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营业系统与网运系统互通工程的实施,电子化支局收寄的给据邮件信息交换给中心局系统,为中心局实现邮件的网络化分拣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中心局生产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如何提高邮件网络化分拣效率、进而提高网路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也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和工作核心。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子化支局已遍布各地,电子化支局系统也不断升级,并与中心局系统实现了两网互通,邮政的网络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有效提高了窗口收寄的工作效率。笔者通过对目前柜面上用户需求的分析以及对电子化支局平台运用的研究,也发现电子化支局对邮政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程度还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政窗口的服务质量。笔者在此把在窗口营业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提出,和兄弟局的同仁一起探讨,并提出几点思考,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2006年8月18日,由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负责起草的《国内给据邮件条码》邮政行业标准送审稿通过了国家邮政局科技委组织的审查。为进一步提高邮政全网邮件生产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而从更高的层次上提高邮政实物运递网的效益和效率,国家邮政局决定启动营业系统与网运系统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在邮政全网范围内,对给据邮件处理实施网络化作业模式。作为给据邮件的“身份”标识,给据邮件条码是给据邮件信息数据采集、自动识别以及跟踪查询的重要基础,条码的唯一性是邮件网络化作业的先决条件。而目前国内给据邮件使用的条码码制不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邮政》2006,(6):28-29
为推动全国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建设,加速邮政信息化步伐,为邮政量收信息系统建设打好基础,2004年8月国家局正式启动了全国邮政电子化支局应用系统软件统一版本工程。山东省、海南省、天津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电子化支局统版工程试点省。试点省(市)局电子化支局统一版本上线任务均于2004年底或2005年初顺利完成,为电子化支局系统在全国的推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2005年全国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统一版本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各地积极落实系统建设的具体要求,以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孙越栋 《中国邮政》2005,(12):40-40
一、邮政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邮政在综合网和邮政金融网两大基础网络上建设了电子邮政、11185客服中心、中间业务、电子汇兑、电子化支局营业、物流、报刊、集邮、速递及查询、中心局生产作业和指挥调度等应用系统,极大地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但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系统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6.
p宽敞明亮的支局营业大厅。 q近年来,无锡邮电局重视网点建建,改善服务环境,使局所面貌有了较大变化。图为座落在该市南长区的塘南邮电支局。 v建设中的无锡邮政枢纽大楼,整个工程占地15亩,主楼建设面积为1 5900nl。,工程建成投产后,将从根本上改变邮件处理的落后状况。前进中的无锡邮政  相似文献   

7.
王珏  朱函 《中国邮政》1996,(12):15-16
新颖别致的邮资报价器南京邮政设计所王珏,朱函,徐铎1.引言随着邮政电子化支局的推广应用,电脑营业系统已普遍被广大营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所接受。如何进一步提高营业系统的社会效益,推动电子化支局的建设步伐,已成为现阶段支局技术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据现场观察...  相似文献   

8.
由于邮资机具有使用简便、资费管理严谨等优点,因此,随着电子化支局的普及,邮资机在营业柜台已普遍开始使用,成为了电子化支局的必备设备。但是,对于邮资机能否用于大宗邮件处理,还有不同的意见。为此,现将我局在大宗邮件收寄工作中试点使用邮资机的实践与体会整理...  相似文献   

9.
您知道吗?     
您知道吗?1993年7月1日起全国执行邮电部新订《邮件、报刊传递频次、时限规定》。下面出几道题考考您。1.直辖市局的支局、所11点、15点、20点(营业终了)前收寄的邮政快件,局内全部作业最大时限不超过几小时?2.省会市局的支局、所11点以前收寄的信...  相似文献   

10.
一、邮政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邮政绿卡网已覆盖全国3万多个邮储网点,其中全国性联网网点近万个。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也已覆盖1个全国中心、31个省中心和201个邮区中心。2001年,电子汇兑工程实施后,各地的电子化支局也都基本联入了综合网。为了节约投资,不少省(市)对综合网和绿卡网市局以下的通信线路进行了复用。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各种应用系统逐步暴露出了以下问题:邮政营业网点和邮政储蓄网点大多共用营业场所,但它们之间的业务范围不能交叉、互通,如邮政营业网点不能受理…  相似文献   

