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现状,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案为例,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尤其是在美收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考察了美国规制海外收购的法律制度,并对我国完善外资收购立法模式及其制度构建展开研究。笔者认为,美国规制海外收购的反垄断法加单行法规的做法可以为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看中国的海外并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和金额也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开拓国际市场。最近,中国民营轿车企业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企业今年的最大收购。本文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分析开始,谈谈现阶段众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所面临的问题及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国际化战略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在海外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致使收购交易难以顺利开展.2016年12月,由于交易条件无法实现,中国福建宏芯投资基金对德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爱思强公司(Aixtron)的收购案以失败告终,这是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半导体企业失败的又一典型案例.本文对该案例的具体经过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针对收购失败原因提出几点启示,以期提高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尤其是半导体类的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4.
收购海外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以获取海外矿产资源已成为走出去战略的当前一种重要模式,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在收购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研究提出了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海外收购风险。  相似文献   

5.
2009年被称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海外并购的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五矿收购OZ矿业,中铝以159亿注资力拓,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吉利牵手沃尔沃,中国企业上演了一连串波澜起伏的海外收购的商战大戏,尽管其中一些收购功败垂成,但是这些失败并没有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壮志雄心。相反,中国企业仍在不断寻觅。只要它们掌握好战略战术,定能成就美满的跨国姻缘。  相似文献   

6.
海外品牌收购是未来中国车企在国内外市场的严峻竞争环境下的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此轮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汽车企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收购海外品牌的机遇,利用海外优秀品牌提升其竞争力,在众多的外资品牌中成功突围,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但对于缺乏海外运作经验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品牌收购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存亡,如果所购品牌无法转变为内在竞争实力将最终导致品牌收购失败。汽车企业在品牌收购后,更要注重品牌的维护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更长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主要在于海外并购收购阶段和收购后的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资金安全风险,并购之后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等方面.对此,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应充分利用利好政策,采取"本土化"策略,融入海外市场;全面考虑并购成本及自身实力,选择优势产业进行并购;在并购中考虑预见的费用和机会成本、扬长避短、加强管理能力.突破差异实现共赢,从而成功完成海外并购并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9年伊始,中国汽车业界曾经有过一次引人注目的大讨论:全球金融危机是否给中国汽车带来了一次抄底海外的好机会。那次讨论的基本结论是谨慎的:中国汽车有资本抄底,但有能力完成海外并购并实现顺利对接的企业却不多。岁末年初,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悬挂和制动系统业务、北汽收购萨博相关知识产权、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的重量级海外并购却接连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中国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扩张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了逃避他们在中国国内市场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中国企业大举收购海外资产也是冲着国际企业的管理技巧、品牌、设计、技术与市场渠道而去的,但这种大张旗鼓的扩张不太可能会为中国企业带来多少好处。在使用低额贷款与资本成本完成收购之后,中国企业可以把被收购方的生产转移至中国大陆而减低成本。例如,在海尔对Maytag(美泰)的收购中,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凯雷收购徐工案、SEB收购苏泊尔案等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案搞得整个经济界沸沸扬扬。可是,在被外资并购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中国企业对海外收购风险的洞察力及应对力不足,限制了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因此,能否系统地识别各种风险,并采取积极防范措施直接影响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效全球化之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业务的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特点。其中,在投资海外目标企业所占股份占比方面,固然有中国企业期望的全额收购或大股比收购,如中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家电、汽车、电子、轻纺等行业纷纷在海外”筑巢”,建立自己的组装和生产基地。“绿地投资”方兴未艾,并购风潮悄然兴起。TCL收购施耐德,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等等,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令众多国外企业惊叹。然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一头雾水的企业在经历了几个几百万的合同亏损后,选择了退缩。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  相似文献   

15.
海外并购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是一条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快速获得国外的技术和营销渠道的捷径。但是,近年来完成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仅半数实现盈利,引发了国内各界对此现象的广泛讨论。本文以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为例,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加大了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的财务风险。据此,本文对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掀起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新一轮浪潮,从近日苏宁收购日本LAOX的案例中,我们预测苏宁的国际化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在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其实最大的障碍是整合.事实证明,很多企业家只有并购的魄力,缺少整合的魔力. 联想:我的公司你做主 在2008年11月之前,联想还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标兵和国际化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国企业全面出击,以获取技术、抢占市场为目的的大规模收购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以获取自然资源为目的的海外收购已经从一股涓涓细流迅速汇聚成难以遏阻的潮水,蔓延到全世界资源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程严 《商》2012,(10):21-21
到德国买技术自2007年开始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多以资源并购为目标。但现在海外并购以逐渐向技术、品牌和市场转向。中国投资者在收购外国企业方面越来越精明,不再仅仅是为获得原材料,而是为获取可持续成长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