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详细剖析了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过程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深刻分析了企业家的活动最终消失,资本主义自我毁灭,并且被社会主义代替。这两部著作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是有内在关联的。其逻辑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沿袭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并且没能塑造出完整的企业家特征,熊彼特式的企业家具有生产函数性质,忽视了其主观知识视角,导致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中将企业家让位于官僚,企业家的活动被官僚的计划活动代替,最终构成了他有关社会制度演进的观点。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均衡环境不能容纳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只能存在于非均衡环境中,且非均衡环境是理解企业家作用的重要基础,制度演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企业家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 洪银兴同志的新著《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已由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出版。作者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均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并巧妙地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从微观经济、产业结构、宏观经济三个层次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非均衡趋势走向均衡的途径,对社会主义经济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有序性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集中表现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这种总体均衡的不断形成又经常被经济发展中新的不均衡所打破,一个新的均衡再度产生,这也就是商品经济运行新秩序的形成过程。作者对经济运行的均衡态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突破了传统平衡理论以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自由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回归了自由放任的政策实践和意识形态;在鼓吹自由市场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相应政策实践的相互强化作用之下,资本全面恢复了对劳动的支配。当前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经济学的双重危机;危机的实质原因,是新自由主义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危机预示着资本主义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范式重构,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经济实践而言,各国有望向一种体现新式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模式趋同,笔者称之为"新莱茵模式";就经济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再次显示出它对资本主义动态演进的深刻解释力及其对其它非主流学派的包容性,经济学界有望再次兴起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高潮,并在借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是当今产权改革的热门话题。为弄清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派产权理论之间的性质差异,本文就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其出发点和归宿作了评析。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论,是以资本主义永恒为其前提的;而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应当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由逻辑体系保证,但逻辑体系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一定能够很好地解释现实,这要求经济分析所依据的制度基础必须联系到人的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逻辑起点。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注重人与物的关系及在生产函数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微观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新古典传统相比,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正是在其特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的微观基础上,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从而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总量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于自身存在各种逻辑悖论的主流新古典理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辐射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辐射既表现为自然界不同物体间的能量相互传递,也表现为人类社会资源的互相流动。经济辐射理论既可以深化我们对扩大开放的新认识,也可以说明区域、产业等经济发展中的非均衡到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可以将企业的性质视为一个价值过程,但这意味着企业分析以价值机会为前提,而价值机会的存在意味着存在帕累托改进从而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本文论述了非均衡是经济的常态,并将企业家定义为非均衡经济中发现价值过程并通过企业实现价值过程的个人.按此逻辑,本文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并非促进经济均衡,而是加剧经济非均衡,导致经济趋向均衡的自发力量,是竞争,即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区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二者处于矛盾统一之中。因此,区域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先后出现了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均衡和非均衡的协调统一论。区域均衡增长理论主要由新古典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均衡增长理论所组成,前者的主要成果是索罗—斯旺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9.
“非均衡学派”及其理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一、非均衡学派“非均衡学派”是相对于“均衡学派”而言的。这里的均衡是指瓦尔拉斯(Walras)均衡,即通过价格调节而实现的经济的一般均衡。因此,有人将“非均衡学派”叫作“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由于“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实质是在价格失去完全有效的调节职能的前提下市场通过对经济人的数量配额而实现的均衡,故该学派有时也被人称为“配额均衡学派”。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向数字资本主义、交往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表明,资本剥削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的生产劳动扩展至人类日常生活交往层面,呈现出全领域、全空间、全时态的特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交往资本主义表面上通过“以数字资本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方式”进行表现,深层次上则根植于数字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基于数字资本的生产关系。交往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剥削创新,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剥削形式实现了从传统的商品模式向“位于商品中心的社会关系”的转变。因此,数字时代的资本批判既要重视作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生产方式,更要重视人类交往活动背后抽象的社会关系——以数字资本为现实载体的生产关系。基于此,在数字社会未来发展的问题上,交往资本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新共产主义”运动走上数字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关键是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构建。构建数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方面要重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颠覆性革命的总体性、长期性政治策略;另一方面应探索以数字生产资料“共享”为方向原则的局部性、阶段性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技术—资本”互动机制是内含技术和资本两个对立面的总体概念,用以表征技术与资本的规律性互动。“技术—资本”互动机制在历史上的阶段性演进表明,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虽然多次为资本主义带来繁荣,但仍无法克服其内在的制度痼疾,一再表现出资本关系的历史暂时性。资本关系的这种历史暂时性决定了,“技术—资本”互动机制的存在有其固有的历史限度。与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持续对此历史限度进行遮蔽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力揭示这种历史暂时性,揭露技术在社会经济演进中的作用,并展望实现技术合理运用的共产主义超越前景。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集群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资本”互动机制遭遇发展困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术—资本”互动机制正日益展示出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五卷本)》以宽阔的视野展示了人类科学经济思想发展的光辉历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纵向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叙述新框架.确立起对领袖与学者经济思想两方面并行研究的新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的色彩缤纷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探索性的梳理。在评价人物经济思想时较好地掌握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分析方法,为揭示科学经济思想的演进规律,提供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现代史"和"形成史"内涵及其关系的阐释,对理解《资本论》对象和体系结构,对开拓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和体系结构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是以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为前提、为对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这一过程的不同社会经济关系变革和演进的"形成史"为对象特征的.三大"基本经济纲领"对"现代史"意义的理论探讨,也是以"形成史"阐释为基础和根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形成史"为对象特征,既是由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秉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和理论品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历史经验,在批判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均衡取向。首先,依据均衡与非均衡概念的新古典含义,重新界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方式与非均衡方式。其次,通过分时期实证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政策原则和实际绩效,进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与均衡发展战略的历史比较研究。最后,说明基于市场深化的中国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及其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国6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史轨迹,将为我们统筹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1995,(3)
<正>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二、传统体制是以力求均衡发展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改革则以非均衡发展为基本特点.它包括地区发展的非均衡,不同经济形式之间发展的非均衡,企业间发展的非均衡,个人收入分配间的非均衡.15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非均衡发展的直接结果.但是,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之后,也常常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滔崧 《时代经贸》2011,(20):41-41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均衡价格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均衡价格是以价值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货币表现,并且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价格将以价值为基础并趋向于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最终将反映商品的价值或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货币化就是商品的均衡价格。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宏观失业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和产业后备军理论,着重从生产技术结构演进和资本主义制度局限性上来探寻资本主义失业原因;而西方主流文献对失业问题的考察仅停留在流通领域,回避了对资本主义制度局限性的揭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微观失业理论的劳动压榨模型从微观个体行为出发,运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分析工具来阐释马克思的失业理论。这些理论与主流文献的区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微观失业理论强调了阶级冲突对劳动就业的决定作用,认为只要存在劳动雇佣关系、存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资本主义的失业就不可避免。可见这一理论体现出一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制度变迁与中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的变迁是沿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这一路径演进。同样,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成也是一次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背景下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经济学“辩证均衡”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均衡和非均衡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的两种基本分析范式。研究发现,马克思经济学包含一个局部均衡、一般均衡、非均衡及其相应的微观均衡、宏观均衡、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组成的理论体系。依次对应的是: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局部均衡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理论——静态一般均衡和动态一般均衡及以之为基础的宏观均衡和非均衡理论。与现代均衡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的均衡理论是涵盖所有均衡和非均衡形式的、统一于价值规律的、逻辑一致的辩证体系;其均衡的具体途径和内容与现代均衡非均衡理论有本质的差别,尽管在某些量的方面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