11.
王玮 《中国邮政》2006,(8):46-46
随着中心局生产作业系统、电子化支局统版系统等的成功建设和应用,实现实物网从收寄到投递的全程信息化成为当前各地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要实现实物网全程信息化这一目标,首先应解决好条码的标准问题。一、条码标准是实物网信息系统融合的起点条码技术是目前最经济、最实用的自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搞好邮政机械维护工作的探讨河北省承德市邮电局贾艳英随着高新技术在通信领域的普及与应用,邮政机械自动化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窗口方面,不但使用了包裹收寄机、自动取包机、信函过戳机、邮件电子秤等,还广泛应用了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如邮政营业窗口电子化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相福山 《中国邮政》1996,(12):26-26
支局电子化与汇兑管理初探相福山电子化支局作为全国邮政综合网的基础信息采集点,担负着详细、准确地采集邮件详情的重要任务。为了方便用户用邮,支局电子化要求采用综合台席即“一台清”的方式,这就涉及到原有的业务管理模式如何与计算机处理进行融合的问题。汇兑业务...  相似文献   

14.
营业收寄设备不仅在改善服务条件、体现服务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业务发展方面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随着邮政业务的迅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邮政部门对营业收寄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加之场地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有众多业务量相对较少或操作场地较小的邮电所没有实现营业电子化,这些邮电所还只是使用普通电子秤进行收寄作业。但普通电子秤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不能完成所有邮政业务的收寄工作,不能显示中文信息,无法通过提示引导未经使用培训的用户自行操作,收寄的各类邮件只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邮政》2010,(6):9-9
随着邮政业务发展,各专业对电子化支局系统的改造需求日益频繁。为确保电子化支局系统及关联系统的稳定,满足各专业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做到统一协调、同步开发、规范管理,集团公司日前印发了《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改造开发管理办法》。集团公司说,  相似文献   

16.
一、大宗邮件业务及其特点 大宗邮件指城市中的机关团体和出版发行单位在邮局交寄的大批量刷印。在一般大中型城市中,均有专门指定的若干个邮政支局管理大宗邮件业务。 同信函、包裹以及营业部门收寄的小批量刷印等这些普通邮件相比,大宗邮件在业务量分布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表1是北京市几个管理大宗邮件业务的支局大宗出口业务量1周统计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邮政》2003,(11):22-23
为了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国家局、省邮政局将一些权力逐步下放,比如对大客户的资费折扣和代办佣金等,由各地市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执行。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当前各地市局对于现在的网点和大户业务收入、业务量与营收款的稽核只能做到个别抽查,无法进行逐件稽查,或者要花费很大的人力成本投入来解决问题。在现有的生产系统中,基于综合网的电子化支局只用于支局的营业收寄,电子化支局作业系统没有与特快处理系统、邮区中心局系统联网,邮区中心局在进行普邮、特快稽核时,不能有效地利用支局作业系统已经生成的数…  相似文献   

18.
谢乐  陈楚虹  张锋 《中国邮政》2006,(10):16-17
2005年,国家邮政局把邮务类业务列为中国邮政第一类核心业务,函件、包裹、报刊、速递这些邮务类业务都需要在营业网上运作。刘安东局长提到,“营业网是邮政发展业务最基本、最重要的网络,代表着中国邮政的形象,要加快营业网的建设”。然而以提供邮件收寄服务为主的邮政综合营业  相似文献   

19.
刘劲松 《中国邮政》2006,(12):42-43
邮政营业系统与网运系统互通工程(简称互通工程)是邮政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大事。随着工程的全面展开和稳步推进,作为建设重要内容的中心局邮件分拣系统的改造也正在紧张实施中。中心局邮件分拣系统的改造,主要是对生产作业系统和包件分拣机系统的改造,这在该互通工程建设中至关  相似文献   

20.
成果二:网络分拣技术该成果是“包状邮件自动分拣关键技术”成果的核心内容。项目由上海邮政通用技术设备公司承担并完成。1.主要功能通过综合网将电子化支局EMS邮件的收寄信息传送到邮件处理中心分拣处理系统,使信息流同时或先于邮件实物到达分拣处理中心。交叉带式分拣机上的条码阅读装置自动识别邮件的ID条码,并根据ID码自动到邮件数据信息库中查找寄达局信息,然后根据寄达局信息进行自动分拣。自动打印封发清单、袋牌、路单,自动进行资费实时稽核,并将EMS邮件处理结果信息传送给航空邮件转运站以便下一环节信息和实物的处理。2.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