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财经界(学术)》2007,(6):15-17
一、2007银行业展望 (一)主要政策走势总体稳健偏紧 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总的走势是稳健偏紧,央行将综合运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紧缩信贷和多余的流动性;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将加快,年升值幅度有可能达5%;  相似文献   

2.
争鸣     
《中国市场》2004,(10):8-8
<正> 吴敬琏:宏观调控应该采取加息手段 吴敬琏近日表示,未来的宏观调控应更多采用总量和价格的手段,其中包括加息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吴敬琏称,关于加息问题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主张加息的人是出于简单的理念,即利率是资本的价格,价格扭曲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也有人考虑到加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一是加息后,储蓄存款利率上调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事实上,根据过去的经验,加息对消费的影响不太大。二是银行资产中有大量的国债,储蓄利率上升后,一般说来,国债价格就会下降,这将使商业银行资产缩水。据分析,中国目前持有国债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这个问题并不严重。第三是加息后,给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会增加热钱的流入。但事实上,热钱流入是可以控制的,而人民币在当前情况下升值,对中国是弊大于利的。  相似文献   

3.
顾列铭 《大经贸》2004,(8):44-45
对中国而言,由于美国加息后中美利率差缩小,一部分追求利差的"热钱"将会停止向中国流动,而押宝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也会因美国加息以及投机人民币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向中国的流入。  相似文献   

4.
汇率及利率波动情势下如何运用短期贸易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8.1100.汇改以来,人民币一路持续走高,到2008年3月27日的7.0252,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达13.37%。而且有理由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将保持强劲势态。同时人民币又持续加息,保持了较高位水平。而2007年夏至今,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提振国内经济,美联储却又连续六次降息.幅度高达三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陶冬 《新财富》2007,(1):58-58
2007年,中国经济将稳中加速,同时通胀反弹、利率上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5.8%;中外企业税率合并将迈出第一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高善文  莫倩 《新财富》2005,(7):16-20
文法定利率的上升目前虽然只有27个基点,然而如果考虑到商业银行为提高资本充足率而带来的信贷挤压的影响,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和加息前的法定水平相比.已经上升了167个基点,并处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由于信贷挤压替代了法定利率上升.起到了紧缩经济的作用.目前的加息周期(以法定利率上升来代表)可能已经接近尾声。在经济周期即将转入下降过程的同时.信贷挤压的持续发展可能使得经济在2007年以后进入持续时间比较长的通货紧缩过程。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半年之久的人民币加息问题终于尘埃落定。10月28日晚间6点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物基准利率0.27%,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据了解,这是央行九年来第一次加息,也是此前连续八次降息后的一大转折。加息后,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等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此前关于是否加息的辩论非常激烈。反对者认为加息并不能解决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领域确…  相似文献   

