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列宁对农民利益的高度关切,充分体现在其新经济政策的运用之中。我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以史为鉴,充分认识到保障农民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不能忽视农民利益,更不能损害农民利益,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和农村繁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农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都远远落后于城市,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主要集中在农村,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天津地处渤海之滨,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和谐农村建设起步较早,在统筹城乡发展、健全支农惠农政策体系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和谐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伟力  张宁 《经济论坛》2005,(17):129-130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多农民。当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问题非常突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开启“三农”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缺失,已成为农村社会发展和城乡公平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农村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标志着我党执政水平的提高,是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一个大胆探索和伟大实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梁洁 《经济论坛》2005,(15):25-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的内涵。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城市的扩张使“城中村”的出现在所难免,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化的代价。我们要特别处理好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关系,处理好城乡统筹的关系,做到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如同一道鸿沟横在我们的面前,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如何处理农村和城市的和谐关系以及农村和谐社会的实现问题,就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要从解决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入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但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导致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地区发展严重滞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针对我国最基础的地方政区--"县"--而编制的指导全县空间发展的宏观战略,其核心任务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局面,促进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作为必将成为新时期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必将勾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图景.  相似文献   

8.
李淑云 《经济论坛》2006,(24):134-135
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究班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什么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呢?从流通角度讲,农民就是要买真货,买价格合理的货,特别是农资和日用生活用品。温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我认为作为担负着连接城乡市场桥梁和纽带的供销社企业,发展农村日化商品流通网…  相似文献   

9.
朱丽霞 《经济师》2006,(2):32-33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作为中国传统“和”文化精髓之一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我们构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精神,处理好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现下最关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文章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深入剖析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科学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事权范围、改革“自上而下”公共品决策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官员偏好向农民偏好”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