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美国"双赤字"是指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同时存在的现象,双赤字的产生既是一个单个累积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叠加的过程。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出现双赤字。之后,双赤字逐年上升,并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在这段时期,双赤字一直是美国最主要的经济问题之一。1986年.美国双赤字达到高峰,总额占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是一剂误判的“药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以美国两大赤字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失衡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国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使人们把人民币升值与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联系起来,进而把人民币升值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5,(31):36-37
【英国《金融时报》7月21日】经常有人议论美国国内预算和对外贸易“双赤字”给全球带来的不稳定效应。然而,美国还存在着或许更令人头痛的第三个赤字。我将这一赤字称作人才赤字,它不仅会影响美国,也会影响到英国、德国、日本和其它传统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5,(3):23-27
2004年原油价格的快速攀升改变了全球经济成长的步调,2005年除欧元区经济将改善外,美国、日本及大陆都将走弱。由于美元持续贬值,美国双赤字居高不下,美元长期走弱成为全球共识,这改变了全球的资金流动,并进而造成金融市场及汇率的大幅版块移动,全球景气快速降温。  相似文献   

5.
在八、九十年代交会之际,美国经济的现状如何?它的前景又将怎样?这是近一时期来世界各国经济学家颇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的评论有减有否,对未来的预测更是莫衷一是。只要认真分析80年代美国经济形势的特点,深入研究它当前的经济结构变革及其对美国90年代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只要在看到美国债务、“双赤字”等问题严重的同时,也不无视它在新科技革命中的世界领先地位和绝大多数国内企业“良好”的生产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6,(40):34-36
【英国《金融时报》9月27日】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增长更为强劲,全球经济失衡前景无疑已有所改善。以美元计算,美国每年约8500亿美元的经常帐户赤字似乎正趋于稳定,而且随着美国增长放缓势头的确立,其经常账户赤字也许还会逐渐收窄。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弱势美元已开始带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截止日前美元相对欧元已经贬值了30%,而且,在即将结束的2004财政年度,美国的财政赤字将创下了413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其经常项目赤字据估计今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美国的双赤字进一步对美元贬值构成了显著的压力,预计未来6个月到1年美元将再度  相似文献   

8.
近期中美经济政策的巨大反差表现为美联储连续生息和中国央行连续降息,而这两种对经济产生截然相反影响的政策却在两国带来了同样的社会状况,即“劫富济贫”共同存在.而且,在中美两国严重的贸易不平衡和美国双赤字条件下,呈现中国向美国输出资本这样一种中国举债于美国的国际范围内的“劫富济贫”态势。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收支开始出现赤字且赤字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中美贸易的强互补性、美国对技术出口的管制、亚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贸易转移效应”和现有不够完善的贸易统计方法是美国对华贸易收支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入世后的过渡期里,美国对华贸易可能仍会延续收支“赤字”;过渡期后,美国对华贸易收支将在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实质是国内储蓄不足,需要国际资本流入来弥补。由于其规模越来越大,引发了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是否可以持续的担忧。本文经过分析认为,由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良好,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难以动摇,美国目前的经常账户赤字规模在未来几年之内都是可以维持的,美元大跌的风险也不大。尽管美国的净外债规模已经很大,但还没有达到危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乡镇》2004,(12):42-43
国际美元近来明显走弱,上周末对欧元汇价已贬至1.2974的历史新低。在此氛围之下,新台币等亚洲货币(人民币除外)也跟著走扬,紧钉美元的人民币也正面临难以置身事外的压力。从短期来看,美元汇价或可能出现技术性反弹,但长期看空趋向未变,其关键即在于美国双赤字效应日强,却又看不到两全其美的对策,对全球经济的威胁也急速上升。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美双边贸易开始出现美国赤字的情况。此后.美国中国贸易的赤字额开始迅速增长。2007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超过1600亿美元。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当一国对另一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时.不仅会引发两国间的经济摩擦.更会引发政治危机和冲突。近年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是经济贸易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新年伊始,国际金融市场更多关注在于对未来的预期和判断,虽然美元再度贬值依然是市场的预期,但是无论从美国经济或美元政策角度看,并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服市场判断美元贬值的因素。虽然美元存在双赤字的忧虑,但这却是美元中长期结构问题,而非短期价值反转的理由。也并非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美国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韩玉军近年来,美国经济已基本上从90年代初的不景气中摆脱出来,实现了美国一直追求的经济高增长,就业机会达到高水平,物价稳定和联邦赤字减少等目标。这种增长势头是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的。一、...  相似文献   

15.
美元的强劲反弹,是在美国巨额“双赤字”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这一基本面不改变,美元中期反弹趋势也难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赤字问题是由来已久的,特别是80年代以来,赤字迅速增长。1986年财政年度赤字达到22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里根任期的8个财政年度赤字总额13382亿美元。尽管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缩减财政赤字,但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仍无缓解,1989年财政赤字仍在1520亿美元以上,巨额的财政赤字已使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失衡,并对世界经济的均衡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美国以及各国的众多学者致力于美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的探讨。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奥姆斯汀,经系统考察、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远东经济评论》6月刊】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不可持续早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却认为,美国的赤字非但能够持续,而且是全球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他还认为,只要人民银行停止冲销操作,中国的巨额国际收支盈余和人民币承受的压力都可以轻松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萨默斯提出了“金融恐怖平衡”的概念,用来描述美国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体的相互依赖关系。一方面,美国巨额的资本输出和双赤字成就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维持了美国长期的高消费、低储蓄和低利率,并吸纳了大量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商品;另一方面,庞大的商品出口使这些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19.
【摩根斯坦利10月6日】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面临经常项目赤字压力人们普遍认为,新兴市场为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提供了融资。这种观点虽然不错,但却因为过于简单而忽略了一些重要事实。将各经济体的经常项目盈余与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07年日本、中国和欧佩克三个经济体的经常项目盈余合计相当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123%,预计2008年该比率将升至173%。  相似文献   

20.
布什总统上台後,美国财政形势急剧恶化。本文分析了造成美固巨额财政赤字的三大原因:经剂衰退、减税政策以及战争;指出巨额财政赤字给美国经济带来多不利影响,不仅牵制了美网经济复苏、加剧美元贬值,而全限制了美国政府采取刺激经滂措施的能力。最後,本文封美国在未来几年内财政赤字走势造行预测,即未来几年美国仍将是赤字连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