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杜盛梅 《大众商务》2006,(6S):32-33
人说,喜欢咖啡的人,多少有些悲情,因为咖啡的主味是苦的。那经营咖啡的人呢?是想要创造悲情吗?如果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原来,渴求悲情已经成为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一种心理疾病,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咖啡市场。瞧见中国咖啡市场蓬勃发展,许多咖啡连锁业都对中国“这杯咖啡”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人生思考和文学创作中都浸透着悲情观的影响,《人间词话》也不例外,笔者先从词话的审美取向、选词标准以及境界说中探讨了悲情观在作品中的体现,然后从王国维的家国遭遇、个人气质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方面探究了他悲情观的形成原因,从而对王国维的悲情观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舒婷,是一位感情意识丰富的女诗人。特别的生活经历,使她产生了自觉的悲情意识。舒婷运用真诚的虚拟话语为我们阐释着她的理想与现实、迷茫与信念。诗人将自觉的悲情意识逐步升华为自觉的悲情艺术,真切地走近了我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人说,喜欢咖啡的人,多少有些悲情,因为咖啡的主味是苦的。那经营咖啡的人呢?是想要创造悲情吗?如果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原来,渴求悲情已经成为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一种心理疾病,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咖啡市场。瞧见中国咖啡市场蓬勃发展,许多咖啡连锁业者都对中国  相似文献   

5.
5月18日,央视赈灾晚会。老百姓都守候在电视机前,不亚于看春晚。只不过这是一个悲情的春晚,从节日一开始,感动、眼泪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在这时刻,在晚会上捐款的人、企业自然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江淹是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骈赋家,他的骈赋主要以哀怨悲情为主题,抒发人生的哀愁悲凉。极其缠绵悱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对后世文人的斜作及骈文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徽州目连戏音乐源于佛经故事,具有悲情文化涵义和民俗文化特点,其唱腔具有"阴柔化"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以20世纪生活为故事背景,演绎了男主人公"1900"的音乐世界和船上生活。主人公最后的悲情抉择是他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拒绝。电影中的轮船、音乐、城市等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文章阐释这些电影元素的象征意蕴,挖掘电影对人类梦想的悲情演绎,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9.
韦庄诗风以悲感为主,在特质上表现为主客体俱令人失望的现实性交融;通过悲情的典故与悲感的意象组合来表选;并具有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纽结点的意义,在唐束悲感诗作中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上期《悲情困局——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反思》一文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大家分别从各个角度向我们表达自己对企业家精神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是当今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从一个新的向度:悲情教育即悲剧教育和忧患意识教育来谈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悲情诗词真实地抒发了作家的内心情感,表现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的艺术形象性。鲜明的审美特征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词的主流,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相似文献   

13.
他们曾经是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商海蛟龙,他们曾经创造了一个个辉煌和奇迹,但最终却走向了销声匿迹。这一切到底因为什么,每一个悲情故事又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在阿诺德诗歌作品中,《多佛海滩》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它在我国的传播和研究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21世纪以前,该诗的传播速度较慢,主要是被收入英美诗歌欣赏类书籍中;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主要集中在阿诺德在该诗中体现的悲情倾泻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文版《文化与无政府状态》的问世,阿诺德逐渐得到读者和学界的认可。该诗不仅为越来越多的诗歌类书籍所收录,他的诗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思路也由原先的悲情倾泻拓展到对该诗的文化命题研究。《多佛海滩》在这一时期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学界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5.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对二十一世纪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影响深远。文章从艺术的独立性、艺术的主动性、艺术的永恒性、艺术的超越性、艺术形式的绝对性和艺术的内省性六个方面来解读王尔德的悲情唯美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萧红是一位执着追求文学梦想的不幸女性,她的散文创作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其散文题材与她的人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众多的散文题材中,她分别熔铸了不同的的格调和风采,写出了感人至深的文字.读者从中可以看出她悲情人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悲剧,三部剧作始终表现出阴郁的色彩和深邃的悲情这一深厚的内在意蕴。这一内在意蕴贯穿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是剧作家气质、性格与审美风格的自然流露,这也使得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传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廖小斌 《现代经济》2005,(12):15-17
面对物业管理中一股股浊流,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泰然处之,或激动不已地反驳与批判,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地放任与超然,或事不关己地冷漠与旁观,从这个角度而言,2005年或许是中国物业管理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看到物业管理色彩缤纷的众生相,也体验着一种从未有过的伤感和悲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古代人本管理思想的阐述,剖析了为何曾有过辉煌发展的中国古代人本思想最终只处在“前人本管理”形态,而未能发展成具有“人本管理”形态的管理理论体系。认为探究中国古代管理史上悲情式的“李约瑟之谜”,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悲情概括得精妙,以三句诗为最:“问君何事险囹圄,怜君何事向天涯“;“昔时人已殁,今日水尤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其一为牢狱之灾、终生负痛的悲哀;其二是大业未成、撒手尘寰的悲痛;其三乃黑白难辨、功败垂成的悲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