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从很多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是领先全世界首先回暖的。但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了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因此,政策造成了经济的恶性循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中国政府似乎还不懂得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已经被这套规则“深度套牢”。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处于又一个紧缩阶段中。尽管每一次紧缩和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的时代背景、起因,及其措施、手段等都有差异,然而我们似乎总是徘徊于“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又收”的怪圈之中。自然,在这样的“怪圈现象”的深层有着体制上的原因,即经济运行过程总是其经济制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的表现形式。因此,要真正消除“怪图现象”,走出改革困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在看来已经走到尽头的  相似文献   

3.
如果政府调控真是有效的话,历经多次调整的中国经济,就不会一次次经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悲剧了。2010年伊始,政府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通过压房地产挤压资产泡沫;通过调控钢铁挤压过剩产能;提供收缩信贷,抑制投资过热。然而,如果政府调控真是有效的话,历经多次调整的中国经济,就不会一次次经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悲剧了。  相似文献   

4.
邮政企业财务管理“集中”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可 《商场现代化》2009,(26):86-87
<正>长期以来邮政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在"收"和"放"之间不断摸索,总是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矛盾。"邮政企业财务管理的‘收’和‘放’应该控制在一个什么程度上才最为科学合理?"这是困扰财务管理的一个难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5.
叶檀 《大经贸》2010,(1):12-12
2010年伊始,政府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通过压房地产挤压资产泡沫;通过调控钢铁挤压过剩产能;提供收缩信贷,抑制投资过热.然而,如果政府调控真是有效的话,历经多次调整的中国经济,就不会一次次经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悲剧了.  相似文献   

6.
《四川物价》2005,(9):31-31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不久前在新浪财经撰说,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在“一放就热,一控就冷,大起大落”的怪圈里循环,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投资的增长速度较快,消费的增长速度较低。与韩国和日本经济成长的数据比较,中国的GDP投资率高其15%,甚至到25%。显然,投资主导着经济增长,消费明显被压低了。投资主导,经济增长容易波动;消费薄弱,使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性差。其次,政府行政性为主的调控方式,加剧了国民经济的“一放就热”和“一收就冷”。由于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性,使政府一看经济过冷,最容易扩张的是投资,就放松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题.中国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但始终没有跳出集权一分权一集权的循环往复,并且财政体制改革出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历史怪圈.  相似文献   

8.
李可 《商业科技》2009,(26):86-87
长期以来邮政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在“收”和“放”之间不断摸索,总是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矛盾。“邮政企业财务管理的‘收’和‘放’应该控制在一个什么程度上才最为科学合理?”这是困扰财务管理的一个难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笔者认为只有“集中”的财务管理形式,才能突出大型企业集团优势,凝聚起企业发展动力,把各级邮政企业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企业增长的合力。现就财务集中管理谈一点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股票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为人共知。作者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微观基础,要使中国股市稳健发展,首先要改变这种微观机制。作者在本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上交易所、庄家、散户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并以1996 年和1997 年上半年的实例说明这些博弈怎样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泡沫化。  相似文献   

10.
一、地方政府间竞争类似于区域垄断公司之间的竞争 探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关系,必须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说起。在分税制改革之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属于“死乱循环”,即“一放就乱,一乱就抓,一抓就死,一死就放”。从这个循环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尽管存在地方利益,但是这种利益分配机制并没有制度化,中央政府可以较为随意地下放(放)或上收(抓)地方公共资源;二是由于市场发育水平较低,地方政府之间对流动性市场资源的竞争不如现在这么激烈。但是在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之后,从财权与事权划分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有了相对稳固的合同契约关系,地方政府按税种获得法定收入,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粮食企业改革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回眸24载风云变幻,从统购统销到联产承包,从粮食是特控商品、粮食市场是特殊市场到1992年放开粮食市场的巨大冲击,从1996年实行保护价、维护粮食流通企业主渠道稳定作用,到国家财政粮食挂账负担沉重,到粮仓假账空库问题,再到现在的企业改制,粮食企业改革在一路坎坷中进行了多次摸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问题依然大量存在。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客观地看,粮食企业改革在粗线条上我们已经知道了大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化取向,但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国有产权交易市场中经常出现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构建了国有资产经营者和监管者动态非合作博弈模型,求解了不同情况下的均衡解,研究发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对应了均衡中的混合策略,监管的实质就是混合策略均衡向合意的纯策略均衡转化。模型的政策含义为:只有通过增加国有资产交易过程中非法行为的查处成功概率和增加对非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构建社会监督网络等措施,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对我国国有产权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时至今日,已没有哪个国家敢确定自己能远离美国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就连对美国的救市计划持质疑态度的欧盟,现在也不得不启动救市计划。08年10月28日,在已经获得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前提下,因内A股跌破1700点,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和强大的外汇储备曾让中国大陆被认为是最牢不可破的堡垒,现在,这个堡垒已经处在一场风暴的前夜。事实上,中国经济融入全国的深度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料,实体经济所受到的冲击可能迅速蔓延。中国汽车人,也许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因为这场金融危机也许正在改变09年甚至更远的将来的行业命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体制,包括资金管理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资金方面“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缺少一个自动调节资金流向和提高资金效益的机制,基本上是靠人为的管理,这就必然会形成“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建立一个自动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资金管理体制。没有自动调节机制,就不成其为商品经济;没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预,就不成其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5.
李畅 《商业会计》2006,(12):37-38
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对于集团型企业的发展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集权与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已成为国内外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可防止在管理上陷入“一放(分权)就乱、一乱就统(集权)、一统就死、一放又乱……”的恶性循环.可发挥集团公司财务综合调控功能,激发予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控制经营者及予公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货币信用活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货币供应量未能做到合理控制,不是“一放就乱”,就是“一管就死”。1984年四季度信贷失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的幅度,造成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失调;从微观角度看,贷款的盲目性很大,有许多是人情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新力 《商业时代》2006,(7):17-18,26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虽然经历了数次改革,但仍欠完善,粮食市场时常陷入“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本文指出改革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确保粮食市场稳定、提高粮食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爽 《中国电子商务》2013,(15):217-217
在当今的体制下,我国社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稳定又坚实。世界形势也渐渐复杂多变,各个国家之间联系逐渐密切。政治与经济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了基本规律和必然结果。世界经济一体化产生在世界各国经贸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基础上。各国之间能否走向经济一体化,不仅取决于现时的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经济利益,而且,也是各国政策策略选择的结果。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况,即各国政策选择如果不在合作中实现较大效益,就会在冲突中遭受更大损失,这已成为决定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另一方面的因由。  相似文献   

19.
外贸依存度攀高风险几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彼此支撑的新局面已经出现,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问题,将对制定更为合理,科学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而优化国内相关产业经济政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方面对外贸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均十分关注。迄今为止,我国外贸体制已经进行了几次改革的尝试,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总的来说,还未能触动原有外贸体制中的主要弊端,也未能摆脱“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局面。对此,许多方面是不甚满意的。几年来外贸体制改节的经验教训表明,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除了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外贸体制改革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