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规避条款最终删除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在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最后阶段,作为该回合《反倾销协议》最后文本的邓克尔草案中的反规避条款却被删除了,因此反规避条款被排除在最终达成的《关于实施〈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第六条的协议》的内容范围之外。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就是邓克尔草案中的反规避条款与美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所提交的反规避议案有明显的差别,远  相似文献   

2.
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日落复审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以下简称《反倾销协议》)中引入日落规则,是反倾销法律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突破,日落规则对原本可能无限期实施反倾销措施引入了时间的限制:任何最终反倾销税应在征收之日起5年内的某一日期终止,是《反倾销协议》中的一项强制性规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的反倾销日落复审条款,已被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反倾销国内法所采纳,并且发展为具有差异性的反倾销日落复审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欧共体与阿根廷关于瓷砖反倾销一案中阿根廷经济部对《反倾销协议》第六条第十款的违反而展开,对此条款下进口国主管机关在确认倾销幅度的具体的审查规则加以分析,在此审查程序中当局负有“审慎义务”,再结合国内立法《反倾销调查抽样暂行规则》等,探讨本案对我国在日后反倾销案件程序中具体义务的启示,以使我国在反倾销措施的采取上更为明智,维护国家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将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确定倾销幅度是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如何确定倾销幅度,欧共体在其反倾销立法及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有些曾经受到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如日本和印度的质疑,并引发了个别提交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并由其作出裁定的争端。2001年3月,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对印度诉欧共体棉织床上用品反倾销一案作出裁定,要求欧共体对其在确定倾销幅度时采取的有悖《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下称“《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2款有关规定的“零”做法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内的印度诉欧共体床单案。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本案中WTO争端解决局对《反倾销协议》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倾销幅度”、“倾销”等作了清晰的界定;对协议第15条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做出了解释,笔者认为WTO争端解决局在个案报告中对协议文本做出的解释具有类似司法解释的效力,我们应加强对个案的研究,来应对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反倾销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从低征税规则最初体现在WTO《反倾销协议》第9.1条。该规则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引发热议。2007年11月发布的第一次主席案文删除了该条款。2008年12月谈判主席的第二次案文将删除的《反倾销协议》第9.1条恢复。至今各成员方就是否将从低征税规则作为一项强制适用的反倾销规则仍未达成一致。为此,对多哈回合从低征税规则谈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国反倾销法最新修改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其中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了《关于执行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简称《反倾销协议》)。各国以此为蓝本对本国反倾销法作了相应的修改。由于《反倾销协议》在美国不是自动实施以及美国某些利益集团的阻挠,美国政府以“快车道”程序通过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法案》(简称《法案》),对反倾销法作了部分修改。本文拟对修改前后的法律规定略作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着重就国际贸易反倾销衍生的例外法则保障措施条款的相关问题发表如下见解: 一、有关保障措施的概况 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在CAT了协议第19条的基础上经修改最终达成了一份《保障措施协议》。在国际贸易中的保障措施,又称保障条款或免责条款,它是国际法上“情势变迁原则”,在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具体运用,是世贸组织中的例外制度,是国际贸易反倾销衍生的例外法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成员国一方完全可以因保护本国产业的需要而对来自所有成员国的某种产品实施保障措施,限制其进口,以抵制或消除因该产品输入导致本国产业  相似文献   

9.
WTO《反倾销协议》与竞争法冲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WTO《反倾销协议》在倾销的界定、确定是否采取倾销的救济方式和反倾销的实际功效三个方面与竞争法存在深刻的冲突,提出了协调WTO《反倾销协议》与竞争法冲突的方法:将竞争法的有关条款融入WTO的反倾销协议中。  相似文献   

10.
反规避调查条款是1980年代初,由欧美从反倾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反倾销规则的一部分,虽至今未成为WTO《反倾销协议》的内容,但欧美却频繁使用之。因为反规避调查条款的使用,往往不需要进行调查就可以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达到“屏蔽”他国商品的目的,我们应警惕和防范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