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的《战略和结构》首先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以来,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层出不穷,形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丛林”。按照历史阶段大致可以把战略管理理论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古典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流行计划学派和设计学派,20世纪80年代以产业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影响最广和20世纪90年代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兴起。各个学派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战略进行定义,所以形成了众多的战略概念.文章基于对战略假设的分析,认为战略是一种企业家活动,是为获得租金流而以创造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企业家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前研一的成名之作《战略家的思 想》80年代引人中国时,被译为《企业 家的战略头脑》),那时,企业家、战略 都还是十分新颖的术语。 大前研一强调思考,强调独特性思 考的价值。《企业家的战略头脑》就是大 前研一独特性思考的产物。当人们将日 大前研一是竞争战略的鼻祖。早在 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前研一就鲜明的 提出,“经营战略就是如何实现竟争优 势”,“如果没有竟争对手,就没有必要 制定战略’,“制定战略的惟一目的就是 使公司尽可能有效的比竞争对手占有持 久的优势”。为此,大前研一构建了通向 本经济在20世纪60一70年代…  相似文献   

3.
荐书     
《数字化商业模式》等“日本战略之父”、“全球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创办了著名的创业者商学院,培养企业家素质,开发新事业,帮助更多人才投身到商业社会。该套管理实践系列作品汲取了创业者商学院管理课程的精华内容,其中《数字化商业模式》收录了十几  相似文献   

4.
一、对企业家精神的探讨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当时主要指武装探险队的领导。19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家”应用取得的知识去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并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家的职能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这显然区别于那种依靠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商人,也区别于凭其所拥有的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家;它不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者的企业所有者,也不是在企业中从事组织领导工作或经营管理的企…  相似文献   

5.
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到高级管理阶段,战略管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竞争优势理论、价值链分析、供应链分析、核心能力等。战略管理各种学派林立,如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利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以及结构学派等,各学派具体主张观点不尽不同,研究方法各异,可以称为“理论丛林”。  相似文献   

6.
1制定质量经营战略是时代的要求经营战略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那时,美国进入了一个更新的时代,有人称为后工业时代,也有人称为突破时代。美国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对生活“数量”的需要转向生活“质量”的需要;企业外部环境也变化频繁、复杂,难以预料,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仅靠推断型管理已不能保证其生存和发展,只有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就应运而生。”(1)全面质量管理(TQM)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TQC的基础上形成的。质量经营战略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在90年代…  相似文献   

7.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涵义及其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西蒙提出,美国学者波特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做了进一步探讨,并指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国学者桑克等人在波特和西蒙研究的基础上,使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套具体的理论提出始于1993年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桑克所著的《战略成本管理》。在此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西蒙最早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一些理论性的探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指出了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可以说,桑克等人的研究是建立在西蒙和迈克尔·波特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是成本管理信息在战略管理上的运用。其目的在于促进管理职能履行长期效应的提高.减少短期行为对长期利益的损害,保证企业运行正常的活力和秩序,并促进战略规划的实现。战略成本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都是成形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们都体现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管理思想,归纳起来便是:战略安排、全面规划、以人为本和创新经营。  相似文献   

9.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企业家的关注,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战略定位不准确、战略执行力度不够、缺乏战略评价等问题,需要不断对其完善。文章从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明天先生在《“蓝海”是一种幻觉》一文中指出;“……这本书(指《蓝海战略》)之所以受到吹捧,是这本书的机会主义理论迎合了一些国内企业家的心理。……其实,‘蓝海’只是一种幻觉,只是海市蜃楼中的美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想做到人无我有,已经很难,只有做得比别人好。因此,要摒弃‘蓝海’的罂粟花,不要再依靠机会主义,而应该回归到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的企业本源上来”(见本刊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技术创新与创新权益 20世纪2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之后,人们从各个方面对创新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并进而研究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不同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意识,是一种被忽视的资源。成功人士成功因素多多,但一个很重要的“密码”往往存在于许多不经意、不寻常的意识之间。由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李启明教授编著的《成功始于意识——企业家智胜术》为你的意识空间打开了一扇窗户。该书为企业家提供了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管理意识、战略意识、形象意识、学习意识、忧患意识等意识套餐。让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国家经贸委印发《“九五”企业管理纲要》,强调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但纵观目前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仍存在许多同题,应当引起重视。 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是一个老话题。80年代初,随着对国营工业企业的全面整顿,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机,五大管理基础工作应运而生。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企业内部承包制的兴起,杀鸡取卵、短期行为日渐泛滥,管理制度建设再次遭到冲击。90年代初,随着全国范围内企业升…  相似文献   

14.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纵观其整个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企业战略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正确认识、人员素质不高、战略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文章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万达哲学—— 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主要讲述了王健林如何做大做强万达集团和如何做一个好的企业家的故事.在阅读《万达哲学》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王健林所阐述的企业家精神已渗透到万达集团管理实践的战略创新、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从阅读体会出发,结合近年来在万达集团和大型国有企业从事战略研究、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谈谈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贾昌荣 《企业研究》2000,(12):32-33
准确地说,企业顾问这一知识行业应囊括在管理咨询业之中,欲追溯其历史,还要把目光投向19世纪的美国。美国是管理咨询业的发源地,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成型,在此之前所谓的咨询顾问扮演的只是“传输中介”或“管理雇佣军”的角色。在此之后,咨询顾问才真正地担当起了专家的角色,具有现代顾问的色彩,并且到20世纪30年代时已达到管理咨询史的一个高峰期,管理咨询逐步走上正轨。历经发展,美国出现了几家举世瞩目的管理咨询公司,诸如麦肯锡公司、波士顿顾问集团、贝恩咨询公司等国际驰名公司,并且一些公司已在华开展咨询业…  相似文献   

17.
沿海与西部     
西部,怕是进入2000年后中国政界和报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了。《人民日报》 2000年元旦发表评论员文章就是于西部开发的《伟大的战略选择》,朱镕基总理3月15 日会见中外记者时首先谈的话题也是“西部”。此两例是对“西部”概念重要性最好的说明了。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20年,从80年代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的建立、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海南建省,到90年代的浦东开发建设,中国沿海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沿海,成了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旗帜。 然而,仿佛是在世纪之交回顾过去百年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8.
纵观西方企业管理发展的历程,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重心相应地发生阶段性的转移,这不是人为的或偶然的。其大致的路径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企业内部的“生产”;20世纪6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向企业外部的“市场”转移;到了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又转移到企业内部的“理财”: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管理的重心是“战略”。西方企业管理重心转移路径的规律性对我国企业成长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纵观其整个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企业战略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正确认识、人员素质不高、战略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文章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企业家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纵观其整个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企业战略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正确认识、人员素质不高、战略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文章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企业战略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