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建平县小塘公社小北沟生产队过去是个穷山沟。这里风沙干旱,土质瘠薄,地广人稀。全队土地总面积3,400亩,其中耕地1,700亩,190口人。由于多年来只搞粮食生产,广种薄收,经营单一,土地越种越薄。历年粮食平均单产仅40—50斤,总产6万斤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塞外高原,全县土地总面积294万亩,人口9万人。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3%,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很低。解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年年种草种树,到1983年已造林143万亩,人均16亩,已种草11万亩,人均1.3亩,使覆盖率达到48%以上。从而促使自然条件大大改观。昔日黄沙蔽日的不毛之地的右玉县,如今已经变成塞上绿洲。1983年,全县人均产粮超过1,000斤,农业总产值达到4,960万元,总收入3,279万元,人均收入276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倍,1.2倍和3.9倍。三年实现了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一、豆稻轮作是中高山区较隹的耕作制度 豆稻轮作,在我们福建省中、高山区能达到高产、稳产、低成本,经济效益高的目的,是当地较佳的一种耕作制度。我们省共有耕地面积1,936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78亩,占全国人均数的48%。全省粮食占用地1,606.57万亩,粮食总产153.63亿斤,平均亩产956斤,其中:单晚、中稻面积358.36万亩,占粮食面积的22.3%,产量17.94亿斤,占粮食总产11.68%,平均亩产501斤,秋甘薯面积316.38万亩,占粮食面积19.7%,产量15.56亿斤,占粮食总产10.13%,平均亩产492斤。用地占粮食用地42%,而产量只占总产21.8%的单晚、中稻和秋甘薯,多分布在中(海拔500~650米)、高(海拔650米  相似文献   

4.
汉代到今天,我国人口从六千万增至十亿,人均占有耕地从近十亩减少到一亩半,人均粮食从一千三百多斤降为六百四十多斤。 公元前二二一年,我国至少有二千万人口,亩产一百三十多斤,到西汉元始二年,我国有五千九百五十九万人,耕地约五亿七千七百万亩,人均占耕地九点六八亩,亩产  相似文献   

5.
在十年改革中,我国果树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1988年的果品产量达到3.33亿担,比1978年的1.31亿担增加1.53倍.现在。全国人均占有果品30.2斤,比1978年人均占有13.6斤增加16.6斤。 但是,近几年来果树面积增加过猛,需要引起重视。1988年果树面积达7600万亩,比1978年2485  相似文献   

6.
一、糖料的增产与粮食争地的矛盾1981年,我国将近1,300万亩甘蔗、甜菜,生产出人均5.7斤食糖。世界人均食糖为50斤,相差悬殊。粗略估算一下:以“小康”水平看,二十年后,假定我国人口仍是十亿,人均食糖为二十斤,则至少要拿出4,000万亩以上的农田种植甘蔗、甜菜;如果人均食糖二十四斤,则要拿出约5,200万亩农田种植甘蔗、甜菜,据预测,二十年后,我国人口将增为12亿,如人均食糖二十或二十四斤,那就需要拿出比上述数字还要多的农田来种甘蔗,甜菜。这样就将有五、六千万亩以上的粮田被挤掉。由于粮糖争地矛盾突出,如果拿出五、六千万亩以上的农田来种植甘蔗、甜菜,实际上难以办到。如果要使我国二十年后人均食糖达到三十六斤,则需要拿出一亿多亩粮田种植甘蔗、甜菜,这更难于办到。今后仍然依靠扩大甘蔗、甜  相似文献   

7.
平顺县在太行山的南端,在山西省的东南部。全县土地面积232.5万亩,其中山地占87%,耕地面积只有19万亩。全县15.4万人,人均土地面积15亩,耕地面积1.2亩。全境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高度1,100多米,最高峰为1,876米,最低点为380米。全县年降雨量平均在500毫米左右,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既是十年九春旱,又是十年九洪灾,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8.
山东蓬莱长裕大队,把全队粮食耕地670亩全部包给种田能手,并注意搞联合经营和智力投资,使全队农、工、商各业全面发展。 目前,全大队拥有42个企业,近80个生产项目。1983年全大队粮食达88万斤,比1982年增长3倍。总收入870万元。人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葛竹大队地处海拔六百二十米。全队有四百七十六户,二千三百七十三人,折整劳力六百一十三个。耕地二千五百一十八亩,人均一亩零六厘;山地五万八千七百八十七亩,人均二十四亩七分八厘。田少山多,粮食生产条件比较差,林业生产则大有作为。因此,保  相似文献   

10.
凤阳县属于江淮丘陵。全县土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浅山63万亩,岗丘183万亩,平原32万亩,湖泊9万亩。包产耕地108万亩,其中旱地65万亩,占60%;水田43万亩。全县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均耕地2.3亩。 在历史上,凤阳是逃荒要饭的穷地方,解放后仍是安徽有名的低产区。三中全会以后,凤阳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面貌发生巨变,粮食每年增产一亿斤。 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4.4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77年增20%,油料总产1,250万斤,比1977年增2倍,人均收入150元。1981年粮食总产6.4亿斤,油料3,715万斤,分别比1980年增28%和80%,人均收入297元。1982年预计粮食总产7.1亿斤,比1981年增11%,人均收入可达340元。国家年征超购粮食任务为5,400万斤,油脂任务为70万斤,1979—1981年全县共交害4.4亿斤粮,1,595万斤油。今年可交售粮食2.6亿斤,油脂800万斤。  相似文献   

