制基本理论历来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国家财政的方针、政策应由中央统一制订,地方贯彻执行。一切财政收支应纳入国家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保证预算计划完成。地方财政收支要经中央核定或分级包干后,在保证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紊乱的局面及由此导致的许多新的经济问题的出现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同志的关注。重建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是当前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现今的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的格局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的,尤其是1980年、1985年和1988年三次“财政包干”的实行,对这种格局的形成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财政包干”的利弊功过,理论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我认为,改革始初从财政关系入手解  相似文献   

12.
一、财政体制的核心指标:财政收入满足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改革和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渐趋稳定。1994年财政分税制体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稳定区间,财政体制改革对于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全国大  相似文献   

13.
苏明 《经济纵横》1997,(12):21-26
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与政策取向(二)□苏明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弱化的原因分析近几年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运行基本正常,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它不仅促进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对于规范政府间...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我国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对土地的依赖,形成了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和土地GDP,而这些基于土地的财政、金融和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2003年前的财政分权对于2000年之前的财政体制,有一种观点认为,以1994年为界,之前是财政分权,之后是财政集权(陈抗等,2002)。这种看法的主要依据就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的变化:在1994年之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到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的60%90%;而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开始,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构成中,大约有50%的收入和80%的支出发生在地方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地方千差万别的发展中大国,研究地方财政体制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央与地方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整体效果,政府间财政关系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地方财政问题的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94年起在财政体制上实行了分税制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在财政体制上改分级包干体制为分税制体制,二是为了保证分税制的实施相应进行了简化税制,合并税种的改革。从改革的初衷来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王儒 《经济论坛》2000,(6):11-11
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如何,关系到地方财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是各级地方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各级地方税务部门服务于地方党政领导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影响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受国家财政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决定外,主要是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经济效益因素。地方税收收入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直接决定于企业的盈利情况。从近几年石家庄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效益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低下,产销不对路…  相似文献   

18.
丁莹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100-101
分税制通过对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政收入的重新界定,解决了分级包干财政时期出现的中央财政调控能力下降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分税制也随着各方因素的变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分税制体制不完善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而产生的土地财政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金融发展被过多干预等难题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分税制改革并没有完成。因此,分税制还需要进行完善以适应当前中国国情,较好地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面临的问题,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9.
章贻孙  蔡瑞珍 《发展研究》1994,(12):25-26,14
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范,是我国建立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进行了较大调整,还涉及到各级财源体系和财力配置的重新部署。按照新体制,福建1994年的财政收入将有45%左右上划中央,其中预计收入增量也将随之上交中央约25%,而19921年必深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的标志就是把过度集权的“大锅饭”的财政体制改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新的财政体制充分发挥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但是,新的财政体制也存在矛盾─—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不能同步增长,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格局不尽合理。因此,税制和财政体制需要作进一步改革。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究竟按什么原则正确处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据我看,回顾几十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大原则就是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