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1~2014年江苏省13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江苏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冲击对国内旅游业与入境旅游业影响整体表现为先正后负;国内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发展影响表现为先负后正,对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地域差异的存在而表现不同;入境旅游业增长冲击对经济增长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表现为正。在江苏省三大地区也呈现不同区域特征,这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整体上来说,国内旅游业发展、入境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发展,需要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旅游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准确研究陕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文章借鉴研究区域经济规模和位序差异的成熟方法,选取2001--2010年国家和陕西省统计年鉴中陕西省7个重点城市的相关数据(2003年由于非典原因除外),对陕西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入境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较大,但有逐渐缩小的趋势,7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不平衡且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陕西入境旅游规模位序差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和统计学中的差距分析工具泰尔指数,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差异、位序变化及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研究发现:①西部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云南省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陕西省入境旅游优于国内旅游,四川省国内旅游优于入境旅游,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地位不相匹配,内蒙古自治区入境旅游发展相对较好,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大,贵州省的国内旅游发展突飞猛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内旅游发展则不容乐观;④入境与国内旅游收入地带内差异明显大于地带间差异,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入境旅游中西南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国内旅游2004年之前呈你追我赶之势,2004年之后西北成为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⑤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及政治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1999—2008年国家和陕西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陕西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旅游者停留天数及入境旅游的消费情况,发现陕西入境旅游存在入境亚洲游客比重下降、入境游客停留天数少、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除西安的其他地区市场份额太小等问题。提出开拓入境客源市场,扩大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推动陕西旅游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物流竞争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了解江西省城市物流竞争力水平,文章选取了江西省11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在这些指标中提取了两个主要成分,并通过多元统计软件SPSS对11个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评价结果表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并能为政府指导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遵循重要性和代表性原则,遴选出影响安徽省入境旅游流的9个主要因素,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安徽入境旅游流的主要公因子,并运用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9个影响因素可归纳为3个公因子,分别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和外部风险因子。②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在2002年之前影响较小,此后影响越来越强,表明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吸引力日益提升,受到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的喜爱;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影响一直处于缓慢增强的趋势,但2007年后影响渐趋下降,说明安徽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已不再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外部风险因子影响大小一直处于优劣交替之中。③影响最为显著的4个变量,依次是安徽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次、安徽交通发展水平和主要影响事件;安徽外贸进出口总额、安徽旅游资源质量水平两个变量与安徽入境旅游流呈负相关。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安徽入境旅游是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格兰杰原因,即入境旅游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华东、华南、西部等区域相继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中部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也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学者的青睐。基于中部旅游经济圈,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业在资源、市场、区位、竞争力、游客心理认知5个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得出河南省旅游业在整个区域中的核心优势与竞争力,根据避强性原则、差异化原则和核心竞争力原则,对河南省旅游业进行定位研究,为河南省旅游业形象宣传和核心竞争力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季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境旅游客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充分理解入境旅游客流季节性形成机制,客观评价目的地季节性特征,是目的地之间取得有效合作的前提条件。选取我国20个主要旅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尼系数分析了入境旅游客流季节性分布的不均匀性,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区域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西部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分布相对比较集中。运用多维标度法分析了我国20个主要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客流和入境台湾游客季节性需求分布的相似性,研究结果发现,地域和经济相近的旅游城市的季节性需求分布具有较大相似性。最后,从产品、价格、联合营销等方面提出了目的地应对季节性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影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各种主要因素,并评价其发生变化时可能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影响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入境游客在中国旅游的成本,旅游客源国本身的经济条件,与中国相竞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价格水平和入境旅游者的“自我宣传效应、旅游持续性行为”等。文章最后对中国入境旅游者的需求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中国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所属18个地市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河南省区域创新发展存在空间集聚性太高、创新极点的辐射作用不强、地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过大等问题。依据这一现状,河南省未来的创新发展实践过程中,应构建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机制,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分布,快速提升各地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而推进河南省包容性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将区域经济增长分为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来研究区域经济的动态变化过程。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构建长江流域各省市主要入境旅游市场SSM模型,对17个主要客源市场基于长江流域背景下各省市的竞争力的动态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原因,为长江流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旅游人均消费和旅游结构四方面分析了2001年到2012年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显示:近12年来辽宁省旅游业呈现增长的趋势,国内旅游发展速度快于入境旅游;大连、沈阳旅游发展速度逐步放缓;盘锦的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发展速度在全省都名列前茅;抚顺、辽阳的国内旅游发展十分迅速,而本溪的入境旅游发展速度惊人;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平均消费水平增长缓慢;辽西北地区旅游发展速度强劲,且入境旅游速度快于国内旅游。  相似文献   

13.
获取入境游客在境内的花费及其他指标情况,从而测算出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是入境旅游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推算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平衡结构,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文章以2013年"入境游客花费情况抽样调查"为例,认为中国入境旅游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调查时间分布的不合理、样本量的确定带有主观性以及指标解释模糊或缺失等问题;并推算了2013年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指出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存在较大的被低估的可能;最后提出以不等概率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可以提高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推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回归-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的研究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有关年鉴公布的福建省1998-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旅游经济支持、旅游交通、旅游服务、旅游宣传、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7个方面寻找评价指标,分别对福建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有关分析。结果表明,促进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低和生态环境质量差是阻碍福建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福建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我国入境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先对人民币汇率状况进行概述,再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帮助旅游行业人员了解当前我国入境旅游的形势,从而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入境旅游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依据1980—2011年中国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分析其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响应,结果表明:中国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可分为1980—1991年的缓慢增长期、1992—2003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04—2011年的加速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的增长变化、波动周期大致相同,但相关系数较低;各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依据基准年数值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发展的起点,依据平均增速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可动态地刻画不同省区不同阶段入境旅游的发展态势,揭示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并为各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动态比较研究和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入境旅游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时变性:一方面,入境旅游自身的发展质量及其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属于资源依赖型(出口)产业,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困境,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更强的制造业的挤出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进而使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减弱。采用1995—2017年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国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无论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还是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均随着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入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持续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有效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维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避免入境旅游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国内过夜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的ARMA模型,定量评价了广东省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措施效用。结果表明,广东省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对国内旅游的影响,尤其是对国内短途旅游的影响最为明显,然而对国际入境旅游的促进作用不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零售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5大要素和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零售业竞争力水平和态势。基于这一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003年的零售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了解各省市零售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零售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出入境口岸之一,许多境外游客选择从上海入境并将其作为中转地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入境游客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那么这种入境旅游流的东西递进空间转移是否存在一定规律,其转移人数又能否进行预测?其结果将对我国西部省区的旅游业宏观调控、旅游业接待、旅游市场营销、区域旅游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在1997--2005年国家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转移态指数对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未来2年上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典型(陕西、广西、云南、川渝)旅游区的扩散转移效量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