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骏宇  白芸 《中国外资》2012,(12):13-15
文章通过实证的研究方式,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定向增发(PIPE)和公开增发(SEO)的公告效应,并探寻这些公司再融资对"公募"还是"私募"的选择上的成本大小究竟是不是重要性因素,并检验中国市场上的公司是否也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价低估"、"股市前景"等原因更倾向选择定向增发。  相似文献   

2.
定向增发新股的再融资方式,自2006年在我国资本市场采用以来,其增发数量、平均融资规模及其在再融资市场中占的比重均增长迅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股权再融资手段。本文将从换购优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募集项目资金、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并购、借壳上市、反向以股抵债、股权激励等七个方面并结合实例来对定向增发的目的进行分析,以使该再融资方式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鸣 《新金融》2012,(6):60-63
有较多研究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业绩并未改善的现象,但是涉及到控股股东增发认购比例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股东增发认购比例这个细化角度对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司定向增发过后三个会计年度的业绩是逐年下滑的,而且大股东认购比例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更远期限的业绩负向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特征,大股东转嫁掏空成本的做法会显著地影响到上市公司再融资之后的真实业绩.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为了有利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并避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暂停了除债权外所有的融资活动,2006年5月8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场融资功能(包括再融资)得以恢复。采用定向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一时间成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同时,定向增发、整体上市、资产注入也成了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本文对定向增发的目的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定向增发自2006年正式推行以来,已成为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多次定向增发现象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多次定向增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与仅进行过一次定向增发的公司相比,多次定向增发公司的财务窘迫程度更加严峻;虽然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较好,但资本性支出水平较低存在投资不足的情况;多次定向增发前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章卫东 《会计研究》2007,(12):63-68
定向增发新股成为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工具,本文从理论上解释这种现象,并运用中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新股、整体上市的数据,对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公司股票价格的短期市场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和宣告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都有正的财富效应,并且上市公司通过向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宣告效应要好于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新股的宣告效应。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9,(21)
我国的股票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进入全流通时代。在新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方式实现股权再融资。其中,定向增发发行门槛低、发行速度快、发行费用低等诸多优势受到上市公司的追捧,目前,定向增发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股权再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本文以北汽福田为案例,对其定增前后的企业绩效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再融资方式有配股、增发、可转债。自1998年以来,增发再融资方式发展势头赶超配股,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重要的再融资方式。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针对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定向增发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也是兼并收购及反向并购的有效工具。定向增发中会出现融资权力过于集中于董事会、定向增发管理过于宽松、认购资产质量良莠不齐、增发价格易被操控等问题。为此,提出约束规范董事会在定向增发中的作用及行为,严格管控定向增发,把握好增发中资产质量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短期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流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增发可以为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短期财富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各因素引起股价发生波动而给股东带来的额外收益.因此,选择39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短期财富效应进行研究,其中以2007年10月16日为分界,选取2007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21家上市公司及2008年3、4月实施定向增发的1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分析定向增发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财富效应.在实证研究中,通过超额收益率,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公司定向增发的市场变化、股东收益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谭继元 《时代金融》2011,(11):41+47
<正>作为目前包括配股、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发行可转债四种上市公司主要再融资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中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实  相似文献   

12.
闫坤 《中国外资》2013,(10):178-179
近年来,定向增发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股权再融资的最重要方式。本文对定向增发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定向增发的基本现象、一般影响因素以及特有研究结果等角度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国内市场制度环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曹中铭 《理财》2006,(12):9-9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后,由于实施定向增发的程序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操作等特点而大受再融资公司的青睐。许多上市公司纷纷抛弃“传统”的配股或发行可转债等方式,进而利用定向增发来完成再融资,京东方便是其中之一。7月18日,京东方发布公告称,公司200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已获证监会的通过。此前的4月19日,京东方董事会通过议案,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A股,用于北京TFT-LCD(液晶显示模块)5G生产线技术改选和大尺寸TFT-LCD用彩色滤  相似文献   

14.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一般采用公开增发及配股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近十年随着股改,定向增发作为一种新的股权再融资方式逐渐进入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的视野中。本文通过选取2013年初至2015年6月的299家实施定向增发的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观察定向增发公告在二级市场是否存在股价效应,然后建立模型分析影响定向增发短期公告效应的因素。结论是:定向增发公告日前后存在显著的正股价效应。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5,(17)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发现,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方式是定向增发,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很少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上市公司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决定定向增发的终止和实施,具有显著的时机选择倾向。本文从政府监管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有利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已逐步接近尾声,各种法规的修订正促使证券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沉睡将近一年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已全面启动,在各种再融资方案中,定向增发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本文以最新的《管理办法》为依托,着重分析定向增发再融资的特征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5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再融资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和主渠道。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涉及公司财富在不同股东之间的重新分配与转移。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定向增发的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定向增发因其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势,已成为再融资的主流方式.通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统计检验对河南省已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定向增发预案公告产生正效应,具有较强的显著性.非资产重组动因的定向增发公告正效应,延续时间长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资产重组动因定向增发在(0,3)窗口公告正效应逐日上升,但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查知舍 《证券导刊》2011,(32):31-39
定向增发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首选。由于定向增。发方式对提升公司盈利,改善公司治理有显著效果,寻找更多存在定向增发可能性或者增发后破发的公司,仔细分析相关的方案与动机,这有望发掘出全流通时代新的投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公开增发模式而言,定向增发模式的操作相对便利,其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模式。对此,文章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股价效应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22013年度286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数据,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存在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且股价效应在定向增发公告之前更为明显,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相关建议。该研究成果将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绩效,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