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陈德广 《旅游学刊》2004,19(6):9-14
通过对国内有关旅游研究博士论文(包括博士后研究报告)与北美旅游研究博士论文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和北美参与高层次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学科参与度及选题背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同时学科参与总体上分散但又相对集中的趋势都比较明显。文章最后就中国旅游学学科发展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看旅游高等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被进一步关注 ,而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 ,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本文着重从旅游学的研究角度 ,包括理论方面和研究现状 ,尤其是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分支和学科成熟度等方面作了分析 ,提出对旅游学研究的把握是旅游高等教育安排中要深入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国际和国内旅游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公认的学科核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导向色彩,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片面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构建需要将环境、社会问题纳入框架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审视,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发生学、系统观视角来讨论旅游学的核心,尝试建立旅游学科的框架体系。从发生学角度看,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其中,既包括旅游者活动,也包括旅游供给方的各项活动,可将其归纳为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社会系统。与此对应,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的旅游学科体系也应该以旅游经济学、旅游环境学和旅游社会学三者并重的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应考虑旅游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社会关系和环境影响,也应考虑把其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对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体验视角看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龙江智 《旅游学刊》2005,20(1):21-26
自从马里奥蒂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现象作了系统的剖析和论证迄今已近百年,学术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依然呈现“诸家学说,百花齐放”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旅游学科的建构和旅游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理性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途径来理解旅游的本质,并由此认为旅游研究应采纳从心理学视角进去,从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出来。整个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旅游体验。也就是说,旅游研究应该以体验作为基本视角。最后,本文以此为根基,构筑了旅游学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旅游学刊》2008,23(3):19-23
本文提出了中国旅游事业以及高等旅游教育与科研近30年发展中几个主要方面问题:旅游和高等旅游教育科研的所得和所失、旅游的基本性质、高等旅游教育的定性、旅游学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旅游学科体系的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成、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及内容的确定,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集中阐述了作者对旅游学科定性和定位、旅游学科理论体系结构、旅游学科的研究方法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戴斌 《旅游学刊》2001,16(4):22-26
本文主要论述了旅游经济学学科体系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如学科定位、构建目标与价值取向、研究与构建方法、学者群体的形成等.作者认为旅游经济学不仅是研究旅游中的经济现象,还要以经济学的视角来关注包括非经济现象的整个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7.
既有研究有少量以关键词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旅游学科相关信息,然鲜见对学科创新力及知识体系演变与构建的研究。文章以《旅游学刊》2000—2014年载文的书写关键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创新性地将学科创新力测评及知识体系演变结合研究。结果显示:(1)学科创新潜力、创新活力和创新保持力分呈变异V形和倒V形,除2000—2004年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变化稍大外,2000—2004年的创新保持力、2005—2009年及2010—2014年的各项创新力较为稳定;(2)学科知识体系演变由学科内容及方法的演变来展现,内容为数量-质量-精神层次的演变,方法为质性方法-量化方法-质与量结合的演变;(3)构建由研究内容、方法及目的3大部分组成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文章探讨以《旅游学刊》单一期刊为研究对象,理论建构依据的是“分析性归纳”,强调的是“典型性”,反映的是“高水准旅游学术刊物”这一同质化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9.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讨论旅游公共服务具有特别意义。入世后,我国加速与国际接轨,其中的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理念引入和在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捷  郭永锐 《旅游学刊》2014,(6):127-128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旅游地理学》(第三版)(保继刚、楚义芳编著)2012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初版于1999年,2002年修订版面世不久便曾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前后23次印刷,印数累计高达16万册,作为旅游(管理)学、地理学体系下分支学科的一部专业教材,能有这样的出版业绩是非常难得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框架下的旅游学学科属性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才 《旅游学刊》2004,19(6):15-19
本文在假设旅游学是一门独立学科这一前提下,借用社会学关于学科属性定位的分析框架,对旅游学的学科属性进行定位分析。从学科的认知维度来看,旅游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软”学科;从学科的组织维度来看,旅游学是一门“分野度”较高而“城市化度”较低的学科。旅游学学科的这些属性的确定。为我们解释旅游学发展现状提供了基本依据。能够使我们明确旅游学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向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旅游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旅游流转移视角的云南入境旅游发展历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南旅游业自成功举办"世博会"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其入境游客市场中有46.69%是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云南扩散转移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京津冀是云南最大入境旅游中转地,但年际变动较大;长三角排名第二,其入境旅游流转移保持较快增长;珠三角向云南转移数量最少,且近些年不增反减.云南旅游在拓展三大入境旅游中转地客源市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规划委托合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梅 《旅游学刊》2003,18(1):22-26
本文运用产权经济学的理论与产权方法,从合约结构、合约效率、合约适用范围、合约的转换条件等几方面深入剖析了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规划委托合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统计数据评价及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统计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深度正在不断加强,旅游研究的定量分析手段得到空前的重视,市场数据日益成为旅游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我国现有的旅游统计数据,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难满足旅游理论及商业研究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旅游统计数据存在统计方法不系统、项目分类分级欠科学、统计项目太粗糙、数据难于逻辑审核、发布形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数据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姚宏  孙根年 《旅游学刊》2011,26(8):53-59
文章运用旅游地非线性成长模型(TANG模型)对50年来西安国际旅游成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指出,西安国际旅游第一周期为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阶段,规模极小,受政府制度、资源与产品创新、大规模突发事件影响极大;从客流量与旅游收入两个指标体系入手,讨论1978年以来的第二、第三周期,通过模拟方程、成长曲线及相关特征值实现了不同周期、不同指标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同时在与统计值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清晰地反映出异常波动情况,判断波动原因,对旅游地成长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北京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用地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北京郊区高尔夫球场、滑雪场、度假村和主题公园四大类型休闲度假旅游用地现状及未来增长,认为近期和远期北京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用地将比2005年分别增长0.62万公顷和1.36万公顷.文章还分析了未来休闲度假旅游用地供给可能性,认为部分用地需求能够得到供给保障,部分用地需求则无法保障.最后提出北京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用地将呈现出集约化发展、复合化利用和向边界外围周边地区转移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古村镇旅游开发效果评价:居民感知、专家意见及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就专家及当地居民对周庄、同里、西递、宏村等4个古村镇旅游开发效果评价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古村镇而言,旅游开发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其中经济收益是当前古村镇旅游开发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从不同主体对这4个古村镇旅游开发的评价来看,不仅专家群体和居民群体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其内部也存在分歧,尤以专家群体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