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额和出口额提升速度很快,有明显提高,而消费水平却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兹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并且时针对我国的消费不足现象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信息集锦     
我国应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编的第17期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26.3%,而资本资源占世界总量的3.4%,这就决定了中国应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创造就业的增长政策应根据不同国家国情的发展阶段,选择最具潜力的创造就业领域,实施有利于就业的激励政策和适当干预劳动力市场的政策.目前,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在我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资源短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毫无疑问,资源短缺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是贯穿今后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发展过程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其中尤以能源问题最为突出。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的两次高增长时期都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为标志发生转折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难免再次陷入传统的循环。另外,这一轮短缺发生的背景不同,表现方式也有新的变化,而且经济基数远大于以往,对国际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矛盾也比以往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从长远看,解决“三农”问题还将重点放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而转移劳动力又要把重点放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城市化上。只有通过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城市化,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我国的“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用积极财政政策来支持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启动农村广大的存量消费需求,又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现代化。所以今年下半年以及来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应该是在农村。现在的关键是要努力消除、化解影响我国经济实现长期高速增长的深层制约因素,主要是体制、机制、结构层面的不合理状况。在我国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当前没有突发性风险问题。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6%,而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占世界比重均不足10%。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应当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决定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应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实施促进扩大就业、缓解失业的劳动力政策是最优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钢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迈向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到关重要。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17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地大物博,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明显低于世界水平。我国人口占有资源与世界平  相似文献   

6.
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个重大国情.我们创造了过去无法比拟的生产力,但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由于能源和各种资源消耗强度较高,污染排放量较重,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5日,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以“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与喝彩。然而,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以“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与喝彩。今年,最大的挑战就是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  相似文献   

9.
一、资源短缺与“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 毫无疑问,资源短缺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是贯穿今后中国经济“重化工业”发展过程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其中尤以能源问题最为突出。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的两次高增长时期都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为标志发生转折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难免再次陷入传统的循环。另外,这一轮短缺发生的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世界局势变幻不定。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到近2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步伐进一步放缓。而中国却在这一年里书写了“十五”计划蓝图的员好开局,经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望比上年增长7.3%左右,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完全能够达到。而且,北京申奥成劝、APEC会议在上海的圆满举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大事使得世界瞩目中国,为中国经济的员好表现喝彩──中国经济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未来,我们期待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真正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资源相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单位GDP的环境成本居于世界前列,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总量的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未来的环境形势将会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资源将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国家经济安全无保障,因此必须重构资源能源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克莱因教授认为中国15项统计指数与GDP增长率相一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国外有些经济学家写文章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统计数字提出质疑,认为实际经济增长要远低于公布的统计数字。在最近举行的世界联接模型会议(PROJECT LINK)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克莱因(LAWRENCE KLEIN)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一篇演讲,题为“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估计”(THE ESTIMATION OF  相似文献   

13.
怎样看待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上海经济增长回落问题,是关系到上海在未来发展中如何抓住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上海经济稳中有降趋势反映了转型中的结构调整战略.新世纪的头十年末,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了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第一位.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世界第一位,制造业的总值达到世界第一位,占到全球的20%,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这为中国在未来的二十年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经济转型有什么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骄傲的同时,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实现的,而且浪费大、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正常高效的发展。面对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一、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质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0年至200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5%,其中,发达国家为2.7%,发展中国家为4.7%,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当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2.7倍,始终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然而,国际上对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却颇有微词,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这成为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质疑的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和历史学教授托马斯·罗斯基。罗斯基系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经济和历史的研究。200…  相似文献   

16.
资讯宽频     
中国制造业发展空间广阔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越来越来多的“中国制造”产品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世界工厂”之说已成为人们普遍谈论的话题。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究竟占有何等地位?中国制造业如何继续担当起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呢? 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1980年至1998年,我国GDP增长率为9.94%,同期中国制造业的年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从现有文献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三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体现在“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客共享”等方面;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城镇化滞后、人口红利消失、经济风险加大”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路径主要体现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国内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解决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效益是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九五”时期就明确提出了实现“两个转变”的目标要求;“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目标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因此,面对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出两个最典型的特征:一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二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从各方面因素和条件判断,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取决于体制创新,关键在于增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看,我国到2020年GDP要实现“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只有破解制约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的“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循环经济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制订政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超常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