8.
于欣 《新财富》2007,(6):14-15
在中国经济高位运行的态势已基本确立的前提下,政府未来很可能会进一步出台紧缩性政策,加息、人民币升值等市场化政策组合仍是本轮调控的主基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15年后,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常化和人民币汇率进入双向波动新常态,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外溢效应日益显著。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相关模型对2008-2018年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在滞后一季度作用人民币兑美元先升值后贬值,加息通过中美利差、产出差、货币供给之差分别作用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升值和升值,利差渠道是主要作用渠道;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和缩减分别带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贬值,且扩张的升值影响大于缩减的贬值影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和利率政策有一定替代性,替代关系存在明显的结构效应;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缩减分别带来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下降和回升,两国利率表现出一定联动性。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加息,令人感到特别意外和突然,一是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外明确表示,中国在今年年内不会加息;二是面对欧美各国依旧坚守的低利率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却突然宣布加息,令人震撼。这是继印度、巴西等国之后,又一个在金融危机之后进入加息周期的大国,也是自2007年以来,34个月央行第一次加息,其象征意义和折射出的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谢国忠 《新财富》2005,(2):24-25
在老调重弹、逐步加息、重估人民币、让人民币逐步小幅升值这四种经济政策中。逐步加息并保持汇率稳定的政策风险最低。这不仅会令投资逐渐降温,也将给房地产泡沫放气,堪称经济软着陆的最佳途径。但是,房地产等利益集团或会将政策推向对自己但并非对国家最有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加息疲劳     
8月22日晨,公交车上,一人说:知道吗?又加息了。另一人平静地回答:这很正常。曾经,我们看到美联储原主席格林斯潘,动用利率调控手段,一年加息、减息10余次,这种一度被认为远离我们的利率调控模式,今天,似乎正合情合理地走入我们的生活。从2004年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央行已经加息7次,其中4次发生在今年。2007年,已成为16年来加息最频繁的一年。而眼下,加息的预期仍然存在。当下,流动性过剩没有解决,宏观经济却已自顾自地逼近"趋热"区域,财政收入增幅已连续3个月亮起过热"红灯",CPI也倔强地持续上涨,有迹象表示,8月份CPI有可能超过6.0%!果真如此,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持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已成影响中国经济的大敌,加息,似乎已成必然和常态。但我们忧虑的是,央行的持续加息却屡屡失灵。是因为央行小幅加息的政策太温和?还是西方的宏观调控理论并不适合于中国?或者往前的问题不在经济过热,而在产能过剩?除了加息,我们还能做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年第4次加息,频率骤然加快,也成了人们揣度央行背后意图的焦点之一。其实,回头审视,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在进步。遥想2004年经济过热时,中国经济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宏调大战。3年过去,似曾相识的增长,但是不一样的调控。而建国以来,中国4次经济低谷的教训,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参照。我们相信,水终能灭火。只是,灭火的过程总有悬念。本刊记者赵桂芹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将倾向于鼓励消费,本轮加息周期会在约12个月内完成,加息的幅度约为100个基点,以将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提高至约为零的水平。但是针对当前以进口成本为推动力的通货膨胀,以调整汇率来处理会更为有效,这个变化很可能在今后3至6个月内出现,到200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7%。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28日,在一直为人民币升值和加息传闻辟谣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突练决定,从10月29日起,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本文解析了2004年央行加息的主要影响,分析2005年利率与汇率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婷 《理财周刊》2004,(12):24-25
10月28日人民币加息后,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一次抬升,“热钱”汹涌而来,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是推波助澜。人民币升值与否?如何升值?再次成为我国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关》2005,(1):18-1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从利率走势看,这是中国最近9年来的首次加息,加息意味着宏观调控开始从“行政管制主导”转向“市场调节主导”。此次利率的调整,同时也伴随着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根本途径,但央行加息对外贸生产出口企业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龚方雄 《新财富》2006,(1):13-13,16
投资减速是我们预测2006年中国经济的重要依据,由此。我们预计2006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将从2005年的9.3%(预测值)下降至8.5%。除投资减速外,出口减速也将引起经济增长回落。因此,如何拉动内需将在2006年变得更为突出。而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和利率的稳定将推动内需增加.特别是个人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宏观数据     
《中国广告》2007,(2):122-123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在最新研究报告中预测,2007年中国GDP增长将为9.5%,中国明年的货币紧缩政策力度将趋于缓和。另外,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将可能达到4.5%。  相似文献   

19.
软着陆实现有望。近期,中国政府采取的行政及银根紧缩措施令经济放缓的迹象较预期提早出现。有鉴于此,摩根大通预测,2004年全年GDP预计将增长8.8%。2005年增长7.5%。通胀率预期于2004年第三季度达到6%-7%的峰值,并将于2005年第四季度有所舒缓。然而,若通胀率不断加速并推动利率上升,将导致硬着陆风险加剧 中国人民银行将令利率正常化。尽管民营企业普遍对潜在经济过热感到忧虑,央行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提高官方贷款利率。然而,利率上调是势在必行,主要由于通胀率上升,令在应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反而大幅下跌。但中国人民银行仍可按兵不动,主要由于经济增长已逐步放缓及通胀压力即将见顶。摩根大通预测人民币及美元利率的息差将于未来一年有所收窄 美国总统大选后可能发生汇率变动。策略及技术性因素将令汇率不会即刻出现波动。但汇率最终肯定会有所调整,摩根大通预测,汇率的浮动范围将由目前的0.1%扩大至2%-3%(或介于1%-1.5%之间)。其间,人民币汇率会否出现一步到位的大调整,将视乎人民币升值时的美元汇价水平而定。目前,摩根大通按基线情景预测,截至2004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仅升值2%  相似文献   

20.
黄顺祥 《新财富》2005,(1):33-33
真实利率维持低位以及企业资产负债的改善使得中国经济内在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我们预计2005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将不会太大,利率、汇率等市场化手段将增强。当前利率政策似乎更加关注存款负利率问题,2005年持续加息的可能性仍较大,由于通胀趋缓,初步估计可能的加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