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今年以来,由于内需拉动力度加大,国际市场复苏加快,特别是认真贯彻全国和省、市技术创新大会精神后,多数乡镇企业产销两旺,过上了这几年来少有的“好日子”,国家统计部门称之谓进入稳健发展的“绿灯区”。乡镇企业出现全面回升的良好势头,农村各级干部开始议论: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技术创新怎么搞,发展后劲从哪里来?笔者通过对无锡市近20家乡镇企业的调研,认为技术创新是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动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企的技术创新。 一、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镇企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传统竞争力明显衰退,本文论述了乡镇企业应把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作为重振企业的战略之举,分析了乡镇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目标,项目和方式选择问题,并相应提出了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越发展,技术创新越重要。技术创新是推动乡镇企业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源泉,也是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浙江省是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促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自身问题及外部环境来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与乡镇企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理解和认识技术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技术创新对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技术创新是新世纪全民族进步的驱动力;调整创新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性选择和必然方向。指出,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应包括观念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有规模化的优质高效农业、专业化的加工业、多样化的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差已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和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谈起,利用管理学知识阐述乡镇企业必须进行创新,提出全面实行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从而构建起新型的现代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明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乡镇企业必须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无锡市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江总书记视察我市乡镇企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体制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加大乡镇企业改革力度;以加快农村个私经济发展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以扩大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市场建设为突破口,进…  相似文献   

8.
一、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发明和技术扩散乡镇企业技术演进的过程可以分为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顺序相连的阶段。第一阶段即乡镇企业技术发明阶段,是乡镇企业新技术的产生阶段,它通过以改变和完善现有的产品和生产工艺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产生技术发明──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关于新产品、新工艺的新设计、新图纸和新模型;第二阶段即乡镇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是乡镇企业新技术在农村经济生产领域首次获得应用的阶段,它把乡镇企业技术发明转化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农村经济中已经商品化了的具有使用价值和直接生产性的…  相似文献   

9.
结合、运用法律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运行过程中的原创性技术创新、二次技术创新、营销性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技术创新分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企业应当结合和运用具体的法律制度,依法促进和保障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发掘社会资本促进技术创新扩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创新扩散是社会性过程。将社会资本概念应用于对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的研究,将深化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发掘社会资本,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社会资本,能促进技术创新扩散。  相似文献   

11.
建构了新创企业创新逻辑与创新绩效以创新环境为调节机制的理论框架,该模型从创新行为入手阐释创新逻辑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制度逻辑体现新创企业提高合法性的诉求,技术逻辑体现新创企业提高技术竞争力的诉求,社会关系行为和技术创新行为能帮助企业增强合法性与技术竞争力。此外,当创新环境呈现出不同特征时,创新逻辑与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别。该模型可以解释并预测新创企业面对不同环境时的不同回应及效果,也说明新创企业需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调整自身行为以匹配动态环境,并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技术创新强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各省市技术创新强度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技术创新强度不均衡特征明显,且区域差距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双向互动促进效应,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空间挤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不显著。因此,应充分考虑技术创新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效应和空间效应,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立足于空间体系,增强区域技术创新交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创新步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元层面,政府与经济主体交互共生对促进区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年首个国家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226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深圳尽可能相似的“合成深圳”。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真实深圳”与“合成深圳”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则呈倒U型;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创新效率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演化,由于政策时效、技术变革和需求转移等原因,政策红利逐渐减少,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降低,但尚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技术创新模式的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风电市场的发展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分析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对该产业所采用的技术创新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结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3种模式。基于此创新模式分类,绘制了我国主要风电设备整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演变路线图,总结了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指出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只有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更多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走出困境,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5.
以2003—2017年中国75个创新型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运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各城市科技创新效率;其次,基于修正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人才流动、资本流动和制度学习3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的网络结构及演变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最后,利用考虑城市地理位置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科研基础设施和人才流动中心度对城市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学习中心度、人才教育和产业结构为负向影响;②随着时间推移,城市人才流动中心度对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趋于强化,资本流动中心度从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趋向于在不同城市呈现出激励和阻碍两种效应,制度学习中心度的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③各城市创新网络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测度期前期差别较小,而在后期呈现出越发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以2003—2017年中国75个创新型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首先,运用SBM超效率模型测度各城市科技创新效率;其次,基于修正引力模型测度城市间创新联系强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人才流动、资本流动和制度学习3个方面对创新型城市的网络结构及演变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最后,利用考虑城市地理位置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科研基础设施和人才流动中心度对城市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制度学习中心度、人才教育和产业结构为负向影响;②随着时间推移,城市人才流动中心度对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趋于强化,资本流动中心度从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趋向于在不同城市呈现出激励和阻碍两种效应,制度学习中心度的负面影响亦趋于强化;③各城市创新网络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测度期前期差别较小,而在后期呈现出越发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竞争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而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影响科技人才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系统阐述了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现状,并对比分析了郑州市和其它14个副省级城市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企业自主创新内在逻辑和竞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技术创新层面上,无论是单纯技术推动的自主创新还是需求推动的自主创新都有其自身不足.创新资产和增值性资本是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重要途径,也是获取创新自主性的必要条件.持续竞争战略导向下的企业自主创新是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企业需要的是系统创新能力,不仅要考虑到内部条件、外部市场,还要整体考虑到竞争对手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ssets and inter-asset linkage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framework is consistent with a Penrosian view of the firm and draws on recent contributions from both the more general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and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erspective of the firm.

Three broad categories of firm assets are distinguished: tradeable resources, technical/functional capabilities and managerial competences. Assets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defined as resources, technical capabilities and managerial competences for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A taxonomy of generic innovative assets is proposed that distinguishes four generic categories of innovative assets: Scientific research assets, process innovative assets, product innovative application assets and aesthetic design assets. Critical inter-asset linkage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inter-asset specificity. It is argued that high degrees of inter-asset specificity provide greater scope for innovation and make higher demands on the innovative assets and their coordination than low degrees of inter-asset specificity. It is moreover suggested that complementary assets not only play the role of assuring proper commercialization of given innovations; they may also play a critical role as a ‘focusing device’ for directing the innovative process.

Finally, som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in innovative firms are indicated. Thus, the proposed inter-asset framework may help to specify the notion of core competences and provide a more differentiated perspective on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first-mover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20.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样本,对其30年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其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归纳华为公司整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形成的二元耦合创新成长路径。研究发现:华为发展史分为创业期、国内发展期和全球布局期3个阶段,对应这3个时期,从知识与性格驱动视角,认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包括3种模式;而华为公司创新成长依赖于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方面的耦合协同机制;由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相互支撑形成华为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