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常态化”行为,在满足质押方的融资需求时,也影响相关股东的行为决策。本文使用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股权质押与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二者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正相关;但质押比例并未对营运资本融资政策产生统计显著的影响;质押比例越高,流动资产占比越小、而流动负债占比基本稳定,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配置比率下降,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3的经验证据,采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规模与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保投资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环保投资存在一个临界点,高于该点时企业环保投资越高股权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验证环境管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环境管制强化了企业环保投资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倒U型关系,当企业环保投资低于临界点,与低管制的企业相比,高管制企业的环保投资对股权资本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强;当环保投资高于临界点时,“创新补偿”占据主导位置,高管制企业的环保投资的增加将引发股权资本成本更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企业环保投资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尝试性地对企业环保投资结构进行界定与分析,并从多角度探讨企业环保投资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环保设施及系统的投入与改造支出”既是企业环保投资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环保投资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向;企业环保投资总额占其总投资额、营业收入、总资产的比例均偏低,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投资规模处于低水平状态;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业差异、地区差异、产权差异和股权差异。  相似文献   

4.
立足国有企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目标的理论逻辑,本文选取2007~2016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独立董事网络和国有股比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网络降低了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较高比例的国有持股抑制了投资效率,但当国企更加关注经济目标时,则有助于改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特定功能类企业,独立董事网络在商业竞争类企业中发挥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独立董事应因地制宜在国企中发挥治理作用;政府应分类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竞争性国企应引入较大比例的优质民营资本,优化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新常态下,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国有控股居于主体地位的背景之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味着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在公司股权结构中的持股地位的变化。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伴随着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的下降和民营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有所升高,债务资本成本有所下降,而综合作用的结果则会促使中国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出现一个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11—2014年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156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就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非效率投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制度不完善的大背景下,农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国有性质企业问题较非国有企业更为严重;农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非效率投资倒"U"型关系并不显著;股权制衡与非效率投资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9年和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创业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董事会席位比例、股东背景等角度研究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资本投资行为、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董事会席位比例均与被投资企业资本投资行为的积极程度正相关,国有、民营和外资背景的创业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创业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董事会席位比例总体上均与被投资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积极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关系,但与内资背景创业投资机构相比,外资背景创业投资机构持股的公司研发投资行为更积极。  相似文献   

8.
在2003年之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以2006年1月20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09家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4年‐2009年作为研究区间,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作比较研究。在本文设定的样本期内,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下降趋势,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有下降迹象;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布不均,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有很强的控制权。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流通股比例稳定上升。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问题,是中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并购的角度,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可能并购国有企业;并购双方都是国有企业时,并购后并购企业的业绩不仅显著下降,并且显著差于其他情况下并购企业的业绩。以上结果表明,国有股权影响了企业的并购行为,并导致并购企业业绩的下降。本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国有股权治理效应和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而且其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在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私募投资企业与其成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私募投资可以优化股权结构,对公司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私募持股比例与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私募派驻董事比私募未派驻董事的企业更具有成长性;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政府背景与企业成长能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企业交叉上市由于面临着更为严苛的信息披露与法律监管,能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水平与外部治理环境。通过2008—2012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一步从股权结构的视角考察交叉上市对非效率投资的治理作用发现:企业的股权性质与股权集中度均能对交叉上市的治理效应产生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交叉上市对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与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相比,交叉上市对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投资不足行为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张国柱 《电子财会》2006,(10):44-47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在企业长期股公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当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捐赠、增资扩股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时,投资企业按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的投资比例计算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相应调增资本公积而设置的明细科目,考虑到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等存在价值不确定性问题,投资企业在调增该部分资本公积时,先将其计入股权投资准备,待投资企业出售或转让股权时,再将原计入股权投资准备的部分转入其他资本公积中。在不同的情况下,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核算内容与范围经常变化,有时甚至比较复杂,笔者通过把与其有关的会计处理规定的对比,对该科目核算的内容演变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Benhabib、Farmer(1994)、Farmar、Guo(1994,1995)的不确定性均衡模型框架上,构建了一个考虑了信念偏差所代表的不确定因素和政府支出冲击的太阳黑子RBC模型来解释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并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该模型能够解释8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可以合理预测各宏观经济变量与产出之间的协动关系,合理预测各变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远远高于标准RBC模型,说明这一模型比较适合解释中国经济波动。另外,还发现信念冲击与政府支出冲击均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冲击来源,分别可以解释约30%、60%的经济波动,表明二者均是中国经济波动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的发现从不确定均衡和财政政策变动角度对宏观经济波动(比如,消费、就业、投资)的一些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会计稳健性、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新会计准则和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2007年—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在企业投资过度时能及时遏制企业投资规模,改善投资效率;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会加剧企业投资不足程度,恶化投资效率。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这种正反作用同样影响企业价值,检验后发现,在过度投资组,会计稳健性通过改善投资效率提高了企业价值;在投资不足组,会计稳健性通过恶化投资效率降低了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提高企业资本投资规模,而且能够增强企业投资对资本成本的敏感性。中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了企业资本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效应在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强;相比于数字化程度,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企业资本投资的优化作用更强。区分企业资本投资类型后发现,数字金融增加了企业研发支出,对资本性支出无显著影响;区分企业资本成本类型后发现,数字金融能同时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此外,数字金融的优化效应具有一定的长期性。本文拓展了数字金融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经济效果研究,为利用数字金融优化企业资本投资行为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时,国有股权无论是以国家股,还是以国有法人股的形式存在,其产权结构、股权比例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公司吸引外部投资、筹集资金,以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资本营运水平;同时,必须保障国有股权的权益,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国有股权的确定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过程中产权设置极重要的内容。一、股票定价及股票发行模型⒈股票定价模型。按最基本的股票定价理论,具有稳定红利的企业,其股票定价模型为:P0=D0/KS;具有稳定红利增长率的企业,其股票定价模型为:P0=D1/(KS-g)。在实践中,目前证券…  相似文献   

17.
宋迪  杨超 《财务研究》2021,(5):66-77
近年来,股权激励计划成为公司激励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利用2006~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数据,探讨了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较严格时,能够激励高管提高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2)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对高管的正向激励效果更强.(3)当高管受股权激励的强度较高时,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的业绩目标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未来公司投资规模以及投资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最优契约理论,为股权激励和公司投资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3—2014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以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为媒介,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对政府控制治理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股权控制有利于抑制企业投资趋同行为,而且国有企业的政府直接控制比间接控制更有利于抑制企业投资趋同行为;控制级别越低,越有利于抑制企业投资趋同行为;企业投资趋同行为自身具有逆周期特征;与经济紧缩期相比,在经济扩张期,政府控制与企业投资趋同行为的关系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1):31-34
本文通过对目前已经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得出企业经理人的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不相关的结论。结论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与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通过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简单分析,从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公司治理方面的制约与缺陷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并考虑不同控股股东性质和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差异的影响,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与股权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能有效的改善公司的投资效率,但这种效果仅表现为对投资不足的改善上,同时对于强制实行股权激励政策的国有上市公司效果更为显著,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其股改对投资不足的改善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