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超  宋丹  周鹏程 《征信》2017,35(10)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旺盛,但由于缺乏统一、公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的评判困难,导致金融支持乏力.遵循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计量性等原则,利用目标导向层次分析法(GDAHP)建立评分模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促进信用评价结果转化应用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成果,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和风险成因,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层分级建立了家庭经营类主体、合作经营类主体、企业经营类主体等三类信用评价体系,并基于实证数据对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家庭和雇佣劳动力、固定资产和运输工具、还款意愿、家庭收支情况等4大类指标均对家庭经营类主体的信用有显著影响;基本信息、管理水平、声誉信息、财务状况、宏观环境等5大类指标对企业经营类主体的信用均有显著影响;由于合作经营类主体缺少合格样本数据,未对该类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性进行核验。文章还从加强组织推动、推进数据库建设、深化评级结果应用、加强合规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农业保险亟需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特征进行优化和创新。本文基于对江苏省20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的现状、评价和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大且保险意识强,农业保险已成为其最主要的风险分散工具;现有保险赔付程序需要进一步优化;产品保障水平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差距较大,个性化产品与服务需求迫切。因此,建议适时扩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完善赔付程序,适当提高部分产品保障水平,推动个性化产品与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4.
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来的,即农业农村普遍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兼业化”,由此而引发微观层面上的“地谁来种、猪谁来养,地怎么种、猪怎么养”。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应运而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着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牵动农村改革全局、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关键,也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本文对赤峰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赤峰市在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做法,探讨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8.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以普洱市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中央农村工作的长期决策部署。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培育经营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集结作用,实行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金融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耕地集中耕作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行普洱中支通过研究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创新涉农抵押贷款机制、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融资性担保、金融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规模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的重要力量.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为有效发挥金融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作用及辖区农业发展状况,本文以长治市为例进行了详实调查.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介绍当前农村金融组织现状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分析制约金融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因素,提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以促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12.
邵天春 《征信》2020,38(4):79-81
中国人民银行安顺市中心支行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辖区信用信息整合应用。通过积极向政府汇报,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形成“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参与、服务社会”的工作模式,牵头搭建了农村和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自主研发、系统开放、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特征,致力于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银企供需对接、解决信息主体融资难题。通过信息共享,为联合奖惩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珍视信用的共识,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连慧  黄莉娟 《征信》2016,(3):27-32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探索银政农“多方联合、共享共建”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疏通了支农资金血液,强化了政策支持,支持当地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融资发展成效凸显,被评为全国试验区.实证分析表明,“多方联合、共享共建”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更利于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但长效开展此项工作以切实惠农支农,需进一步优化当地支农的政策、金融格局、保障体系及信息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4.
唐红梅  赵军 《金融论坛》2021,26(6):27-38
杠杆率取决于信贷和GDP的相对增速,本文从增速这一"流量"视角考察分部门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以投资贡献率、人均消费增长、人均资本存量增长、贸易水平、工业化水平和非金融杠杆率为门槛变量,探究分部门信贷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研究发现信贷增速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私人非金融信贷是顺周期的,政府部门信贷则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武鸣县农信社改革绩效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阐述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Panel-IV),从规模和结构维度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信贷规模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中部地区信贷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信贷的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银行业,以银行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实施差异化和结构化的信贷政策,可以改善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姜世群  朱波  从宝辉 《征信》2020,38(2):64-68
作为促进现代金融和农村经济耦合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2019年,安徽省委组织部牵头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选点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方案》,在全省13个地市选择基层党建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较高的26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实地调研发现,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促进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推动全省农村信用体系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应当从思想上强化使命担当,永葆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本色;从行动上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是政府适当的干预和支持.目前我国发展农业保险要从加快农业保险立法、成立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农业保险补偿基金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采用信用、贷款情况、偿债能力等7个方面选取的35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信用贷款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效益处于“一般”偏下水平.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建信用平台,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信用情况;创新贷款模式,化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题;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