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2月22日10时5分,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靖宣布,我国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RH2-300)竣工下线。这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据介绍,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动车组列车之一。 相对于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动力更加充沛,列车的气密性、运行的平稳性、空气动力学性能等要求更高,技术难度也更为复杂。列车突出体现了"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4月24日,京津城际铁路动车组正在进行试验的设计时速300 公里国产动车组创造了近370 公里时速的新纪录。据专业人士介绍,国产动车组能够安全平稳达到这一高速,说明国产化高速动车组能够胜任京津城际铁路的运输重任。对京津两地百姓来说,通过高速铁路实现北京到天津半小时就可到达的愿望已经指日可待。据了解,创造纪录的高速动车组编号为CRH2-061C,它是去年年底在中国南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公司下线的我国自主研制的时速3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据组织试验的专业人士介绍,动车组在以接近时速370公里的高速运行时仍然比较平稳,在车内既听不到普通铁路的"咣啷、咣啷"声音,也没有很强的晃动或不适之感,试验过程平稳迅捷,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列车正在以如此的高速运行。( 新华网)  相似文献   

3.
天下事     
《发展》2013,(8):56
中国首列可公交化运营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下线7月3日,我国首列可公交化运营、时速160公里CRH6F型城际动车组在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该动车组是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构建1小时经济圈而研制的新型快捷轨道交通工具。时速160公里城际动车组是我国首个城际动车组技术平台CINOVA的第二个系列产品,该产品是结合国内城际铁路需求,充分比较国内外技术标准,综合高速动车组和城轨地铁的特点而开发的,具有载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频繁起停  相似文献   

4.
应雄 《浙江经济》2010,(11):17-19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5.
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在高速动车组的研发制造上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60列"和谐号"CRH2型动车组成为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标志型装备,赢得了用户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自主研发制造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使中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一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大编组动车组和世界首创的长大编组卧车动车组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营.  相似文献   

6.
韩磊 《走向世界》2011,(12):48-50
200年前,我们落后了。但好像就在历史的不经意间,我们追上并反超了。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铁路对一个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7.
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方 《东北之窗》2011,(Z1):46-49
"上车后,我将一个鸡蛋放在面前的桌板上,看看列车开动过程中鸡蛋会不会翻滚。结果高铁运行到350公里时,鸡蛋只是轻微摇晃。"一名高铁体验者这样表示自己的感觉。而英国运输大臣阿尔尼斯2009年8月在中国乘坐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时发出如此感慨:"这趟列车不仅速度快,而且非常稳。你们是世界高速铁路的领航者。铁路的未来在中国。"当2010年进入年终收尾之际,中国高铁却以一系列高姿态吸引了世界目光——京沪高铁全线铺通、跑出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召开。要知道,2007年4月18日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条可以称为"高速"的铁路,不到4年的时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到7531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从零到世界第一,中国高铁4年实现了"梦幻跨越",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到2010年要形成时速达到200至300公里的客运专线、城际客运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配套的32000公里的快速客运网络,建成快速货运网络,加快实现客车车辆升级换代,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正式实施。5点38分,时速达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从铁路上海站首发,高速驶往苏州,拉开了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帷幕。这一创举标志着我国铁路人在自主创新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而专家指出,中国铁路的前方,有平川,也有荆棘……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目前世界上修建铁路最积极的是中国。而“提速”,俨然成为中国铁路的一张亮丽名片。凭借着数次的跳跃,中国铁路提高了速度的同时,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1997年4月1日,中国铁路第一次提速。提速主要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进行。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398公里,时速  相似文献   

11.
国内采购392亿高速动车组打造时速350公里商业化之最铁道部组织北京铁路局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16日签署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采购合同,合同总金额达到392亿元。分析人士称,综观全球铁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6次大提速成功实施。与前5次不同,此次国内的既有铁路线路将发挥其运能极限,将中国铁路从以往的正常时速160公里带入高速列车时速200公里,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线路已达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第一辆国产CRH高速列车——动车组N521次在2007年春运期间投入使用。中国铁路高速化的序幕由此拉开。我国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统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的8月1日,“和谐号”动车组以时速350公里的速度飞驰在京津城际铁路上,宣告了中国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一年中京津城际铁路运送旅客1870万人,凭借安全、高速、平稳、舒适的特色赢得了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5.
高铁成长记     
时速486.1公里——这是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火车所能跑出的最快时速。而这个速度,是属于中国人的。曾经落后世界潮流30年的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震撼着整个世界。中国高速铁路产业体系的生成,正在重塑未来世界铁路产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战桂芳  田秋  CFP 《走向世界》2007,(9):72-74
同一天,全国140对动车组上路运行,共同构成了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运行的动车组列车统一命名为"和谐号". "和谐号"动车组是中国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铁路客车的一流技术水平,性能优越,功能齐全,具有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9,(8):20-20
从4月1日起,中国铁路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这是继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之后,中国再次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新运行图实施后,中国铁路客运能力将增长10.6%以上。运行时速达250公里的合武、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全面投入运营,全路开通的动车组列车达到345对,使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建设成果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     
13000公里我国高铁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高铁连上三级台阶,2004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和制造体系。2008年,自主研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201 0年,研制出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截至201 2年1 2月底,我国时速达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里程已接近1 3000公里。运营里程、运行时速、在建规模、发展速度,均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9.
正盼望着,盼望着,"渝贵铁路"来了,重庆西站、沙坪坝站投用了,重庆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1月25日,"渝贵铁路"、重庆西站、沙坪坝站同日投入使用。重庆首次开通前往贵阳、昆明、广州等地的高速铁路,重庆到以上三地的时间,分别缩短为2小时、5小时、7小时。"渝贵铁路"正线全长仅345.4公里,在中国超过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中,并不显眼。200公里/小时的设计时速,在创下多个"时速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大家庭中,也仅算"普通水平"。然而,就是这条在里程和设计时速上看似普通的"渝贵铁路",却实实在在地填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05,(1):65-65
2005年,中国铁路将实行第六次大提速,届时旅客列车的运行速度将由现在的时速60公里增至200公里。为保证客运列车速度的提升,铁道部对现有的货物列车运行状况进行改造,满足从现在时速40公里提升到时速80公里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