11.
三十多年来,重庆市郊区农业有很大发展。198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1亿斤,比1949年上升1.15倍;耕地亩产84斤,为1949年的1.7倍。蔬菜种植面积从1952年2.9万亩增长到8万亩,亩产由4,700斤上升到8,000斤左右。生猪圈存256.2万头,较1949年增长34倍多。此外,茶叶、水果、油菜、甘蔗以及水产品,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郊区集市和农贸市场繁荣,价格稳中有降,牌市差价缩小。人均分配口粮达600斤。人均分配收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5%,而耕地却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八五”期间前四年平均减少耕地500万亩,现全国人均耕地1.199亩,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人均耕地不到1亩,“九五”期间年增人口仍将在1300万以上,按人均每年占有粮食750斤计算,1300万人口每年需要增产100万斤的粮食,增幅比10年前提高一倍。经有关部门予测到2010年国内需求粮食总量为7亿吨,而实际生产能力为5亿吨,缺口为2亿吨,玉米、水稻将出现短缺。为此,国家向全国提出到2000年粮食计划新增1000亿斤,并要求“九五”期间,东北三省粮食增产300亿斤以上,其中黑龙江省为150亿斤,吉林省为100亿斤,辽宁省为50亿斤。1995年7月省委七届四次全会,作出把黑龙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战略后备基地和农业强省的决定。计划到2000年,使全省粮食总产在1994年的基础上新增150亿斤,达到65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15%,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将在1994年基础上新增500亿斤,达到1000亿斤左右,占全国新增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13.
庄浪县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18个困难县之一,据有记载资料的1965~1981年16年的统计,年人均口粮259斤,每人均分配32.76元,尽管国家在1962~1982年的21年中,给各种投资3,210.4万元,社会救济356.7万元,自然灾害救济款1,332.8万元,近10年(1973~1982)给回销粮2.29亿斤,但仍未解决温饱问题。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稳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沔阳县郭河区刘河,杨州是相邻的两个村,同处排湖之滨,都以种粮为主,条件大体相似。刘河总耕地面积2,952亩,劳均5.4亩,1984年产粮311万斤,杨州总耕地面积3,622亩,劳均5.6亩,1984年产粮386万斤。1984年两村人均纯收入均在520元左右。 1985年,两个村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上不一样,刘河立足本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路子越走越宽,各业都很兴旺。而杨州放着本地优势不利用,调整产业结构不顾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大队,102户,440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000多亩耕地分布在43架山峁和21条沟里,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不收。 1935年党中央到了陕北后,群众政治上翻了身,进行了减租减息,生产有了发展。但到1955年合作化后,粮食亩产只有40来斤,总产11万斤。人均产粮315斤,人均口粮250斤。 公社化以来,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目前高西沟大队已初步建成“层层梯田盘山头,台台坝地布满沟,片片林草盖坡坬,六畜兴旺粮丰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桴焉乡是正安县的边远、高寒、贫穷的新建乡,海拔在1100米至1400米之间。全乡17个村,129个村民组,3897户,16947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46亩,其中田6600亩,土17146亩,可开发利用的非耕地15万亩,境内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低,商品意识差,生产方式落后,困守种粮填肚子,喂鸡买盐的贫穷日子,建并撤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粮食产量不足200斤。1992年建并撤以后,乡党委、政府在认真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抓好粮烟保稳定,狠抓开发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走农、林、牧、副、院(庭院)综合开发的路子,通过两年  相似文献   

17.
我们县总面积615万亩,耕地350万亩,绝大部分地势平坦,气温适宜,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省从1983年开始确定我县为商品粮基地县。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了三十亿零三千万斤的历史新记录,比1978年增长116%,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l6.6%。人均向国家贡献粮食由1978年的887斤猛增到2,750斤,户均交粮12,375斤。 1983~84年粮食生产大幅度增长,使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发展粮食生产,难度不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2,040万亩早稻已经收完。共收干谷1,332,100万斤,平均亩产653斤。今年早稻总产量比去年早稻总产量415,600万斤增产916,500万斤,即增产220.52%。今年早稻平均亩产比去年早稻平均亩产373斤,增产75.07%。今年早稻一季增产就比1950年至1957年8年间,每年在上年度产量的基础上增产的总和911,100万斤还多5,400万斤。江西省2,494万亩早稻,也已经在8月上旬全部收割完毕,总产量达到1,448,000万斤,比去年增产858,000万斤,即增产145.4%。每亩平均产量达到580斤。仅今年早稻一季增加的产量,比1950年至1957年8年间每年在上年度产量的基础上增产的总和625,000万斤,还多233,000万斤。  相似文献   

19.
达拉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区划的试点旗县之一。从一九八一年三月开始,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初步完成了全旗的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并提交了《达拉特旗综合农业区划》及其它单项区划等十项成果报告,另附有三十一幅资源和区划图、四十六套调查统计表。 达旗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与工业城市包头市之间的黄河南岸平原,总面积1228.2万亩,境内除沿河滩地外还有梁外沙地、丘陵,人均土地46亩、耕地5.3亩,林地8.5亩,草场21.3亩,全旗总人口2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万,达拉特旗是传统的农业旗,解放三十多年来生产粮食不能自给,其中有二十年粮食由国家返销。一九八三年以后,改变了面貌,粮食产量由年产1.4亿斤上升到2.37亿斤,每年除自给外还能为国家上交商品粮。  相似文献   

20.
一粮情是我国国情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提供点滴情况。(一)人均占有量增加很少。195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901亿斤,总人口64,653万人,人均603斤。1979年是建国后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为6,642亿斤,总人口97,093万人,人均684斤;22年人均增加81斤,平均每年增加3.7斤。1980年是建国后减产较多的第三个年份,总产量达6,360亿斤,总人口约98,100万人,人均648斤;23年人均增加45斤,每年平均增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