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2006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伴随着市场的狂热,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如何发展再度被人们所关注。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推动因素、产业利润分布等角度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其实,我国资本市场就类似于由破旧的小赌场改造而成的大型赌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张;我国股市指数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但个股股价将会出现分化;同时资本市场将加速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相似文献   

2.
高善文  莫倩 《新财富》2006,(6):12-15
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更多地流向了资产市场,正在形成全面的资产价格重估,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体经济部门对未来盈利增长潜力的预期。 由于央行对信贷过热和通货膨胀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在政策选择上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其近期调高贷款基准利率的举措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也并未动摇引起资产重估的根本因素。我们认为,正确把握资产属性才能有效应对资产重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汪涛 《新财富》2011,(12):32-33
中国将放松货币政策,但政府不太可能高调声明重大的政策转向或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4.
5.
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跨出了一步,人民币汇率初始调整水平已升值2%。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房帅产市场影响讲行一此分析.  相似文献   

6.
7.
江耀进 《中国工商》2004,(2):156-159
中国资本市场就像一只猎狗被套上“死扣”,既不能捕获猎物,自己又动弹不了,该嚎叫的时候不叫,不该狂吠的时候乱咬。  相似文献   

8.
高善文 《新财富》2009,(12):26-27
进入2009年末,各项数据昭示的经济持续向好趋势得到了中外大行的一致认同,并且大行进一步认为这一趋势很大可能会在2010年得以延续。人民币升值预期、充裕的流动性、国内外经济复苏进程,以及政策层面货币政策转向和通胀预期管理成为未来大行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李稻葵 《新财富》2007,(6):30-31
由于中国资产价格较高,同时经济前景诱人,外加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大量境外资金以及融资者非常有兴趣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事实上面临国际化的绝好机遇。中国应该加强监管、逐步放开资金跨境流动,同时积极引进境外企业和机构上市,走一条渐进式的资本市场国际化道路。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本土企业的融资成本,带动本土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也使中国政府能够通过资本运作调节宏观经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通过资本市场的传导渠道有:托宾的Q理论,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非对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影响到传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等,货币政策与资本的互动性日益增强,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因素,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08年12月以来,央行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没有差别化的操作,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21%,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17.5%。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外加全球6大央行罕见联手救市,到底此次下调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针对此番动作的影响,有观点认为存准率下调暗示货币政策已转向;另有专家表示,降准只是微调,不代表货币政策整体松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央行下调  相似文献   

12.
13.
何菲 《中国品牌》2011,(1):40-42
中国企业赴海外资本市场IPO正在迎来又一次历史高峰,而这仅仅是个起点,真正的考验是在后IPO时代。  相似文献   

14.
预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在"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假设前提下建立了一系列的预期模型,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的资本市场预期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发达的货币信用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产生的.我国的情况与之相反,资本市场的发展处于由不成熟向规范的转型时期.如何将西方资本市场预期理论运用于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个本土化、中国化的问题.正是如此,研究中国的货币信用体系不发达、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的预期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江世银的博士后研究报告<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研究>经过修改,以专著<中国资本市场预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出版),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这事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货币政策频繁切换,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世界各国如何化解“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冲击,是一个长期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共赢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到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4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致力于构建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为破解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对此,本文基于全球66个经济体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人民币互换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国际溢出效应是否存在反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人民币互换协议的存在可以有效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切换对其他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人民币互换协议通过汇率和贸易渠道发挥调节作用。这些结论表明,以人民币互换协议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有助于国际资本市场稳定,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陈婷 《理财周刊》2004,(12):24-25
10月28日人民币加息后,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一次抬升,“热钱”汹涌而来,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是推波助澜。人民币升值与否?如何升值?再次成为我国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财富》2007,(12):120-121
成长中的烦恼与喜悦 胡汝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流动性过剩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总量性的过剩,它和人民币升值有关,另一方面它有结构性的原因。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结构失衡,居民存款超过16万亿,银行资产接近40万亿,但股票流通市值不到10万亿,固定收益产品几乎是微不足道。由于结构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国刚 《财贸经济》1996,(4):13-19,45
中国资本市场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兼论“九五”资本市场取向和动态王国刚在经历了“八·五”期间迅速而曲折的成长后,中国资本市场在宏观金融适度紧缩的背景下步入了1996年。新的一年作为“九·五”期间的第一年,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的确定至关重要。为此,...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问题 中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处在初期阶段,中国用10年的时间搞了一个资本市场,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但这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岳忠宪 《商业时代》2006,(22):67-69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正进入一个历史性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应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拓宽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但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不畅,存在着一些障碍性因素和制度性缺陷。本文认为,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在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间接化改革的进程中,应尽快建立起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新货币政策运作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