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侃 《理论观察》2013,(3):79-81
在康德的思想体系中"美学"具有重要地位,在其最后一大批判中,康德试图通过讨论"美"的直观与崇高感来回应传统哲学对于理性的观念。本文通过说明美的一般性解释和它在生活中的"幻象"来表明讨论康德美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康德自由思想的理论前提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本著作构成了康德整个哲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是讲认识论,实质是在为自由问题做理论铺垫工作;<实践理性批判>虽是讲道德,实际上是在讲自由.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这是因为,康德登上哲学的历史舞台时,正是启蒙时代科学主义处于极盛的时期,哲学面临着这样三个理论难题,即理性权威的动摇、自由的失落和形而上学的衰亡.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康德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在严格遵循必然的自然法则的世界上,人有没有自由",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问题.在论证人的自由问题时,康德首先指出"自在之物不可知"和"理性是有限的",从而为自由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3.
面对形而上学陷入的理论困境,康德致力于重建形而上学,为科学的合法性作出论述,为人类的知识大厦奠基。然而,在论述科学合法性的过程中,康德陷入了证明与解释的"理论圆圈",陷入了"循环论证"。数学与科学的合法性不但是康德理论理性批判的前提,也是康德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与思想起点,由此可见,虽然康德的哲学体系高扬了实践理性与信仰,但仍有明显的近代认识论哲学与科学主义痕迹。  相似文献   

4.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序言中宣称他在认识论上发动了"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就是其先验批判哲学的发端:第一,推动了哲学研究活动的转向,为认识论研究开拓了新天地;第二,康德在认识论中高扬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性作用;康德对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系统考察之后,提出了认识发展阶段的思想。从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场革命构成了人类认识史的一次重大转向,并对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德哲学上承古希腊至近代哲学,下启德国古典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影响深刻。康德哲学作为一座哲学高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不可撼动。康德开辟了一条"革命"、"纯粹"、"先验"、"批判"、"启蒙"、"自由"的哲学道路,从此,哲学变成了德国民族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康德通过“哥白尼革命”,转变了以往的认识方式,同时也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了有理性的存在者.而“范畴”作为认识的规则,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探讨“范畴”何以能作为认识的规则;并通过与近代哲学观点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康德的“范畴”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道德凭借至善的牵引最终导向了宗教,但康德的理念论、目的论和逻各斯中心论的运思路径显示"道德导致宗教"的隐性逻辑是:理性仅凭自身难以满足其对绝对统一性的渴求,通过援引上帝从而走向宗教。这一隐性逻辑揭示了康德的"道德导致宗教"的隐蔽的秘密,彰显了康德伦理学的神学维度。  相似文献   

8.
上帝是康德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基督神学的上帝。康德的上帝观念是在实践意图上建构起来的,它是向人而在的上帝,是道德的概念,是道德信仰的对象;同时它又是康德的伦理学的逻辑必然,与康德的理性本体论和自律原则是切合的。所以,康德首先是一个伦理学家而不是一个神学家。  相似文献   

9.
张悦 《宁波通讯》2013,(1):75-75
康德,在哲学史上不是星星,而是星座。研习西方哲学的学者有这样的共识:康德的哲学除了少数专业阅读者以外,一般读者很难懂。比如,奔赴遥远的旅途,行囊里带一本《纯粹理性批判》,也许直至旅行归来,你还没有读完第一页。但,这似乎不是康德哲学世界的全部;也不许你盲目地下一个“无趣的康德”的结论。康德带我们游遍天、地、人三界:在浸淫于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的敬严肃穆之后,康德说我们还可以登上九重天,即“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明晰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遍览分析"三大批判"中人的"知"意"情"的能力和结构,着重考查现象界与理知界、现象与物自体、自由与必然、知识与道德等领域内出现的鸿沟及其原因,如何具体协调弥合二分的世界.致力于以整体的视角对康德哲学进行把握,故而,无论从分析演绎还是概念理论的运用上都难免挂一漏万,但笔者还是努力尝试这种系统考查方式,以期了悟康德三大哲学批判体系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与在其之前的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不同,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乃在先验而非经验的意义上进行。首先,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以“自然状态”肇始,但是自然状态并非经验的存在,而是实践理性的先验观念。其次.国家的目的乃是保障先验的自由而非经验的幸福,这一目的的实现也只能在先验而非经验的意义上才得以理解。最终。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以“外在自由”为核心:自然状态和国家目的的辩护根本上建基于自由;直接为国家提供合法性的社会契约同样建基于自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韦伯基于对20世纪初德国官僚政治伦理问题的批判与思考,在资本主义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念、康德责任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责任伦理范畴,要求政治实践主体自觉担当自身的伦理责任,实现对责任伦理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3.
张岸 《改革与开放》2013,(20):72-74,76
与"科学方法论"相对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学说是一种现代的产物,从纯理论上说,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最终确立主要得益于莱布尼茨、休谟、康德和韦伯等哲学家以及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莱布尼茨和休谟对不同真理和知识所作的区分,休谟和康德对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自然领域和自由领域所作的著名的勘定,是为社会科学方法论之源起,康德之后,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哲学家从不同的哲学观念和研究进路进一步推进了方法论的研究,奠定了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此后,德国哲学家韦伯在前贤的基础上对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使得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得以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的批判哲学开德国古典哲学之先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其贡献在于倡导并实践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高扬“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种高瞻远瞩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珍惜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5.
康德是启蒙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除了哲学之外,他的研究也涉及国际政治领域。康德的国际政治观在国际关系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看做是自由主义的源泉之一。作者旨在通过揭示康德国际政治观所蕴涵的三个特征——乐观主义、渐进变革和终极关怀,梳理其内在逻辑联系,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康德国际政治思想蕴涵的精神价值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认为,康德用乐观主义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并为永久和平设计了一条渐进变革的道路,以求最终实现最高价值——对人的终极关怀。这也是康德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舍勒对康德伦理学形式主义的批评与舍勒所建立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指出舍勒与康德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源于对智性直观能力的不同态度。文章深入讨论了智性直观在康德及舍勒思想中的意义及其方法论效应,进而指出在康德的形式主义法则的批判视野下,能够容纳舍勒以其智性直观方法所发现的质料价值序列,他们的分歧并非不能调和。  相似文献   

17.
"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基础性概念。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来看,"物自体"都有多重意义。康德哲学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结合体,而"物自体"是这个结合体转动的轴心。由于"物自体"与现象之间的巨大鸿沟,康德所提出的"物自体"是否存在。这就需要人们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考。因为"物自体"的存在虽然不可验证,但却足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对康德哲学中"经验"、"先验"、"先天"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试图通过辨析以期为较全面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做一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道德律强调人类理性为自身立法,并认为有理性的人应自觉遵守这种道德法则即道德的意志自律。这种在实践中启迪道德良知和追寻人们心中的道德理想的思想观点,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康德哲学中"经验"、"先验"、"先天"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试图通过辨析以期为较全面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做一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