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当前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对学界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进行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试图从本质属性、涉及领域、具体内容等方面重新阐释,运用国家自主性理论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主张建立有限合理的国家自主性,并提出抑制专断性权力,增强基础性权力和建立"中性政府"三条实践路径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在探讨布迪厄的理论对于女权主义的影响。首先对女权主义以及布迪厄的惯习、实践、话语权力等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分析这些理论对当今女权主义、女权运动产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利得与损失并非独立的要素,其原因既在于对概念本质属性认识的模糊,更在于会计要素界定模式的缺陷。根据利得损失不同项目及其与收入费用的差异,要素概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而现行要素界定模式难以解决其定义缺陷。从会计报表目标出发,可基于“市价交易观”建立会计要素界定模式,进而可得出要素定义:利得是指会计主体无对价的经济权利增加或经济责任减少的确定性实现,损失是指会计主体无对价的经济责任增加或者经济权利减少的确定性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人权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在逻辑上,政治人权是其他人权的核心和基础。中国的法治建设,在观念上要加强和突出政治人权的宣传教育,破除一切不利于现代政治人权建设的观念;在制度上要以宪法适用为目标,加强政治人权的宪法保障;在人大制度建设中,要加大政治人权内涵,并以政治人权为中心,完善以政治协商为特点的中国社舍主义宪政,以宪政建设推动政治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宪政建设取得举世瞩目进步的今天,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越来越懂得宪法地位的重要,社会各界无一不在呼吁“要在各项工作中树立宪法权威观念”、“弘扬宪法精神”。因此,如今讨论宪法精神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为主旨,从“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宪法保障人权的路径、宪法修正案对人权的规定等方面,论述了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7.
宪法能否在法院如同其他法律一样得到适用,一直以来成为法学界不断争论的焦点。从中国现实出发,在宪法适用的问题上应该遵循一个标准:原则上不适用宪法,特定情况下应该适用。此处的特定情况是指只有在出现宪法案例,且符合宪法判断回避原则的时候,应该适用宪法,即宪法的保守适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究竟何以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重大的时代课题,但其概念的界定存有争议,尚不明确.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和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概念的界定既要考察概念界定的基础,又要注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本质关联,以及自身的产生、本质及界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高校问责制建设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对高校问责制的概念和内涵作了界定,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目前高校问责制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最后,针对高校问责制建设的难点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主要有:优化推行高校问责制的环境氛围;健全高校问责的法制体系,实现问责运作制度化;推进高校权力授受制度化建设;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主体的职责权限;建立高校利益相关者权益保障机制;推进高校校务公开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孟莉 《企业家天地》2007,(11):236-237
宪法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宪法的产生及其发展是出于国家分配法权的需要,宪法自产生以来就成为分配和规范国家权力与分配权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