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刚 《新财富》2004,(10):42-44
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不仅导致海外市场低估中国企业的真实价值,还将迫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被动地与海外中国股票接轨,引发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为做大作强本土市场,建议停止海外发行股票、搁置QDⅡ、壮大国内机构投资者、实施批股式发行做市商制度、推行全流通。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A股市场公司整体上市潮涌,中国首家赴美上市公司华晨汽车选择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答案正在变得明晰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的重视,环保行业近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诞生了一批综合性和细分领域龙头的环保公司,通过对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表现分析资本市场对各类环保公司的认可程度。在对水务上市公司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A股和H股上市公司进行了扫描,并从市盈率、市值以及盈利水平三个指标对A股市场三类水务企业进行分析,指出了H股水务上市公司以大型投资类水务公司为主,平均市盈率水平低于大陆创业板以及资本市场对水处理行业的偏好。  相似文献   

4.
徐刚 《新财富》2006,(1):40-42
随着国际化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建,A股估值和海外市场已基本接轨。境内外市场的联动性正在增强,但相对于海外市场的估值因素将不再未来行情的主导力量。未来A股公司的走势将主要决定于其业绩增长情况;由于全球经济增速减缓,企业盈利增长也会逐步降低,成长型股票的增长优势日益明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沈城 《新财富》2006,(6):56-58
H股——私有化——A股,抑或是旗下多家A股或H股——私有化——打包整体上市,对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从公众公司再到公众公司的简单回归,而是一个资本增值的精彩游戏。 中国相当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旗下的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沪交易所上市,由于横跨低市盈率的H股和高市盈率的A股两个市场,进而衍生出了将H股私有化转而注人其A股上市公司的冲动。为了将私有化后的H股公司注人旗下的A股公司,大股东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等运作,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最终使得原来的H股公司能够以远高于私有化时的估值水平注入A股公司。 受此启发,利用A股市场渴求大型企业的强烈欲望,以及国资委做大做强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需要,借助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整合机遇,这些国有大型企业开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私有化以前分拆上市的公司,再打包起来整体上市,以获取高价发行带来的溢价空间。而降低私有化成本的措施,过分一些的是通过大额计提等手段调整业绩去压制股价,委婉一些的则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控制要约价格。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后续国有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案例,将是这种模式的不断翻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孙志盛 《浙商》2011,(2):112-113
相比于H股,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的股价要低40%左右,同一上市公司,在两个资本市场为何有如此之大的价差?  相似文献   

7.
陈玮 《新财富》2010,(7):48-49
20年来,A股IPO曾六次暂停。这不仅对稳定指数没有显著效果,也导致优质企业海外上市,PE机构高价追逐Pre-IPO项目,资本市场缺乏新鲜血液。断了暂停IPO的念想,中国资本市场才能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2009,(11):46-46
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副所长肖立见日前前撰文指出,如何利用我国A股市场的有利条件解决我国A股市场存在的“四个不相适应”的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就市场层面而言,关键在于找准“三个切入点”:第一,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共同建设与协调发展。第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没有大量的上市公司,A股市场做不大;没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A股市场做不强。  相似文献   

9.
相比与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运用分拆上市这种资产重组的方式刚刚兴起。本文以A股市场为现实背景,探讨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动机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何铭宇 《新财富》2006,(3):24-25
全流通为外资并购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良好环境。尤其是股改普遍采用送股的方式后,很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趋向分散,而分散化的股权结构极易引发控制权的争夺,同时,中国A股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低于净资产甚至重置价格的市场价格,都降低了并购成本。  相似文献   

11.
陈李 《新财富》2007,(9):54-54
对于A股市场而言,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海外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这个政策演变为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目前高估值的A股市场必然遭受强烈冲击。但是3-6个月内,A股还不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香港市场也难以因此获得有效支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金忠  施放  王春 《商场现代化》2005,(7):130-131
本文以沪深两地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浙江上市公司与非浙江上市公司在经营绩效上的差异,总结浙江上市公司的规律。研究发现,浙江上市公司除在运营状况方面不具有优势,在盈利能力、财务风险和市场评价三大绩效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非浙江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A股和H股市场软分割因素研究--兼论推出QDII的步骤和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16家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H股折价率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A股和H股市场的软分割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份流动性以及A股流通股股东的被补偿预期等。本文认为,QDⅡ将成为消除A股和H股市场分割的重要制度之一。并对推出QDⅡ的步骤和时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赵锋 《华商》2014,(5):46-48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么2014年也许可以称为移动互联网的颠覆之年。受此影响,中国A股市场的互联网概念股也成了各路资金狂热追逐的焦点。在A股上市公司中,与互联网公司间的合作,存在收购互联网平台的预期,抑或是身处互联网行业的公司,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市场有效为基础的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学者们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对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更不会对其资本结构产生长期的影响。在更换了资本结构的度量方式后,结果仍然成立。因此,可以得出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6.
A股市场对境外企业的开放是我国股票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已经有外资控股企业在A股上市。不少在中国有业务的大型境外企业纷纷表示对A股上市的意愿。论证表明:境外企业A股上市可以优化A股上市公司的结构,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素质、带动我国上市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国内市场繁荣、促使我国发展更独立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提高市场有效性、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加快国内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资本市场高估值、高溢价的收购,商誉规模快速递增,随着被收购资产业绩变脸,产生的商誉减值将会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拖累公司业绩。以201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中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商誉和其减值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商誉和其减值对股价具有显著相关的关系。通过对价值相关性和减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投资者识别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16家双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H股折价率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A股和H股市场的软分割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股份流动性以及A股流通股股东的被补偿预期等。本文认为,QDII将成为消除A股和H股市场分割的重要制度之一,并对推出QDII的步骤和时机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许多中概股企业纷纷选择私有化退市,并尝试回归A股,一度掀起了私有化风潮.本文针对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这一行为,基于如家酒店私有化案例,深入分析其私有化回归A股的路径方案,剖析其回归方案设计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风险,为其他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提供启示,同时为我国监管部门进一步借鉴经验,完善相关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引导优质海外上市公司回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上市公司中,能看到淅江成长最快、底色最好、最有潜力的公司。2020年虽然困难重重,淅江上市公司依然砥砺前行。2020年浙江资本市场的大事件之一,就是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500大关。至2020年底,浙江共有517家A股上市公司,占全国总数的12.49%,排名第二,头部企业更加傲视群雄,千亿市值的浙江A股上市公司达到6家:海康威视、宁波银行、荣盛石化、秦格医药、公牛集团,恒生电子的市值都突破千亿。这几家企业又分布在电子、金融服务、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信息服务六个不同行业。此外,浙江A股上巿公司中还有23家公司市值超5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