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盈余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西方企业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也同样出现了,且更具复杂性,这一现象已引起我国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和成因方面着手,对如何规范盈余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盈余管理是一种在不违反海律、法规及会计原则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利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的可选择性、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与其相关的辅助信息进行管理,最终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善的行为,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屡见不鲜,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债权人、资本市场乃至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并希望加以规范和治理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孟亭妤 《消费导刊》2014,(8):119-120
近几年来,企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进行财务舞弊的现象在国内外不断显现出来,盈余管理给上市公司和资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它扭曲了企业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秩序。本文主要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会计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优劣分析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针对盈余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为我国上市公司在发展中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米玛 《致富时代》2010,(12):138-138
盈余管理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也就成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原因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盈余管理产生了充分的利益激励。在我国,经济正日益市场化,企业各部门各利益相关人对会计盈余或亏损的问题十分敏感,会计盈余成为许多契约的重要参数。该文首先对已有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情况,从盈余管理概念、经济后果、动机以及治理与防范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盈余管理相关理论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平滑利润,稳定股价以及产生其它对上市公司有利影响的因素.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盈余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傅琦 《商》2014,(3):27-27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近年来,盈余管理现象在资本市场滋长蔓延,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投资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会计盈余数据具有重要信息含量,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高度重视盈余信息.盈余管理是现代公司管理的重要范畴,也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损益确认方面出现重大变化,对企业盈余管理带来深远影响,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企业基于资本市场和契约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但也因此产生了所得税成本。我国会计与税法的分离,为企业控制盈余管理产生的所得税成本提供了可能性。企业可以通过选择非应税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享受国家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来控制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  相似文献   

9.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是国家加强会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维护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的主要手段。企业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使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成为客观必然。然而,企业常常利用会计政策进行投机性盈余管理,即披着合法的外衣,采用隐蔽的手法,精心策划、调节盈余数字。这是企业应用会计政策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投机性盈余管理的主要表现进行投机性盈余管理,也可以说机会…  相似文献   

10.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平滑利润,稳定股价以及产生其它对上市公司有利影响的因素。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盈余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用。但在此过程中,受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今的盈余管理已经越来越趋近于会计造假,产生了巨大的风险。本文在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各方面剖析了盈余管理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后,较为全面的提出了该现象的减少对策,以推进企业在会计操作方面的合规性运作。  相似文献   

11.
黄智杰 《商业会计》2012,(11):111-113
如何评价和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学术性课题,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人们面对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会计收益指标。现有的公认会计原则和会计惯例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留下了许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因此对盈余质量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全面收益属于盈余质量分析中的结构性范畴,因此从全面收益报告角度探讨盈余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全面收益相关的内容,介绍了全面收益理论,并探讨了全面收益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12.
肖丽 《商业会计》2012,(17):78-79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会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中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债务重组视角,辨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直接会影响财务报告中会计盈余数据的准确性,进而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容易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公允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债务重组视角,辨析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盈余结果的影响,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是20世纪中后期逐渐兴起的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调节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会计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给企业的会计盈余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成为关注的热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把握盈余管理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度的、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到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因此,掌握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规范盈余管理对策的制定,对会计理论和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盈余管理概念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的会计原则允许范围内,管理当局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规划交易对企业会计盈余进行管理的行为。其特点是:(一)盈余管理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当局成为事实上  相似文献   

17.
张妮 《商》2012,(9):210+161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借助会计政策制度的局限性进行盈余调节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盈余管理频繁地在证券市场上上演,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降低会计报告质量,误导投资者决策。作为证券市场的"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在盈余管理的审计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专门的审计策略加以识别、评估企业盈余管理现象,有效地控制其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能降低自身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洁  全佳 《现代商业》2007,(20):100-100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它使会计沦为一种"数字游戏",加剧了上市公司的会计风险,损害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更侵犯了小股东的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进行探讨,分析其存在的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C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大量涌现逐渐清朗明晰,会计界和实务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将其作为一个新的课题。盈余管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使得盈余管理备受关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别是它的动机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有助于使用者正确理解盈余管理行为,作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