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享式改革”:改革转型与改革新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享式改革”无疑给中国改革发出了一个新的信号。至此,我们认为,20多年来的中国改革即将步入转型期,“改革转型”和“改革新政”将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之后.科学发展观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未来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乃至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方针。那么在科学发展观背后是不是孕育着新的改革观呢?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一直都相生相伴如影随形的,没有新的改革观做支撑,科学发展观就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或画饼充  相似文献   

3.
根据索绪尔确立的语言——言语之语言观,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分为对语言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及对使用系统中语言“意义”的研究。据此,突破解析语言“意义”离不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观点,同时构建讨论模型,不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我们同样可以解析语言“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是一个来源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又能够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具有人本导向的体制创新理论,其精要可以用“一个实质、双线均衡、三个解放和发展、四方位经济体制创新、五环式改革”来进行简单的概括。通观常修泽教授的人本体制论,就创新理论而言,它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就理论逻辑而言,它仍需要在更基础的层面进行建构。文章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社会主义规定性的人本导向,我们很难发现改革是否到位以及改革是否有失误.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发展思路正由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第一代发展观转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的第二代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稳定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心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观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政绩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综述刘正林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一)“条件论”第一种代表观点叫“利润分流”。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有企业经济资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体现指标:“利润”向其他方面过多地“分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我国实际出发,把改革列入“十一五”规划,强调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大作用。五中全会对改革的估计与判断有以下三大亮点:首先,五中全会作出了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的判断。这个判断符合我国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加快“十一五”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也是改革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邓小平金融思想: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邓小平金融思想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主要包括“核心论”、“真正银行论”、“证券论”、“外资论”、“杠杆论”、“法制论”等,从理论上完整地论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关系,是中国金融业务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一)“核心论”“核心论”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明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提出的重要金融思想。在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根据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针对当时人们在经济和金融改革关系上形而上学的认…  相似文献   

9.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对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建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市场化改革是渐进式的。从计划到市场关系的研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确立,大体来说,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第二阶段是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第三阶段才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相似文献   

11.
王晓晖 《南方经济》1992,(3):44-46,55
八十年代,广州曾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配套推进了各项改革,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九十年代广州发展与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 一、以房地产业为突破口较为适宜如何选择九十年代广州发展与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概括起来,现有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以金融为突破口”。这是目前影响最大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都认为应把广州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近来又进一步提出“证券市场启动论”,强调要以证券制度创新作为广州经济持  相似文献   

12.
集团控股公司改革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企产权改革不能不加选择地“一私了事”,选择适合的改革路径是我国国有集团控股公司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英国的超产权论认为,真正决定企业效益高低的是它的治理机制,产权变换不等于治理机制一定会改善等观点,对我们深化国企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吸收战略投资者、组建公私混合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路径,其改革的社会成本和风险较低,法律约束条件较为宽松;产权结构较为合理;更有利于治理机制转换和发展瓶颈问题解决,因而这一改革路径对当前我国国有集团控股公司产权改革似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改革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其中,国有资产的进入、退出以及合理的配置方式,就成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表明,评价国有资产改革,无论是采取以效率为标准、重在结果的“结果观”,还是采取以公正为标准、重在过程的“过程观”,都存在顾此失彼、难以两全的局限。惟有将公正和效率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以过程的公正确保改革结果的可接受性,同时,以结果的效率优势来维持改革的可持续性。因此,国有资产的改革,需要统筹效率和公正,最大限度地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库小红 《魅力中国》2014,(2):356-3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要强化“科学发展”和“和谐共建与共享”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丁海珍 《北方经济》2006,(12):20-2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历经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付出很高代价换来的真谛,是关于发展观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突破。这个发展观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这个基础上很合理地引申出“以人为本的改革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人们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文化层面上的观念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理论创新作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遵循“五个统筹”基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积极性,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以人才作为关键;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它全面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评”改革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三评”全过程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科技报告是科研项目的重要产出形式,是科技资源积累的重要方式,是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公开共享的基本渠道,是科研管理的有效手段。文章研究表明,基于科技报告探索“三评”改革的路径,为“三评”改革提供了系统思想观和方法论,为统筹推进项目、人才以及机构的有效监督评估,建立覆盖“三评”全过程的监督评估机制,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找到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经济改革和转型过程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学界和决策层多年来一直特别关注的问题。与改革或转型的策略及路径相联系,有关政府职能的讨论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观点: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和市场增进论。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个国家在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方式及改革进程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完全不同的地方,但这三国都经历了并且仍在继续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而且三国的经济改革和转型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三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也为世界所看好。本文对亲善市场论、国家推动发展论和市场增进论进行了分析比较,考察了中国、俄罗斯及印度改革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得失,论证了政府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关键性作用,它是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决定了改革和发展能否顺利地、“帕累托改进式”地向前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南开经济研究》2006,18(6):103-122
在对以往“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进行回顾和评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非平衡化与不平衡”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与国际经济和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虽然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都曾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衰退”、“增长”、“内卷”或“停滞”本身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国传统农村经济“旧平衡的瓦解和新平衡的缺失”才是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20.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在全国城镇普遍展开,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已经确立,相应的基金、医疗保险服务、组织机构等管理系统在全国普遍建立,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可以说一个新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医疗保险政策中,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进行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广大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