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1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超越耐克,重夺王位。”这据说是2004年李宁公司在国内市场相继被阿迪达斯和耐克超越后下的战书,这一目标或许要提前实现了。3月18日,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在香港发布业绩报告,2009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3.87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业绩基础上实现25.4%的增长。一时间,众多业内人士结合3月初阿迪达斯发布的2009年全年业绩报告,以及耐克最新的201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纷纷作出“李宁超越阿迪达斯”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京城淘金     
阿迪达斯2005年8月收购锐步后,耐克、阿迪(指阿迪达斯)以及锐步从三足鼎立转化为针锋相对之势,勿庸置疑,其问的竞争将会更加剧烈,但在中国却一直波澜不惊,是因为推动其并购的“源动力”来自美国和欧洲市场。以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耐克在美国运动鞋市场的占有率为35%,阿迪为8.9%,锐步为12.2%;同年在欧洲市场,耐克这家美国公司第一次在足球鞋市场超过了阿迪,对阿迪来说,这就像当年丰田在美国的销售额超过了福特一样。而且锐步在中国也还不成气候,但随着锐步的中国攻略一步步的推进,它对行业的影响力与其现在以及将来的规模不能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3.
《新财富》2007,(1):74-7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锐步(Reebok)在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上超过耐克,成为全球第一运动品牌。随后双方展开激烈竞争,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耐克全面超出。而锐步则长期停滞不前。锐步到底失利于何处呢?下面我们把锐步挑战耐克的战役分成挑战、相持和失利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千 《商界名家》2004,(9):86-88
短短14年.“体操王子“成功完成了从一名优秀运动员到亿万富豪的转变.如今,李宁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并且在本土市场也已经有能力和来自国际市场的世界巨头耐克、锐步.阿迪达斯等品牌进行抗衡。尽管如此.公司在过去14年中的发展仍有很多败笔。  相似文献   

5.
耐克公司创建于1972年。起初它只是一个体育用品领域的无名小辈,但它却能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踞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在美国.有高达70%的青少年的梦想是拥有一双耐克鞋。1993年耐克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店在上海开业,10年后,耐克在中国的销售量增长了66%.约合3亿美元。尽管仿冒品仍在横行,尽管像李宁这样的本土企业已在拼命学样。耐克之所以能创造出这种经营神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品牌营销和虚拟经营。  相似文献   

6.
《新财富》2007,(1):78-80
从阿迪达斯的业绩增长曲线可以看出(表4),1992年时它还是一家经营状况糟糕的公司,但是1993-1998年间出现了爆炸性增长,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2.7%。财务指标显示,虽然阿迪达斯1993—1998年间各项运营指标都与耐克差距较大,但均保持了稳定和快速提高,其中最明显的财务特征有两个。第一是资产负债率始终很高,1992年和1996年分别为78.38%和61.32%,远高于耐克的9.55%和11.69%,在1997年底收购所罗门后又进一步提高到85.56%的高风险水平。从该时期阿迪达斯经营策略相对激进判断,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债务压力对激励管理层提高资本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起到了作用。第二,阿迪达斯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业绩指标以1996年分界,1996年以前变动起伏很大,此后则进入相对平稳期。我们以1996为界对其崛起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益宝  张宇 《商场现代化》2007,(19):226-227
<正>国内日益膨胀的体育消费使国际品牌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逐鹿中原,但是由于国内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的停滞不前,使得在阿迪达斯、耐克、锐步蜂拥进入我国市场多年以后,以李宁、安踏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才开始觉醒。在专业体育服装市场,中、高端品牌榜首之争逐步显现:耐克、阿迪达斯稳居高端,而在中端品牌市场,继“李宁”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安踏也以20亿元的年销售额紧紧相伴;在低端市场,各个品牌在以运动鞋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格局也在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8.
汪力成 《浙商》2006,(9):24-24
中国民企中的怪现象 所谓做强,指的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利能力(如具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良好的现金流等),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的增长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耐克公司创建于1972年.起初它只是一个体育用品领域的无名小辈,但它却能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踞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在美国,有高达70%的青少年的梦想是拥有一双耐克鞋.1993年耐克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店在上海开业,10年后,耐克在中国的销售量增长了66%,约合3亿美元.尽管仿冒品仍在横行,尽管像李宁这样的本土企业已在拼命学样.耐克之所以能创造出这种经营神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其品牌营销和虚拟经营.  相似文献   

