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近现代以来,书籍的数量成喷涌式的增加,导致图书馆里的书籍越来越多,给图书管理员和借阅书籍的读者带来了不少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对读者服务系统模式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为更多的人在图书馆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提供方便,也优化图书管理员的服务,使其更加科学有序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卢菲 《发展》2009,(4):90-90,95
书籍装帧设计通过书籍的文字、插图、色彩的装饰设计来赋予书籍一个恰当的形式,从而揭示书的内容,概括书的基本精神,并以艺术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帮助读者理解书籍的内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书籍装帧设计分为精装和平装。精装包括有护封、封面、环衬、扉页、前言、目录、正文、插图、后记及版权页等,平装可根据主题及需要灵活增减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3.
薛虹 《发展》2010,(2):108-109
封面是书的外貌,它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同时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并且还起到了保护书籍的作用。文章就书籍封面视觉传达要素:图形、文字、色彩、符号综合来阐述封面设计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吕艳 《中国经贸》2010,(24):148-149
书籍装帧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即要考虑书籍的艺术性,又要实现书籍的阅读功能,就不得不考虑到读者与书籍的交互;交互设计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体现,书籍装帧设计的交互性是指在书籍装帧设计中,通过特别的设计让读者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使读者与书籍实现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交互式书籍的目的在于为人与书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沟通渠道,使书籍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对话模式,信息不再是从书单向传递给读者,而是通过读者的参与,共同进行信息交流。将交互设计理念与传统书籍设计方法相结合,是一种创新与尝试,拓展自身边界的一种尝试,当书籍拥有交互特性之后,书籍将显现出不同以往的新功能。因此,书籍装帧设计是以人为主导,以书籍为主体,需要人与书籍交互并引发共鸣的艺术,增强书籍与读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视线引导关系,注重书籍装帧中的互动设计,成为书籍装帧设计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书刊的丢失、损毁一直是南校图书馆极为关注的问题。图书失窃、损毁的原因较多。若要有效遏制此种不良行为,必须从法制的层面加强对读者的宣传教育;采取多轩、形式引导读者爱护书籍资料;应强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并研究运用高技术手段进行辅助管理。  相似文献   

6.
“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书籍封面的设计者只有把握色彩对象的符合性、色彩运用的装饰性、色彩表现的简约性、色彩的心理象征性进行创新,才能使书籍封面色彩设计展现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新华书店是国家图书发行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部门推出了大量的优秀图书。书店由过去的单一的“红色”书籍的经营变为丰富的门类繁多品种齐全格调高雅的图书经营,为社会不同层面的读者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可资选择的余地。同时,也对新华书店固定的一贯制经营态势提出了挑战。那么,在国家体制转轨,市场经济发育趋于完善的新形势下,新华书店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如何突破旧的经营体制框架?如何搞好图书的经营管理与发行?如何把书店办成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对此,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8.
所谓图书联网配送,就是指从图书的出版到面市,直到最终与读者见面整个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网络技术建立起上下贯通,各环节共享的信息系统,配置各种相关物流设备,在高效运行的组织形式下,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加工价值的活动,形成新的适应市场发展的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方图书馆应为地方开发建设服务。海西图书馆是代表海西全州图书收录的机构,所收录图书的数量、质量及类型,将决定向社会开放的效益和读者服务的质量。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我们在接待读者时,不少人反映我们馆藏的地方文献较少,说青海的尤其是海西的地方书籍文献奇缺,从文学作品到志史著述缺录很多。读者反映的文献收录中厚彼薄此的现象,致使地方研究工作的读者得不到有效服务,也相应的减弱  相似文献   

10.
适应学习型社会新形势提高图书管理员自身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 《黑河学刊》2012,(5):168-16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多的开始追求精神上得到满足。从古至今书籍一直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满足精神需求的主要途径,面对读者的日益增多,如何让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从新时期图书管理员应具有的素质入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针对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情况,从各方面论述如何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外文图书利用率低一直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外文图书利用率,有赖于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读者通过逐渐提高外语水平,激发阅读外文文献的兴趣;图书管理人员要树立“读者至上”的观念,通过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模式,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地方图书馆应为地方开发建设服务.海西图书馆是代表海西全州图书收录的机构,所收录图书的数量、质量及类型,将决定向社会开放的效益和读者服务的质量.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我们在接待读者时,不少人反映我们馆藏的地方文献较少,说青海的尤其是海西的地方书籍文献奇缺,从文学作品到志史著述缺录很多.读者反映的文献收录中厚彼薄此的现象,致使地方研究工作的读者得不到有效服务,也相应的减弱了图书馆服务地方开发建设的作用,我们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3.
刘媛 《魅力中国》2013,(14):271-271
书籍的互动设计是对传统书籍的开拓。交互方式的加入,纸张与印刷工艺的发展,使的书籍所展现给我们的肌理与质感是显示器所不能比拟的。而如今的读者也更关注与感官的感受,因此印刷品并不会毁灭,相反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只会更加促进印刷品的发展与飞跃。  相似文献   

