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海霞 《商业时代》2006,(16):65-65,70
股权分置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经济、制度背景,股权分置时代由于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存在。造成了不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出现了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诸多问题。本文对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改革对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及改革后公司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中,股权是股东控制企业的主要依据,现代企业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产生公司治理问题,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有一定的效力,本文就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力进行了分析,又根据我国控制权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公司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信勇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76-177
主要从公司股东利益角度、控制权市场作用下的公司治理改进以及管理层激励方面指出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李信勇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176-177
主要从公司股东利益角度、控制权市场作用下的公司治理改进以及管理层激励方面指出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从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作用的理论出发,在借鉴美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以及功能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现存的问题以及成因,并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具体情况,从债权和股权两个角度提出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由国内外学者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理论入手,分析集中与分散的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资本市场高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建议,优化股权结构,推进上市公司治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芳 《财贸研究》2007,18(3):152-15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通过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内部行动)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手投票”;二是通过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部行动)的争夺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脚投资”。但机构投资者是否会采取第一种方式要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汪忠等,2005)。现实中,机构投资者大多都是大股东,拥有公司大量的股权。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与公司具有更加密切的利益关系。机构投资者(对于长期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加如此)如果要实现自己在公司的利益,就必须积极参与对公司的治理。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的治理却存在巨大的尴尬;其参…  相似文献   

8.
去年九月份的国美股权事件,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及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的思考。该文通过研究国美电器股权事件的始末,主要从股权制衡,股权激励体制,管理者职业道德水平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途径,来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一股独大”及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和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掀起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这对公司治理的完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追溯了股权分置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剖析了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治理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股权分置后有关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的措施,以希望当前上市公司抓住股权分置改革这个契机,努力拓宽公司治理的路径,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翟羽 《商》2013,(20):210-2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及强化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另一方面,公司治理对股权分置改革有重要作用,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成败。从而指出,要在利用此次改革对公司治理完善的契机的基础上,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以促进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11.
林大庞 《商业科技》2011,(3):192-193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王欣 《财贸研究》2021,32(2):102-1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公司治理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微观基础."十三五"以来,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环境逐步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推进,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更加规范,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所提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中国公司治理仍然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十四五"时期,公司治理将进入加速转型与深化阶段,转型方向重点在于治理现代化、股权多元化、运营透明化、创新常态化和经营国际化,转型路径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股权治理结构、探索灵活激励机制、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以及提升跨国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国美控股权之争是中国公司治理史上一次理性与感性的伟大碰撞。基于对国美电器个案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以控制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商》2006,(8):107-107
随着资本市场日益全球化、投资者日渐专业化、竞争加剧,以及企业治理的国际化,许多公司的高管和董事们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公司未来的繁荣归根到底要依靠有效的公司领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卢圣亮 《财贸经济》2007,(10):44-47
传统上机构投资者不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但是,198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他们认为,“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改善公司的长期业绩。美国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参与上市公司股权管理的,其效果如何,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表明观点,接下来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两方面分析股改前我国公司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即将到来的后股权分置时代,如何抓住历史契机,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非常值得关注。本文剖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如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表明观点,接下来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两方面分析股改前我国公司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变化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司价值是公司股权结构的函数,之所以存在这种函数关系,是因为公司股权结构与促进公司经营运作的治理机制之间有相关关系,它对这些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具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将讨论股权结构特别是其中的股权集中度通过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公司的经营机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