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待农田休耕的问题上,当前国内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需要休耕;另一种认为不需要休耕.笔者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即主张休耕. 关于"休耕",主流辞书上没有现成的释义,笔者自定义为: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但仍进行管理),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那么,为什么要休耕?答案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为了农田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2.
3.
耕地休耕研究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耕地休耕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未来休耕研究的重点方向,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概念基础—目标模式—实施要点—保障机制"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休耕内涵及其效益、休耕政策目标与实施模式、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农户休耕意愿与补偿、休耕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总体而言,目前休耕研究存在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缺乏深度与系统性、缺乏学科交叉研究等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重点加强休耕制度基础理论研究、休耕各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国家提出了土地休耕计划以确保粮食安全。论文认为土地休耕不同于撂荒,其基本目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农户作为土地休耕的微观主体,其意愿直接影响土地休耕制度的实施,其影响因素有家庭基本特征、耕地资源禀赋、非农业收入、农户对生态效益及环境保护的认知分析以及生态补偿比较效益等,其中生态补偿比较效益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当建立包括生态补偿的主体、实施方式、补偿标准等在内的符合我国需求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甘肃省1240个农户的两期面板微观数据,利用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休耕试点政策作为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农地休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农地休耕可使农户年总收入提高0.4978万元,增幅为10.35%,这一效应,在剔除休耕补贴后依然存在,但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群体间存在差异,突出表现为"益富不益贫"的特点。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休耕主要通过提高转移性收入的直接作用和促进非农就业由此提高非农收入的间接作用两条途径来促进农户增收,且以增加的非农收入贡献度最大。其中,非农收入的提高主要源于农户外地务工人数和收入增加;休耕减少了种植业收入,但难以通过口粮补贴来完全弥补这一收入损失,增加的社保收入和亲人馈赠收入是损失弥补的关键;休耕不会影响农户资产性收入,也不存在促进畜牧业收入增加的农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还发现,农地休耕的增收效应在不同参与程度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户群体间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美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的制度设计及若干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国家一项部署。美国实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已经30多年,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土地休耕保护计划的关注目标、基本程序、规模、投入等基本情况,认为美国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审慎确定休耕规模、科学的评价指标、市场竞标机制、精准化和差异化的补贴机制、现代科技手段等。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的几点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谢经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3)
基本农田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及人们需求,并结合国家实际情况而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包括,重要农田和特殊农田(名优特产产地)。农田保护区的确定要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之上.并同农田保护区的立法及经济手段(如税收)等方面相结合,方能加强农田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休耕制度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方法]文章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解析休耕制度的价值意涵,探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耕地休耕制度的优化路径。[结果]休耕制度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内在价值趋同,主要特征有耕地休养环境的原真性、要素耦合与结构关联的贯通性、生态系统的自然完整性、空间均衡与效益统一的整体协同性;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基本国情是休耕制度的实施基础,尊重代表农民利益取向的意愿及选择是构建中国休耕方案的根本前提,深度挖掘耕地多功能及休耕前后价值变化是休耕制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结论]我国休耕制度需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继续围绕数量配比、空间配置、路径实施等核心问题,推进实践诊断的精度深化和方案设计的尺度细化,不断强化体系建设与监管体制,夯实休耕制度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谢经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3):78-80
基本农田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及人科需求,并结合国家实际情况而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应包括;重要农田和特殊农田。农田保护区的确定要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之上。并同农田保护区的立法及经济手段等方面相结合,方能加强农田保护。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环保休耕计划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环保休耕计划(ConservationReserveProgram,简称CRP)与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相似,是政府提供补贴,农民自愿参加,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目的休耕和植被恢复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建立了一套以政策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优化成本效益为导向,兼顾环境社会效益与农民利益的补贴及管理机制。文章将对项目实施办法及效益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做一简介,希望对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地下水重度超采和质量劣等耕地分别占1.23%、2.31%、3.57%、0.68%和3.69%,应全部纳入休耕。(2)当前农户休耕意愿偏低,全国仅2.17%农户参与意愿高,84.92%的农户休耕意愿低或不愿意。不同情景下休耕需求差异显著,表现为生态安全优先情景(PES,20.57%)>农户意愿优先情景(PFW,18.98%)>食品安全优先情景(PFS,15.30%)。(3)不同情景下休耕导致的产能损失显著差异,全面执行休耕潜在的粮食产能损失率为PES(17.32%)>PFW(14.36%)>PFS(13.66%),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遵循农户意愿合理安排时序,可确保近期、中期、远期休耕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完全不影响中国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粮食高度自给。研究结论:实施休耕既要考虑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状况和农户意愿,...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索休耕政策实施偏离风险新命题,客观认识休耕政策实施的偏离风险源与形成路径,以期为保障中国休耕政策推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生命周期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基于生命周期发现休耕政策实施存在耕地权益、社会保障、实施组织和后续利用等偏离风险;(2)偏离风险源与产权界定模糊、目标定位差异、组织管理不足和激励约束缺失等密切相关;(3)休耕产权公共域、休耕主体行为空间和休耕负外部性形成了偏离风险的内在路径;(4)休耕偏离风险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还需借助权益认知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利用预警体系等外部规制与激励。研究结论:在休耕政策实施后续完善与推广应用时,应当考虑休耕周期内休耕政策实施过程存在的偏离风险,构建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田块为单元,按地域分异规律,在我省东部山地、半岛丘陵辽中平原、辽西丘陵和滨海农业区,选择536个田块共2418亩农田为监测点,进行投入产出监测。投入包括:种籽、化肥、农肥、农药、除草剂、地膜、农电、农机、人工、畜工,其中化肥、农药、除草剂为折纯量,人工、畜工以工日为单位,无论是自家的还是外雇的,都按当地雇工价格折合金额。产出为主产物、副产物之和。1989年监测结果表明:农田市投入呈低水平增长,亩产出波动上升,亩效益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17.
欧美及东亚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践:对比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利用湖南茶陵县247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式休耕中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休耕制度和提升制度绩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理论,构建耕地休耕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超过75%农户对参与休耕总体评价为满意,但农户对政府形象和政策功能的认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农户参与休耕满意度主要受到政府形象、农户期望、政策认知和感知价值的影响,除农户期望对农户满意度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外,其余潜变量均对农户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农户期望与感知价值对农户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具体分析表明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及农户对休耕后耕地直接经济价值和非市场价值提升的感知是影响农户休耕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完善休耕实施过程,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加大休耕宣传力度,提升农户政策认知;建立长期休耕试点规划,稳定农户休耕预期;确保农户收入不降低,权益不受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2017—2019年贵州省M市休耕试点参与农地休耕的400名农户入户调研数据,以贵州省石漠化严重地区休耕试点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统计对比法对农地休耕期间农户发生土地流转(转入/转出/无流转)行为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的流转行为对休耕农户家庭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休耕期间发生农地流转行为确实有促进农户增收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不同参与休耕主体休耕期间选择的农地流转行为进行分类分析,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水利事业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农用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有力推动。但随着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其在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阻碍农田水利事业高速、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