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简要比较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最优利率定价机制,在分析其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对我国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二元利率定价机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银行业利率的形成,采用的是由央行宏观利率和银行微观利率共同作用的两元定价机制和框架。宏观利率定价是美国利率定价机制的关键也是基础,美联储是造市商和标杆制定者;银行则是美联储利率目标的追随者,它们作为盈利主体,自行决定微观利率,以达到息差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目标。两种定价机制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种利率同时达到均衡是利率定价合理的标准。中国的利率定价机制可以围绕着建立"两元——宏观/微观均衡利率框架结构"的核心思路展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国内贷款利率与中国国内贷款利率进行了协整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开放性所限,国内贷款利率水平受国际贷款利率影响存在三个月左右的时滞。此外,在我国汇率改革之前,我国贷款利率与国外贷款利率之间关系微弱。但是,自从我国进行汇改之后,我国贷款利率与国外贷款利率之间关系紧密,两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5.
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融资时会比较各国融资成本,因此,各国的贷款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各国利率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本文对美国国内贷款利率与中国国内贷款利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由于中国经济实际开放性所限,中国国内贷款利率水平受国际贷款利率影响存在三个月左右的时滞。此外,在我国汇率改革之前,我国贷款利率与国外贷款利率之间关系微弱。但是,自从我国进行汇改之后,我国贷款利率与国外贷款利率之间关系紧密,两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影响因素角度入手,运用中美两国住房贷款利率水平比较的方法对我国当前的个人住房贷款的合理利率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目前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偏高的基本结论,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拥有高于国外同行的超额利润,房贷存在“暴利”,我国浮动利率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合理的范围应当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采取了利率\"双轨并行\"的改革思路。利率市场化后,最明显的变化是银行业竞争会加剧,除需要完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形成机制、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外,还应建立银行同业利率定价协调机制。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形成机制的考察,分析了包括协调主体、协调范围、协调价格、惩罚措施和后期评估等在内的银行同业利率定价协调机制,以维护各金融机构合理价格竞争,确保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利率品种可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两种类型,美国的官方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每年由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八次会议并在每次会议上公开一个当期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水平,通过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影响联邦基金利率在此目标水平内波动。同时,美联储会根据联邦基金利率相应地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发生,次级贷款营销和发放环节中存在的诱导性、不公平的行为即猎杀贷款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的金融管制放开、利率放开和金融创新的推进,极有可能也会有类似情况出现,有必要通过对美国猎杀贷款现象及法律规制研究来完善我国对于此类现象的法律监管。本文对猎杀贷款的表现、美国法律对猎杀贷款的规定进行研究,对美国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现状,提出应借鉴美国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美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晖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4,19(1):75-77
美国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经济运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财政政策,以促进陷入困境的经济复苏。无论是财政税收措施,还是财政支出调整,理论指导下的美国财政政策实践对于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财政调控政策的选择和推行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所有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公司金融和商业银行相关理论,厘清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机理,重点分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意图如何通过股权结构作用于信贷行为。选用21家银行2003-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估计得出中央政府控制、民营化程度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银行具有更强的信贷扩张冲动;并利用2009年宏观经济扩张政策外生冲击形成的"自然实验"环境,通过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估计策略发现,宏观调控对中央政府控制、民营化程度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银行的信贷行为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从政府控制和银行内部治理的视角为信贷扩张的微观机制以及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之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传导渠道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从国开行的统贷模式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因素,决定了股票和债券市场不可能成为其有效的融资渠道。没有足够的可抵押资产及相应的担保更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开创性的创造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融资体系。这个融资体系包括一个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平台和一个为贷款提供担保的平台。这种开放式融资体系中的贷款模式有效的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中的规模难题、软信息难题及担保难题,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5.
银行贷款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对中小企业保理融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获取中小企业贷款决策信息的角度,相对于大银行而言,小银行具有在关系型贷款和市场交易型贷款上的动态比较优势。保理等新型交易型贷款技术在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加以开发与推介。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交易型贷款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并通过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借贷风险研究——风险表现、成因剖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11年,浙江、内蒙古、山东、河南、江苏、广东、福建、宁夏等省发生的几十起民间借贷风险事件带来的巨大社会震荡引起中央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表现,深入剖析了造成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民间借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9月,美国提起世贸组织磋商请求,指控中国与电子支付服务有关的措施违反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中的具体承诺。专家组报告公布后,中方没有上诉。2012年8月,争端解决机制采纳该报告。根据中美协议,2013年7月底以前,中方将执行相关裁决。本文拟对该案①进行述评,并分析其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美、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政刺激政策侧重点不同,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差异明显.美国财政政策侧重于救助和纾困,特别是对居民部门进行直接补贴,使得消费复苏显著快于生产;欧洲财政政策侧重于企业就业补助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生产复苏较快,消费呈分化复苏态势;中国财政政策侧重增加政府投资与稳企业,生产恢复较快,但对居民部门救助不足,消费恢复偏慢,并将抑制生产复苏.财政政策施行方式对经济运行影响显著,我国应重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政策效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国内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利率改革三十年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渐提出来的,是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纵观三十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体经历了改革起步、大力推进、改革深入和改革攻坚这四个阶段,已经闯出了一条宽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目前,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制度条件上都已不存在重大阻碍,只要继续深入探索,加强研究,把握好节奏,一定能够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