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外大学生就业促进手段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军 《黑河学刊》2005,(3):48-51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国外政府和高校也都在积极寻找有效方法和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关英日三国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方法,我们可从中获得一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薛轲 《魅力中国》2013,(13):51-51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通过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强化大学生职业心理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措施,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而高校扩招人数的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文科教育的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专业设置不合理,致使文科大学生就业率较低,就业压力更大。本文根据对哈尔滨高校文科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探讨了哈尔滨高校文科生在新形势下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递增,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竣。而农村籍大学生,这个高校大学生中为数不少的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着特殊的困境与艰难。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困难,冲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一定的就业心理压力,解决好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夏艳霞 《黑河学刊》2009,(3):140-141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的今天,如何解决高校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和办学规模扩大的瓶颈。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必须树立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择业理念。  相似文献   

6.
张兴  范维 《理论观察》2008,(3):101-102
《就业促进法》是新形势下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该法的出台无疑对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从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对大学生开展全程化职业指导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大学生们应调整就业预期,找准发展方向,定好创业路径,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相似文献   

9.
巩晓文 《发展》2007,(12):118-119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各个行业都与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一起经历起起落落,高校毕业生也从就业的"黄金时代"跌入"低谷".但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办学方向的大众化、办学方式的多元化、办学规模的市场化、办学途径的国际化、办学手段的信息化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必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抉择.  相似文献   

10.
田天沐 《北方经济》2006,(10):71-72
本文从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入手,探讨了就业质量、就业教育、就业率,提出了"灵活就业是实现大学生从拥有知识向提升能力转化的过渡形式和弥补形式",同时提倡"灵活就业是大学生应该适应的一个过程,也是大学关注的一种就业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深化安徽省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已极为迫切,同时也具备了较为充实的现实条件。而在政府管理方面、劳动力市场建设方面和劳动者群体方面,都存在着深化就业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努力增强就业体制的整体性与有序性,处理好就业体制的层次性与集  相似文献   

12.
张照 《改革与战略》2009,25(12):82-84
金融危机当前,促就业、保增长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最新资料分析,相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起步状态,非营利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解决人口就业的重要部门。发展非营利组织必然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从而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越来越大,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怎样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又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出现了新形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始有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奥肯定律"在我国失灵,由此出现了"奥肯悖论"、反"奥肯定律"之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有不同于国际上及全国总体情况的特殊性和特定规律,对此进行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战略,经济发展模式,就业政策的制定,解决就业问题的策略等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正规就业相比,灵活就业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政府政策等外在因素影响。鉴于灵活就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我国需要重新设计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应该以多重思路构建灵活就业的政策体系,坚持就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政府要把扶持和激励结合起来,使灵活就业者既得到了政策实惠又不依赖政府。  相似文献   

16.
Employment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sing an input--output method, this paper simulates the impact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decline of exports on China's economy and employment. With shrinking external demand, boosting domestic demand become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economic growth and promoting employment. Our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investment scenario with employment as a priority can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employment maximization without significantly reducing growth. Public investment should focus on employment, education, health, housing and social security to rebalance China's economy so that it can realize sustained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7.
刘黎辉 《科技和产业》2009,9(9):48-50,9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不仅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也是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湖南省就业形势严峻。面对金融危机对湖南经济带来的挑战,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为不让全球经济危机变成湖南省就业危机,就要把就业问题放在政策首位,把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将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就业创造型"的经济增长,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当代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在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他们中很多人都普遍出现了诸如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暴自弃等等消极的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而且也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应对当代大学生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共青团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团的十六大之后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的重要路径之一,是解决青年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就业要求与工作经验矛盾的积极尝试。为有效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积极联系企业,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就业结构影响下农民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东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21-123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就业结构变化,决定了农民的教育价值观有着明显的转变过程。在计划经济单一就业结构下,教育和农民就业之间关系不大,农民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跳农门”。在市场经济多元就业结构下,农民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育,其内动力是“非农就业”目标,期望教育能带来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从就业的角度去审视农民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