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将环境及环境污染治理引入内生增长框架下进行分析,其中重点探讨了在达到均衡增长路径过程中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维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理论模型的一些结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清洁要素以及技术的使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对环境污染一直以来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仍然需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地方政府的行为在其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东省1978-2009年相关数据,使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主要影响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分析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通过对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分析,具体考察了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模式,结合当前形势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下的FDI、环境污染损失与人力资本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就中国的经济增长、FDI、环境污染损失与人力资本的关系问题,提出了7个待验证命题,并运用2000~2005年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FDI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也增加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损失成为经济增长与吸引FDI的代价。高人力资本更利于经济增长,而且从质和量上利于吸收FDI,以及利于遏制环境污染,中人力资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吸收FDI的作用不明显,并且不利于遏制环境污染。整体上,我国已出现"污染避难所"现象。目前中国吸引FDI的核心问题已不仅是能否促进经济增长,而应更加关注如何避免FDI带来的污染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的核心建议是,促进高人力资本积累,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1997~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否依赖于人力资本。实证结果显示,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人力资本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二者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要想更大程度地发挥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是前提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协整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部六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在20%~40%,且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不同,各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故为促进江西省经济快速发展,需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和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熊勇立 《开放导报》2008,(5):108-110
本文对内生经济增长中的AK模型、人力资本模型和公共支出模型进行了对比和总结研究,以考察税收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被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引擎”,对于老工业转型的辽宁来讲,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以及人才结构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从理论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创立了以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阐释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现象,有力地说明了客观现实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自此国内外众多的经济学家把人力资本的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增长的模型中。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就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但是由于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不同,各种结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利用辽宁省1985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考察该地区人力资本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据此给出辽宁地区的人力资本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认同,但鲜有文献基于性别角度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我国2003~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模型和方法,考察男性和女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且男性人力资本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女性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空间误差模型,考察了2000-2012年中国大陆各个省际区域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省份间的经济增长率空间集聚分布规律明显;考察期内的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性;四种空间关系均会对经济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其中几何中心距离关系影响最为明显;模型均显示出区域间的正向相关,而以空间固定时间不固定效应相关性最高。据此提出要结合区域间的能源禀赋、环境约束等实行差异化的政策,以保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正向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晓 《新疆财经》2010,(2):26-30
本文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来进一步考察两者在解释对方变动时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新疆的经济增长与某些污染物排放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滞后期是不同的,并且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弱些。  相似文献   

11.
王立新  刘松柏 《南方经济》2017,36(10):126-140
文章利用2003~2014年的全国253个地级城市的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实证发现: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客观存在,但不同城市不同污染物到达临界点时间并不一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环境库兹列茨曲线(EKC)为双向的倒U型关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也相互影响,但城镇化只有处于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才会阻碍其发展。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会加剧本地环境污染,周边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会降低本地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李鹏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7):55-57,106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环境管制与污染排放的动态模型,分析在政府环境管制约束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发现:政府环境管制越严厉,越有利于稳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污染排放的减少.文章还发现消费的时间贴现率越小、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越小、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越快,越有利于稳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污染排放的减少.物质产品消费对消费者致用的影响程度越小、污染排放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程度越大,越有利于稳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但却会增加污染排放.文章的创新点体现在:提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率来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0—2017年东盟国家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考察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阶段,东盟国家环保关注度和环境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而环境政策级别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为了研究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 has sustain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of 8–10 percent, part of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positiv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However, this extraordinary economic performance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associated health damage. The conventional TFP method is biased in interpreting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change because it does not consider non‐marketable residu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ence,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in terms of pollution abatement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nagement are ignored. This bias might direct our attention to less efficient use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batement technologies or send wrong signals to policy‐makers.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e present paper applies a modified welfare‐based green TFP approach, treat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as non‐desirable (negative) residual output.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is taken into account to accurately interpre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rom a social welfare point of view. Based on a national time‐series input–output table, historical capital and labor input data for China and sectoral level air pollution emission data from 1991 to 2000,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with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many pollution intensive sectors, such as electricity, primary metal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mproved their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in the late 1990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weak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in sectors primarily composed of small private or township and villag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firms within these industries contributed to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1-6
文章以1985—2008年度上海市人均GDP为经济增长指标,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了上海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认为:上海经济增长依赖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并导致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增加,同时,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良性互动。此外,上海的环境污染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The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considerable bottleneck to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motion tournament,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incorporat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nto the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system of local officials and implemented the river chief system (RCS). The RC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balanc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owever, two critical questions need to be addressed due to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first” strategy and the complexity of cross-border watershed governance. Specifically, whether the RCS improved water environment as effectively as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system promoted economic growth, and whether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found a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is study aims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by investigating the policy impact of River Chief System (R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CS has heterogeneous effects on different pollutants, namely, an improvement in NpH value and NH3-N but a deterioration in COD and DO. We found opposite conclusions when using provincial monitoring data in Jiangsu province, which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of cosmetic pollution governance by local governments. Our conclusions imply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CS is not as effective as the government claimed. Moreover, we did not observe th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or local government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preference to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e recomme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and 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 RCS, highlighting the independence of evaluation authorities, and introducing third-party evaluation and public supervis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宋樟星 《特区经济》2014,(2):110-111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资源供给不协调问题日益显现,具体表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承载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文章以湖南省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为依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以及计量工具深入研究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环境恶化对湖南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环境污染现状的相关措施,从而为更好的解决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基于联立方程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FDI对各经济变量的不同影响渠道,全面测度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FDI流入与中国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文章建立了联立方程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不同影响,包括考虑FDI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和FDI对环境监管的影响等。同时,文章使用中国217个城市2003~2006年的工业污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最终有利于我国的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状况改善。因此,引进外资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环境标准,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绿色的生产流程,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实施,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