14.
陈立民  朱占忠 《魅力中国》2011,(11):233-233,211
本文以江绍雄先生对广告设计性感,快感,感动的“三感”设计原则为起点,结合书籍设计中美的分析,寻求使书籍设计过程中科学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从而保证书籍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本文紧紧把握江绍雄先生对广告创意的“性感”、“快感”和感动的创意原则,结合书籍形态和书籍设计的人文关怀,对书籍之美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未来书籍设计的过程进行合理优化,探索最实际的社会需求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县级图书馆是县域图书情报的基地,是提供图书情报资料为各项事业服务的文化中心。少儿图书阅览是提供图书阅览服务的重要内容,少年儿童是读者群中初涉图书海洋的知识渴求者,搞好少儿图书阅览的组织和管理有其特殊的意义。一、少儿图书阅览的地位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少儿图书就是为这些未来的接班人准备的精神食粮,少年读者在读者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读者对象基本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在校中小学生与初中生。1.少儿图书阅览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小学初中阶段,学生大部分活动时间在学校,在教师的组织下过学校的生活。这个阶段除…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读者信息的系统聚类和数据分析,解决高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低下问题,文章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大学生个人阅读共享空间。借助共享空间理论,分析个人阅读空间构建思路,构建资源整合、读者特征提取与更新、读者特征分析、数字资源推荐等模块,开发专属阅读APP,实现书籍检索、阅读推荐、文章分享、个人知识库等核心功能。个人阅读共享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构建了个人知识库,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新建了学生的分享交流平台,丰富了阅读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书籍设计不仅是要创造优美的书籍形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从书中得到整体艺术感受的设计与启迪。书籍装帧设计要突出艺术个性,因为人们对现实的审美意识,具有无限丰富多样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形式,在公共图书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特色图书资源整合方面缺少有效的实践指导。面对这一问题,文章探讨了微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特色图书资源整合的实践,分析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特色图书资源整合现状,得出探讨图书资源整合实践的必要性。通过充分发挥微媒体在特色图书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引进兼顾微媒体技术和图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资源整合设备,为微媒体时代下的图书资源整合提供保障;并从元数据、技术、管理方面构建资源整合标准体系,在体系的支持下以微媒体营销影响力为依据,建立长效反馈机制,根据读者反馈及时调整图书资源整合工作,保证资源整合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图书服务。  相似文献   

19.
书价,高处不胜寒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民群众的精神粮食。但人民群众的书籍消费是建立在物质生活水平基础之上的,脱离了这个实际,远离了这个基础,书籍便成了“海市蜃楼”,人们只好望“书”却步,望“书”兴叹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各种图书应有尽有,名目繁多,让你目不暇接,这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需要。在当今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中国,经济类读物、电脑科技类读物、经营管理类读物、各学科专业读物成为销售热点。但是由于纸张价格上涨、图书价格的放开、印刷行业费用增加、销售环节折扣多…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文献选书法是现代图书馆服务中产生的,重点是如何选择适合读者的书籍和材料,经过发展近年来成了"文献资源选择理论"。回顾历史,在公元17世纪,馆藏图书的选择问题便经由部分西方图书馆员、学者开始研究,公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等国家对此给予了大量关注,研究逐渐达到了一次高潮。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观点、辩论:除了专门图书馆学校开设了一些专门针对选书理论的课程外,众多学者也有表达过。在这其中,认为"选择高质量内容的书籍"与"选择读者需求高的书籍"的两类论点已逐步形成。关于这一问题何者何时为是,何者何时为非的争论由来已久,因为是关于价值与需求的差异,前者被称为"价值论",注重优秀文献高质量内容;后者被称为"需求论",注重读者丰富的自身需求。文章试图从这两种理论和方法的诞生、发展入手,重新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以达到对图书馆文献选书法的一定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