10.
燕涛  黄江伟 《品牌》2006,(5):31-37
<正> 在体育用品市场,耐克与李宁,在中国市场上演了一出国际化与本土化的争夺与融合……在体育品牌争夺的无硝烟竞争中,李宁能够创造几个"自由动作"?如何从全国冠军走向世界冠军?也许这才是这个民族品牌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3年下半年,李宁在自己的“二次创业”阶段再次启动了一轮全新的品牌变革。长期在中低端大众体育用品市场徘徊的李宁,毅然将自己品牌推广的轴心转向了高端专业体育用品市场。李宁从此正式揭开了在高端市场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直接交锋的一场全方位的品牌对决。一年  相似文献   

12.
赵晓飞 《大经贸》2007,(4):44-46
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锐步(Reebok)。三大世界级体育品牌逐鹿中国。面对全球最具潜力的体育用品市场,想赢更需要智慧。  相似文献   

13.
小艺 《国际广告》2010,(9):96-97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安踏并不具备天然的优势,它不仅要面对阿迪达斯、耐克这些国际巨头,更有李宁这类本土劲敌。这让它练就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有耐心,更稳健。  相似文献   

14.
曹一方 《商界》2010,(8):78-83
七年前,李宁相继被耐克、阿迪达斯赶下中国市场的龙头宝座,陷入了前有耐克、阿迪达斯两头拦路猛虎,后是晋江军团凶狠群狼的危险处境。 七年后,李宁超越阿迪达斯,紧逼耐克,重握战场主动权。 ——戎马七年,左冲右突,于硝烟和炮火中,李宁成就了一段超越强敌的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15.
阮加文 《新商务》2003,(5):16-18
当耐克、锐步、克拉克、巴塔这些如雷贯耳的国际名鞋以各种方式在中国攻城掠地的时候,温州鞋业凭什么能够固守曾经拥有的大片江山?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国际广告》2011,(5):13-13
“产品价格定位是李宁品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他们不愿在低端与匹克等品牌在二三线市场上竞争,但高端又比不了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体育品牌的夹缝中生存,经销商也会比较难受。”  相似文献   

17.
7年前,李宁相继被耐克、阿迪达斯赶下中国市场的龙头宝座,陷入了前有耐克、阿迪达斯两头拦路猛虎,后是晋江军团凶狠群狼的危险处境。7年后,李宁超越阿迪达斯,紧逼耐克,重握战场主动权。——戎马7年,左冲右突,于硝烟和炮火中,李宁成就了一段超越强敌的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18.
一直专注在篮球、跑步领域里默默耕耘的中国领先运动品牌李宁,在前有耐克、阿迪强手压打,后有安踏、匹克等紧追不舍的情势下,2009年以颠覆性的姿态进入羽毛球市场:签约国家羽毛球队,赞助苏迪曼杯,推出“胜器灵人”的广告片,广告气势磅礴,风格自信昂扬,终使得“羽坛神话”YONEX品牌按捺不住,加快了产品升级换代和营销推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耐克公司创建于1972年。起初它只是一个体育用品领域的无名小辈,但它却能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踞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在美国,有高达70%的青少年的梦想是拥有一双耐克鞋。1993年耐克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店在上海  相似文献   

20.
李宁公司创办于1990年,李宁公司从品牌多元化发展策略转为国际化发展策略,致力跻身于国际市场。但是,由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的实力压制,导致李宁无法快速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国内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国内头把交椅也被中国安踏占领。因此,本文从产品本身的发展、多品牌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李宁公司发展策略的建议与优化,打造精准化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